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各節(jié)數學內容,創(chuàng)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所以,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實際出發(fā),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并展開數學探究。因此,廣大教師要時刻注意發(fā)掘教材蘊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充分利用各種激勵方法,因勢利導地創(chuàng)造學生所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關鍵詞:情趣;情景;生活化
提起數學課,許多孩子會感到有點枯燥、麻煩,加之我們學校的教學條件有限,有時教法有點簡單,所以,有時學生學的沒勁兒。怎么辦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閃過我的腦海。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心理與教育學的研究也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很大的積極性。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育是一門藝術,數學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藝術。一節(jié)課的導入若能抓住學生的思維,這節(jié)課就成功了一半。課堂的導入有很多的方法,像根據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常常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記得我在教學五年級的真分數、假分數這一節(jié)內容時,就用同學們熟悉的、耳熟能詳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喜洋洋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新課之前,我設計了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經過認真的思考,我還是決定利用《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這個情節(jié)。因為同學們熟悉而且喜歡《喜洋洋和灰太狼》,容易引起學習的興趣,結果可想而知,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趁同學們情緒高漲的時候,我順勢牽引,“我們今天要學習真假分數,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學好,分清哪?”“能”,齊刷刷響亮的聲音,說明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已經被激發(fā)出來了,這一節(jié)課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
“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欲望激發(fā)來?!蔽覀儸F在的社會處于一個大的競爭環(huán)境中,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設置一個小小的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展示、自我表現的機會,不但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一節(jié)數學公開課中,一位教師在教學“6的認識”時,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在鞏固練習時,教師拿出兩組0至9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比賽規(guī)則和要求一宣布,全體同學進入了老師所設置的情境中,大聲為自己的隊加油,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課堂儼然變成了比賽場,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一下子被引發(fā)出來了。
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設置了游戲的教學情境,把新的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在游戲中學到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口算能力訓練中,組織60秒的搶答游戲。有教師出示口算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的為優(yōu)勝。這樣,學生在游戲中大腦就會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精神也高度集中,從而就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四、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喚起學習興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認為這是教學的本質所在。在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同學們,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聽過嗎?(學生:聽過)可孫悟空從天宮中帶回來的仙桃是怎樣分給小猴子的呢?(學生:不知道)那下面老師就給同學們講一講。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來的仙桃并不多,可花果山的小猴子多啊,這些小猴子、老猴子看到孫悟空帶回了天上的桃子,而且又聽說吃了仙桃可以長生不老,都爭著、搶著要吃。這可怎么辦?。繉O悟空急的是抓耳撓腮,思忖了良久,孫悟空腦袋一晃,計上心來。馬上宣布了分桃子的辦法,孫悟空大聲說:“我們按歲數分桃子,1歲1個、2歲1/2、3歲1/3、4歲1/4……”但還沒等孫悟空說完,老猴子就鬧騰開了。說到這里,我順勢停下問:“同學們,你們說老猴子為什么要鬧啊?”因為老猴子分得少,同學們大聲說。緊接著我就指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揭示課題“分數的大小比較”。就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小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氣氛推向了高潮。
五、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孩子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對于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的學具,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把每個圖形對折,使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了問題,了解了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什么樣的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參與,發(fā)現了問題并解決了問題,掌握了所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倡導新課程理念,丟掉陳舊的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青云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