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明
(宜興 214221)
紫砂光貨的藝術造型,除了方形的以外,純粹的幾何圓球體或橢圓球體是很少的。因此,紫砂壺的造型雖小,但透過這有限的體量和空間,卻讓人充分感受到了它內在的無限魅力。光貨的制作,一定要具有制壺者的創(chuàng)作理念,作品里應包含某種意義和追求,才能體現(xiàn)壺的內在靈氣。紫砂光貨的造型變化多端,其中不難看到創(chuàng)意新穎、風格獨特的傳世佳作,體現(xiàn)了歷代紫砂藝人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意。能從茫茫壺海中脫穎而出的光貨,正是其具有了獨特的藝術特征和傳神的內涵。名家時大彬、邵大亨、顧景舟等人制作的圓器光貨骨肉亭勻、比例恰當、轉折圓潤、雋永耐看,顯示了一種活潑柔順的美感。紫砂壺與其它造型的藝術品一樣,也有優(yōu)劣之分,一款上等的紫砂光貨不但對材料要很講究,在工藝造型方面也是值得注意的,現(xiàn)以新款紫砂“水平壺”為例(見圖1),談談紫砂光貨的線條藝術美。
紫砂“水平壺”張力十足、矜持有度,壺身扁圓,工藝難度大,難以成型,壺身猶如兩個半碗鑲接而成,壺蓋平實緊貼壺身,扁而圓潤,順壺身之勢。橋形壺鈕迎合整個作品的氣韻,柔婉動人。壺身腰間線可以看出此壺著重于穩(wěn)重端莊,耳形端把流暢柔和,暗接的直流嘴昂揚上翹,出水爽利勁足。整個紫砂“水平壺”作品胎體堅致、質地細膩,表面手感光潤,顏色純正明快,造型古樸大方,線條流暢,令人賞心悅目。
在明代中期盛行品茶以來,小壺開始得以流行。不過,“水平壺”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當時工藝制作水平的提高,同時由于廣東、福建盛行“工夫茶”,壺內要放很多茶葉,僅用開水沖泡,茶汁出不來,還必須將壺放在茶碗或茶海內,用沸水澆淋茶壺的外面,使茶壺浮在熱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來,所以制作工藝必須精致,壺嘴和壺把的用泥必須絕對相等,才能使壺漂浮在水面時仍保持水平而不傾倒,這就是“水平壺”名稱的由來。“水平壺”的“鼻祖”惠孟臣是明代崇禎年間的荊溪人,歷史多稱他為“孟臣”?;菝铣嫉淖仙白髌吩谕砬搴兔駠跗诓粩嗟赜邪l(fā)現(xiàn),且多為小壺,小壺較大壺制作精良,是后世“水平壺”的前身。而華南一帶盛行功夫茶后,“水平壺”最為實用,在當時社會上“孟臣壺”流傳很廣,很受歡迎,甚至有文獻稱“壺必孟臣”,可見惠孟臣的影響之大。后世仿“孟臣壺”的多為小壺,究其原因,多為功夫茶盛行及潮汕人的偏好所致。有人這么說:“在閩南人的意識中,孟臣就是紫砂壺的別稱,無論是時大彬款、陳鳴遠款,都一概以孟臣稱之”。光緒時人金武祥在《海珠邊瑣》中說:“潮州人茗飲喜小壺,故粵中偽造孟臣,逸公小壺觸目皆是?!睍r至今日,紫砂藝人仿造惠孟臣小壺也不絕如縷。“孟臣壺”已是“水平壺”的特定壺型,成為了專用名詞。所以印有孟臣名款的“水平壺”代代多有出品。這款紫砂“水平壺”在傳統(tǒng)惠孟臣制作的壺型基礎上做了調整,將壺鈕設計成了橋型狀,故新壺的風格綺麗、典美精工、余味無窮。
紫砂壺的制作講究造型,線條是造型的表現(xiàn)手段之一。線條美是構成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在紫砂上,在任何一種藝術上,線條都不可替代,同時在中國古代畫技中,“十八描”、“吳帶當風”、“春蠶吐絲”等都是關于線條的總結,為人傾倒之敦煌壁畫“飛天”,其迷人魅力也蘊藏于流暢的線條中。而這些手法在紫砂壺的設計中,不管是光壺、花壺、圓壺、方壺均有深刻的體現(xiàn),尤其是在光貨上的表現(xiàn),可謂形神皆備、意韻深遠。線條在紫砂“水平壺”上的運用淋漓盡致,既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品的外部特征,又體現(xiàn)了內在氣質,進而達到了形神合一的高度統(tǒng)一。
線條藝術始終貫穿在整個壺藝造型設計構思中,不同藝人所創(chuàng)制的線條技法和線條風格,都體現(xiàn)出對容體的真摯感受,是自身個性涵養(yǎng)的顯露與紫砂壺形神的相融,此款紫砂“水平壺”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水平壺”的曲線有著優(yōu)雅、柔和、活潑、流暢等特性,給人以一種活力感。這是由于設計這款紫砂“水平壺”采用了粗線、圓線相結合,同時與泥質相和諧,制造其特有的活力??傊?,線條是塑造紫砂藝術的內涵,也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紫砂人為紫砂的發(fā)展所應該努力的方向和貢獻,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當代紫砂人的精神。
[1]鮑曙巖.略論紫砂器型的藝術特征[J].江蘇陶瓷.2006(03):45-46.
[2]沈關華.淺析紫砂壺的造型內涵及藝術之美[J].視覺美學研究.2011(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