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清
摘要:班級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有助于優(yōu)化班級學風、班風,易于教學、便于管理,可以提高班級整體教學成績,可以挽救和改變一部分學生的命運。
關鍵詞:后進生;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學校的因素
很多學生走出校門,回顧他(她)的老師,最先想到的總是他們的班主任或是印象很深的老師。因為,班主任是學生最熟悉、最貼近,也從一點一滴關心學生成長的人。
一、班級后進生的界定、分類、基本特征、性質及其影響
班級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學生是構成班級的主體,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的特點和差異,可把構成班級主體的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其中,下層學生是指班級中一部分在學習成績、思想品行中某一方面或兩個方面都暫時落后的學生,一般稱之為后進生。據(jù)此可將后進生分為三類:一是學習后進生,即在學習方面由于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下,因生理、心理因素或學習行為習慣不良,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原因造成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期落后,跟不上班級其他同學;二是思想品行后進生,即在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生的品德低下,對任何事情都表現(xiàn)出不滿的情緒,外顯在行為上會經常出現(xiàn)違紀、違背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三是學習成績和思想品行雙差的后進生,此類后進生的是非觀念偏頗大,對學習滿不在乎,對任何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得過且過、不思進取。行為習慣不良;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成績不佳等表征;但一些后進生的思想較為活躍,頭腦靈活,反應靈敏,具有較大潛能,有些后進生甚至有某些方面的特長、才能。
二、根據(jù)上述后進生的特征深入分析研究后進生的成因
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有助于優(yōu)化班級學風、班風,易于教學、便于管理,可以提高班級整體教學成績,可以挽救和改變一部分學生的命運。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必須根據(jù)后進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后進生的成因包含多方面的因素:
(一)自身的因素。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處于質的轉變期,各項生理、心理機能日趨成熟和完善,智力發(fā)展迅速,未成年學生來不及消化和適應這些變化,因而在心理上產生諸多的不良情緒體驗。他們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歡欣鼓舞,也因一件小事一點小挫折就一厥不振,自暴自棄。
(二)家庭的因素: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職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思想品質、性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析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必然要從家庭著手。
(三)學校的因素。一是學校環(huán)境的因素:學校在“應試指針”的指揮下,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智育,忽視德育,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過程,再加上班級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并受從眾心理的影響,使學生的品行發(fā)展滯后,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淪為后進生。二是教師的因素:個別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價值觀,理論修養(yǎng)不夠,缺乏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沒能較好地把握教育時機,違反“一致和真誠”的教育原則,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
(四)社會的因素:容易受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不良行為習慣。同時社會上不良的文藝作品、黃色書刊、暴力錄像影視片等不良文化作品對未成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后進生轉化的對策
(一)后進生轉化的理論基礎。教師對后進生的轉化就像醫(yī)生要治療病人一樣,首先要認真診斷,了解后進生的成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診斷就是研究,研究后進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形成原因、類型、特征及其表現(xiàn),充分了解后進生的思想狀況、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生活和交友狀況,摸清其底細。由此可知,后進生的轉化需要教師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具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一些轉化技巧;才能更好更有效、有針對性地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一是心理基礎:后進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渴望得到家長、教師和同學的尊重與愛護,但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行為目標難以達到家長、教師的期望、要求,因而經常受到指責和批評,所以大多數(shù)后進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較強的自卑感,久而久之,產生了逆反心理,導致他們拒絕學校與教師的一切正確教育,自暴自棄,干居下游。二是思想基礎: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要注意后進生的反復性。后進生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要他們在短期內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事。
(二) 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善于運用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教師要特別注意營造團結、友愛、平等、積極的班級氛圍,為后進生創(chuàng)造積極進取的環(huán)境。二是教師應懂得大目標,小步走。三是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充分挖掘后進生的潛能和特長,加以利用。四是教師處理后進生的錯誤時要善于運用“冷處理”與“熱處理”的方式。五是教師要用自身樹立榜樣,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后進生。
總之,“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在班內實行“分級管理制”。一級管理:六名班委,負責全班各大項工作的監(jiān)督總結。二級管理:大組長和小組長,分管各組的學習和衛(wèi)生。三級管理: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任課教師的工作。四級管理: 職責長,負責班內各項小范圍工作,如“燈長”“盒長”“桌長”“門長”“窗長”等,把班內大小而瑣碎的工作分配到個人,使每個人都是官,都是班內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