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幫敏
(浙江浙能樂清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樂清 325609)
發(fā)電燃煤鍋爐煙氣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粉塵、SO2和NOx等,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設備的升級,發(fā)電燃煤鍋爐煙氣除塵效率可達99.5%以上,石膏濕法煙氣脫硫(FGD)的脫硫效率可達95%以上,已經滿足了基本環(huán)保指標要求。而對燃煤鍋爐煙氣排放污染物中NOx的控制,特別是SCR投運造成氨逃逸給鍋爐帶來的空預器積鹽等問題,一直是困擾NOx排放控制的難點。
為此,火電運行人員一直尋求在燃燒側的優(yōu)化調整方法,以控制SCR入口的NOx生成濃度,達到減少SCR噴氨量,降低由于氨逃逸引起的空預器積鹽的可能性,提高鍋爐運行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結合燃煤鍋爐燃燒調整的試驗和實際運行工況,對600 MW級超臨界鍋爐低NOx燃燒調整手段進行分析。
燃煤鍋爐爐內煤粉燃燒過程中會生成大量NOx,但其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2]。煤燃燒過程中所生成的NOx有3種類型,即熱力型NOx、燃料型NOx和快速型NOx,各種類型NOx所占比例在煤燃燒過程中也不盡相同。NOx生成和破壞過程如圖1所示。
研究表明[3],在燃燒過程中,將燃料中的含氮有機物經過熱分解和氧化生成的NOx稱為燃料型NOx,其生成量占NOx生成總量的75%~80%[4]。生成的NOx中約20%是熱力型NOx,僅當溫度>1 600℃,熱力型NOx所占比例才會迅速上升。由于爐內溫度很難達到1600℃以上,因此熱力型NOx在燃煤鍋爐內少量生成。在火電燃煤鍋爐中,快速型NOx生成量很小,一般僅占NOx總生成量的5%以下[4],僅在不含氮的碳氫燃料發(fā)生低溫燃燒時才可能生成快速型NOx。
圖1 NO x生成和破壞過程
低NOx燃燒技術主要有[5]:空氣分級燃燒、燃料分級燃燒、煙氣再循環(huán)技術、低過??諝馊紵獾钊紵偷蚇Ox燃燒器。從本質上說,上述技術的機理是一樣的,就是改變局部環(huán)境下燃料和氧量配比,達到保證鍋爐效率的前提下,實現(xiàn)低NOx燃燒的目的。
大多數(shù)600 MW以上機組采用低NOx燃燒器實現(xiàn)低NOx燃燒,在運行中結合空氣分級燃燒和燃料分級燃燒,控制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量。樂清電廠1~4號鍋爐燃燒器均采用低NOx同軸燃燒系統(tǒng)技術(LNCFS),該技術在降低NOx排放的同時,重點考慮了提高鍋爐低負荷不投油穩(wěn)燃能力和燃燒效率。這種燃燒器主要將二次風分為2部分,在主燃區(qū)先送入一部分風量,保證主燃區(qū)的穩(wěn)定著火,同時使主燃區(qū)處于富燃料燃燒階段,降低爐膛溫度,降低NOx的生成;在燃燒器上方布置燃盡風,保證煤粉燃盡。可使得高溫區(qū)與富氧區(qū)分離,達到控制燃料型NOx生成的目標。
為了準確地分析變氧量工況下,NOx的生成變化規(guī)律,以600MW超超臨界1號鍋爐作為研究對象,對600(100%)、480(80%)、420(70%)、360 MW(60%)共4個負荷工況點進行變氧量優(yōu)化試驗,研究過量空氣系數(shù)、NOx生成和飛灰含碳量的變化趨勢(見圖2和圖3)。
圖2 各負荷變氧量NO x生成趨勢圖
由圖2可知,NOx生成濃度隨著氧量的降低而明顯降低,而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q4(主要是飛灰含碳量)隨著氧量的降低而升高。但飛灰含碳量絕對值相對穩(wěn)定,增加不明顯,引起的q4增大并不明顯,依然不會抵消由于降低氧量運行使得排煙熱損失q2的降低,從而使得鍋爐效率略有上升。
圖3 600 MW鍋爐變氧量運行效率趨勢圖
由圖3可知,整體燃燒氧化性氛圍的控制,即爐膛出口氧量的降低,可以有效降低NOx的生成,并且達到提高鍋爐效率的目標。
鍋爐燃盡風分為緊湊型燃盡風(CCOFA)和分離式燃盡風(SOFA),燃盡風(OFA)的作用是提高煤粉燃盡率和控制NOx生成,下面主要研究SOFA對控制NOx生成的作用和影響程度,并給運行人員提供指導意見。鍋爐變SOFA運行試驗,可以在相對穩(wěn)定的負荷工況下進行,操作方法簡單,可以得到運行參數(shù),且參數(shù)規(guī)律特征明顯。
