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長青
績效一詞在英語中是performance,其基本的解釋為:表示完成工作任務的功績、成效,是一定的行為、行動方式,是結果與過程的統(tǒng)一體。由此,我們討論教師績效,就不單單是指教師的工作業(yè)績,也應包含教師工作的行為及其過程,這不僅是從績效定義的推演所得出的結果,也是由教師勞動的復雜性、特殊性所決定。一方面,教師的工作結果,比如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另一方面,教師工作的結果往往具有一定的遲滯性,僅僅將教師績效看做是教師工作的結果,難免有失客觀公正。而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實施課程教學,其積極的行為與過程,自然離不開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課程標準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應達到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闡述。因此,教師的課程教學,必須根據(jù)課程標準對學生規(guī)定的學習結果,來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和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換言之,課程標準既為教學確立了一定的質量底線,又為教學預留了靈活實施的空間,課程實施需要達成課程標準。教師績效,需要關注教師課程標準達成的行為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自己的教學置于“課程標準”的視域下思考,開展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
首先,細化分解課程標準,明晰學科教學目標。也就是如何將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或水平標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內容標準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專家在基層調研、教學考察的基礎上,設置的整體學段的學習目標,表明了學習者在某一階段后所要達成的預期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一般包括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實際,在準確解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與教學相符合的某一具體課程內容標準,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文《小動物過冬》教學為例,對照課程標準中“閱讀淺近的童話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边@一要求,教學目標可以表述為: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在了解故事中三個小動物截然不同的過冬方式的基礎上感受友情,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對小動物過冬方式產(chǎn)生興趣,愿意主動了解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過冬的方式并和周圍的人交流。這樣一分解,教學這篇學生喜歡的科普類童話故事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課程標準的達成也就有了具體、清晰的表述。
其次,依據(jù)清晰的教學目標,規(guī)劃、實施教學過程。即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上述擬定的教學目標,期待學生有更好的表現(xiàn),同時也不斷了解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這一過程,最關鍵的問題是,自始至終把目標當做一節(jié)課的靈魂,教學的關鍵行為都應指向目標的達成。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實際,選擇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學者無意,教者有心”,在潛移默化中達成教學目標。再如《小動物過冬》的教學過程,文本中的那些對話:“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么到南方去呢?”“我不到南方去……我準備吃得飽飽的……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薄懊鄯涿妹茫斓厣隙际潜?,沒有鮮花,你怎么生活呢?”“我早就……夠吃上一個冬天的?!碧煺婵蓯鄣膶υ捴?,孩子般的關愛之情是那樣的真摯。讓學生充分地讀這些語言優(yōu)美、情感豐富的段落,童話故事的情感美,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同時,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預設是前提,是底線;生成是必然,是機智。
最后,不斷追問自己,學生學到了什么。就一節(jié)課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明確“我和學生走到哪里”“學生已經(jīng)到哪里了”。教師教學時,要常問自己“我怎樣才能檢測出學生目標達成的程度”,比如通過觀察、提問、表演、交流、練習、測試等,了解學生已經(jīng)學到了什么,離預設的目標還有多遠,以便自己做出適當?shù)慕虒W調整。為保證學生達成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教學過程學生需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達成標準應有怎樣的表現(xiàn)質量。這些問題對于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如能夠指導教學內容設計,指導教學結構調整,指導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就此而言,明確學生學到了什么,怎樣進行評價,這是課程標準達成的起點。同時也要認識到,學習結果的質量對所有的學生都是相同的,但達成這一結果的方式卻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必須有多種教學策略來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要,并提供合適的學習機會,允許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實現(xiàn)進步。只有這樣,以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判斷課程標準的達成,引導教師辨別自己的教學是否成功,通過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意義才會真正凸顯。
當然,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課程標準的達成這一話題,對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正確地解讀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進行分解,以學情和課程標準來設計教學目標,基于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與評價等。這也是我們討論教師績效的本真所在,只有真實地關注教師工作的過程,關注這一過程中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師為之付出的積極行動,績效的價值才會體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績效,需要關注課程標準的達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