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老師訴苦,直言現(xiàn)在的學生太難管教:嚴一點,師生關系會緊張,課堂教學活躍氣氛全無;松一點,又會導致他們過于懈怠,不把學習當回事。老師不禁感嘆:“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p>
美國心理學家古諾特曾說:“在經(jīng)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發(fā)覺我是教育成敗的決定因素。我可以用個人的方法去營造教育的環(huán)境,也能用每天的心情去決定教育的氣氛。身為教師,我掌握無比的權力,使得學生過得悲慘或快樂,我可以作為折磨人的工具或激發(fā)靈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開心,也能傷人或救人。” 古諾特認為教師在極大程度上對學生發(fā)展的諸方面掌握著決定權,這也導致了教師極容易患上自以為是、主觀意志決定一切的弊病。也就難怪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有的教師總以為學生應該這樣、需要那樣,而當學生出現(xiàn)了問題,又總是從學生的身上找不足,完全忘記了自己服務者的身份,忽視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也進而使得師生間的誤解加深,不快變多。
我不由得想起了以前中學任教時處理的一則學生單戀事件。
在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小李近來情緒不佳后,我把她帶到學?;▓@的小亭子,準備與她長聊一番。我認真指出了她近來的表現(xiàn),表達對她的擔心,然后懇切希望知道原因,并愿意為她出主意。小李先是遲疑了一下,繼而娓娓訴說了她對某個男生的傾慕之情,還一再表示只是希望男生能同意中飯與她一起吃,放學一同搭公交車回去,周末一起去圖書館看看書等,可男生總是躲避她。
聽完敘述,我一愣,但很快理清思路。我沒有正面勸導她,怕事情沒有徹底弄清楚,反而打亂了她積極的傾訴。于是我順著她的話進一步問她喜歡的是誰,男生為什么不接受她。待了解了情況后,我先是贊許小李的眼光:“這么好的男生,你可千萬別錯過,可人家有心儀的女孩子所以選擇拒絕你,恰恰說明他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男生啊。”聽到我這樣表揚她的“心上人”,小李的情緒好了很多,可還是央求我想辦法讓男生接納她。
見此,我決定使用緩兵之計,告訴小李不要著急,若迫切追求反而會嚇到他,不妨靜下心來努力學習,高考時和他考到同一所大學或同一個城市。如果那時還想與他在一起,就與他的女朋友公平競爭。聽完我的建議,小李的情緒又緩和了一些,可她還是想男生能在乎她。這時,我斬釘截鐵地說:“和他同坐一輛公交車,沒有問題,我來想辦法,但共進午餐或看書未免目標太明顯,用不著。”
小李的情緒明顯平靜了,她決定好好調(diào)整心態(tài),把高考考好,最后又問我這算不算失戀。我則微微一笑,告訴她就當自己在暗戀,暗戀是一種美好的情愫,有些事情經(jīng)歷本身就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
在中學生人群中像小李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單戀者本身是很痛苦的,一邊內(nèi)心里非常喜歡一個人,一邊卻又不得不面對對方的冷漠。這時,倘若我們?yōu)閹熣卟粏柷嗉t皂白,自以為是地以傳統(tǒng)說教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對他們橫加指責與批判,勢必會給單戀者帶來雪上加霜的心理負擔,弄不好還可能會發(fā)生更為糟糕的意外。
其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傾慕異性也是正常的心理表現(xiàn),我們有必要對此加以理性的引導。而對單戀者來說,他們其實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愛護,在充分信任我們的前提下,更多的是需要我們以“伴隨者”的身份與之交流。
所以,我們要充分理解學生的身心變化,尊重他們的情感表現(xiàn),積極保護他們的自尊,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與他們做朋友,聽他們訴說內(nèi)心情感的苦悶與訴求,幫助他們成功解決成長道路上遇到的種種難題與困惑,為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科技學院發(fā)展規(guī)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