變SOFA運行試驗盡量維持運行操作控制習慣不變,通過有限的參數(shù)改變,研究變化的參數(shù)對NOx生成的影響。本試驗研究對象相對較少,鑒于氧量對飛灰含碳量和鍋爐效率有著決定性影響,不對飛灰含碳量和鍋爐效率進行分析,僅對NOx生成、SOFA率、爐膛風箱差壓、排煙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差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其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規(guī)律。
由于600 MW級超臨界鍋爐爐型成熟,燃燒控制策略完善,在試驗過程中,盡量保持自動投入率處于較高水平。該爐型的主燃燒器區(qū)域在正常運行工況下采用均等配風。試驗過程中,燃燒器區(qū)域的二次風門的控制不進行干預,僅通過改變SOFA風門開度,觀察上述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見圖4~圖6)。主要的原則是:依次關小上層SOFA開度、關小上層SOFA開度和均等關小SOFA開度,計算主燃燒器區(qū)域過量空氣系數(shù)α的變化,比較不同SOFA配風方式對NOx生成的影響。
圖4 變上層SOFA風門開度NO x生成趨勢圖
在600 MW工況下,保持氧量和CCOFA風門開度基本不變,上部E、D、C層SOFA風門開度從原50%關閉,試驗期間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shù)保持在1.22左右,而主燃燒器區(qū)域過量空氣系數(shù)α從0.96升到1.05,NOx濃度從240 mg/Nm3升至303 mg/Nm3,上升幅度達26%。同時對爐膛風箱壓差Plt-Pfx影響明顯,從0.93 k Pa升高至1.02 k Pa,強化了主燃燒器區(qū)域的氣流剛性。這一結果證明,多投運SOFA層數(shù)、總體增加SOFA量,可以減少主燃燒器區(qū)域的過量空氣系數(shù)α,有助于降低NOx生成。排煙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差tpy-to降低,在煙氣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證明排煙熱損失q2是隨SOFA開大而降低的。
在430 MW工況下,保持氧量和CCOFA風門開度基本不變,下部A、B層SOFA風門開度從原50%依次關閉,試驗期間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shù)保持在1.30左右,而主燃燒器區(qū)域過量空氣系數(shù)α從1.05升到1.10,同時NOx濃度從365 mg/Nm3升至389 mg/Nm3,上升幅度達6.6%。同時對爐膛風箱壓差Plt-Pfx影響明顯,從0.38 k Pa升高至0.58 k Pa,強化了燃燒器區(qū)域的氣流剛性。這一結果證明多投運SOFA層數(shù),總體增加SOFA量也是有助于降低NOx生成的。排煙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差tpy-to基本不變,在煙氣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證明該負荷區(qū)間排煙熱損失q2是隨SOFA開大變化不明顯。
圖5 變下層SOFA風門開度NO x生成趨勢圖
圖6 均等變SOFA風門開度NO x生成趨勢圖
在400 MW工況下,保持氧量和CCOFA風門開度基本不變,上部A、B、C、D、E層SOFA風門開度從原50%一致關小至40%、30%、20%,試驗期間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shù)保持在1.30左右,而主燃燒器區(qū)域過量空氣系數(shù)α從1.07升到1.14,NOx濃度從394 mg/Nm3升至515 mg/Nm3,上升幅度達30%。同時對爐膛風箱壓差Plt-Pfx影響明顯,從0.31 kPa升高至0.72 kPa,強化了主燃燒器區(qū)域的氣流剛性。這一結果證明SOFA風門開大,總體增加SOFA量是有助于降低NOx生成的,但是為保證主燃燒器區(qū)域的氣流剛性和燃燒基本氧量需求,SOFA不宜過大,平均開度不宜超過50%。排煙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差tpy-to升高,在煙氣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證明排煙熱損失q2是隨SOFA開大而升高的。這說明在低負荷區(qū)間,鍋爐爐膛整體溫度水平降低,如果再燃燒區(qū)域供氧不足,將可能得以整體火焰行程變長,排煙溫度上升。
