魏小紅
摘 要:重點研究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德育滲透,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語文教學中做到德育與智育的統(tǒng)一。
關鍵詞:領悟;再現;體驗;效仿;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材料是極其豐富的,語文也是眾多學科中最利于德育滲透的學科。教師采取有效的滲透德育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一、剖析領悟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語言文字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師應該和學生一道共同讀好教材,剖析文中所蘊含的哲理,掌握重點知識,領悟寫作目的。如《蘇武牧羊》一課,當蘇武在心靈上受到殘酷的折磨時,他為什么還是那么堅貞不屈?那就是對祖國的赤誠!通過剖析領悟,從而使學生產生崇敬之情。
二、情境再現法
語文課堂教學,不但要教知識,培養(yǎng)能力,而且更要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如,《高的是麥子,矮的是豆莢》,這是一篇描寫鄉(xiāng)村生活的課文。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鄉(xiāng)村孩子是那樣的自由和快樂,教師最好采用情境再現法。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活動,師生共同體驗了濃郁而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而且引導學生建立,建設新農村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
三、情感體驗法
這是利用情感遷移的心理規(guī)律,來強調感情,親情教育的一種方法。例如,講授《真美與真糟》一課時,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深層境界,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批評也是一種愛,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得到統(tǒng)一。有了父親嚴厲的愛與母親寬容的愛,二者共同協(xié)調,我們才會健康發(fā)展。通過此方法,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榜樣效仿法
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文中的人物學習,達到德育的目的。比如,課文中,學生接觸到了漢朝的蘇武,宋朝的文天祥,清朝的譚嗣同和現代的魯迅,文中體現了他們信念堅定、忠貞愛國的精神。還有劉胡蘭、王二小、雷鋒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五、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比,提高學生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真善美。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在深入分析課文后,教者應該讓學生跟小女孩比童年,并分析小女孩的命運悲慘的原因。通過對比分析,學生體會到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是多么幸福,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萬發(fā)鎮(zhèn)中心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