在上述3個試驗中發(fā)現(xiàn),若主燃燒器區(qū)域過量空氣系數(shù)α>1,則NOx生成量明顯高于過量空氣系數(shù)小于1的工況,推薦鍋爐運行時,主燃燒器區(qū)域過量空氣系數(shù)α處于0.93~0.97,可有效控制NOx生成。增加SOFA量可以整體上降低NOx生成,因此鍋爐運行時,SOFA率應該大于20%,即保證主燃燒器區(qū)域處于貧氧燃燒或者是微富氧燃燒,防止由富氧區(qū)和高溫區(qū)的重疊造成NOx生成量增加。但是為了保證燃燒區(qū)域的氣流剛性,低負荷時SOFA平均開度不宜大于50%。
大容量機組全部參與調峰運行,200 MW以上火電機組均投自動發(fā)電控制(AGC)模式,則調峰深度可達50%(特別是春秋季的午間和深夜凌晨),因此鍋爐有較長時間處于低谷運行,此時需要停運運行磨煤機,以節(jié)約制粉單耗和風機電耗,同時也有利于運行磨煤機處于經濟安全區(qū)域,提高爐內煤粉氣流濃度,利于穩(wěn)燃。不同磨的組合燃燒方式,對火焰中心影響明顯,對NOx生成有較大的影響。通過比較觀察日常低谷運行時,停磨前后NOx生成變化,分析比較磨煤機運行方式對NOx生成的影響。
磨煤機的組合運行方式需要考慮到眾多因素,比如制粉系統(tǒng)隔離檢修、設備定期切換和煤種摻燒等因素,因此磨煤機的組合方式只能根據(jù)生產需要來。在鍋爐運行過程中,運行人員更傾向于保持下層磨的運行,有利于煤量集中穩(wěn)燃,更重要的是A磨安裝有等離子點火系統(tǒng),有助于事故工況下的投運穩(wěn)燃,另外AB層油槍也基本處于備用狀態(tài),也是考慮到穩(wěn)燃的因素。不同磨組合燃燒試驗參數(shù)表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磨組合燃燒試驗參數(shù)表
運行人員習慣在400 MW左右明確負荷下降趨勢后停磨,在比較A、B、C、D、E、F磨停運后對NOx生成變化的趨勢可發(fā)現(xiàn):A、B、C磨停運后,將造成火焰中心整體上移,使分級燃燒能力變弱,NOx生成量增加;D、E、F磨停運后,將造成火焰中心整體下移,使分級燃燒能力變強,NOx生成量下降,特別是F磨停運后,NOx生成急劇下降,其主要原因也是拉開了火焰中心與SOFA的距離,強化了分級燃燒。
對600 MW級超臨界鍋爐低NOx燃燒試驗得到,氧量和主燃燒器區(qū)域的過量空氣系數(shù)是影響NOx生成的重要原因。在600 MW級鍋爐具備較高的容積熱負荷和截面熱負荷時,可以采用較低的氧量運行,控制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shù),在整體氛圍上抑制NOx生成,同時不會引起飛灰含碳量的大幅度增加影響鍋爐效率,反而減少排煙熱損失可獲得更高的鍋爐效率。變OFA試驗得出,開大SOFA可以整體上降低NOx生成,建議鍋爐運行時,SOFA率應大于20%。不同磨組合燃燒試驗,分析出下層A、B、C磨停運后,NOx生成量增加,而上層E、F磨停運后NOx生成量下降十分明顯。
通過以上3種技術手段的常規(guī)控制,樂清電廠4臺鍋爐SCR入口NOx能夠有效控制在200 mg/Nm3左右,配合爐后SCR的反應,實現(xiàn)煙氣NOx排放達到80 mg/Nm3以下,低于國家標準100 mg/Nm3,具有良好的環(huán)境效益。同時,大大減少后續(xù)SCR的噴氨引起的氨逃逸現(xiàn)象,降低空預器硫酸氫銨引起的空預器堵的概率,保障了鍋爐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1] 孫德創(chuàng).玉環(huán)電廠超超臨界鍋爐技術經濟對比與分析[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4.
[2] 岑可法,姚強,駱仲泱,等.高等燃燒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3] 張盤石.基于神經網絡的電站鍋爐燃燒優(yōu)化系統(tǒng)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7.
[4] Pershing,D.W.and Wendt,J.0.L.In Sixteenth Symposium(International)on Combustion[J].Combustion Institue,Pittsburgh,1997,231-240.
[5] 楊幫敏.600 MW級超臨界鍋爐燃燒優(yōu)化試驗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