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芬
愛是一種崇高的內心體驗,學會愛,是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也是幼兒做社會人的基礎,五至六歲的孩子正處于“自我中心”的階段,如何去重視對幼兒關愛行為的培養(yǎng)與研究?通過實踐,采用以下策略:通過集體教育,培養(yǎng)幼兒關愛行為;借助游戲,觀察鼓勵幼兒的關愛行為;利用親子活動、節(jié)日等培養(yǎng)幼兒關愛行為;在生活中,隨機培養(yǎng)幼兒的關愛行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主動去關愛他人、周圍生活、社會環(huán)境,萌發(fā)初步的小主人意識。讓“愛”的協(xié)奏曲更嘹亮響起來!
一、問題的提出
下面是我前階段對幼兒活動中的行為進行的隨機觀察和記錄。
情景A:課間休息時一張小椅子倒放在過道上,大半幼兒繞道而行,幾個幼兒故意將椅子踢遠些,只有少數(shù)幼兒將椅子扶起。
情景B:衛(wèi)生間里不知誰一個水龍頭開得很大。少數(shù)幼兒看一眼走開了,少數(shù)的幼兒告訴了老師,有兩個幼兒將水龍頭關掉,其余幼兒沒感覺。
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生活條件的日益提高,又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們無原則的放任與寵愛,導致孩子自我中心意識較強,自私自利現(xiàn)象嚴重。他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和適應外部世界,不會主動去關心別人和其他事物,更不知如何去關心,他們習慣于別人為他們服務,卻體會不到別人給予的愛。如今,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春風吹邊了祖國各地,它對現(xiàn)代人提出的要求已不是光講求個人才能,更講求集體智慧,講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而那些只關注自我的孩子,不知關心社會,幫助他人,如何能獲得他人、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獲得真正的幸福?
二、具體的策略
(一)通過集體教育,培養(yǎng)幼兒關愛行為。
1、利用教學活動,培養(yǎng)初步關愛意識 。
在語言教學《微笑》里,孩子們會被小蝸牛為同伴著想,送上甜甜微笑的愛心行為所感染。社會活《獻給媽媽的節(jié)日禮物》中,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及孩子對媽媽的回報。詩歌《好朋友》讓孩子知道要樹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生成活動《垃圾洞為什么在哭?》讓孩子明白要學會處理各種不同的垃圾,保護環(huán)境。數(shù)學活動《去超市買水果》等讓孩子更了解和關注我們的生活;音樂活動《夏天的雷雨》使孩子了解關注天氣及自然現(xiàn)象;歌曲《老師老師我愛你》使孩子知道老師培養(yǎng)孩子的不易與艱辛;體育活動《取地圖》使孩子領悟團結就是力量。 在一次次潛在的、無形的影響下,孩子們進一步感知了別人對自己的關愛,也初步萌發(fā)了關愛別人和事物的愿望。
2、利用談話活動,讓幼兒關愛周圍環(huán)境。
我們每天早操后組織幼兒談話活動,每周一晨間談話主題:“雙休天發(fā)生的一件事“,每周五下午談話主題是:“本周我的進步是什么”。要求可以發(fā)生在家里,也可以發(fā)生在學校里,可以關于自己,也可以關于別人,看見的、聽見的都行。鼓勵孩子天馬行空,暢所欲言。對于積極性高的孩子給予及時的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們對周圍的事多了一份興趣,多了一份關注。談話內容越來越豐富,范圍日益趨廣。
(二)、借助游戲,觀察鼓勵幼兒學會關愛。
1、創(chuàng)造情節(jié),凸顯關愛。
根據(jù)孩子好模仿,好游戲的特點,我們注重在角色游戲中滲透“關愛”。如:娃娃家里的媽媽(由老師扮演)生病了,啟發(fā)幼兒如何照顧媽媽:細聲細語的說話,幫助媽媽揉揉酸痛之處,比平時更乖巧,和媽媽聊聊天等等。奶奶牙疼了,帶奶奶去天使醫(yī)院牙科看病。采用游戲形式,讓幼兒實際操作練習,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2、重視評價,強化意識。
每次游戲后,我總是非常留意讓幼兒來講一講游戲中感人的情節(jié),表揚一些遵守秩序、相互謙讓、相互合作、樂于助人的幼兒。小舞臺里的演員們?yōu)榇蠹伊x演,同時鼓勵觀眾為貧困地區(qū)小朋友捐款活動,受到了老師的大加贊賞,老師還給這些孩子佩帶上愛心獎章,讓大家羨慕不已。
(三)、利用親子活動、節(jié)日等培養(yǎng)幼兒關愛行為。
在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來之際,我與孩子們共同制作禮物,引導孩子用好聽的話感謝他們,用行動來回報他們。比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我建議將當天的手工作業(yè)當成禮物送給老師或媽媽,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我愛你!”還鼓勵每個孩子幫媽媽做一件事。讓媽媽們感動不已。
(四)、在生活中,隨機培養(yǎng)幼兒的關愛行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導著我們的教育。我們始終堅持生活與教育的貼近,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每周我都將下周教學計劃內容、生活活動中有進步孩子的照片張貼在“家長園地,使家長能更加了解我們的步伐,希望家長們能將每次活動滲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或利用評比“升旗手”和“文明禮儀星”的機會,展示幼兒的照片在要幼兒園大廳。家長看見自己的孩子有進步,受表揚了會很開心,也更配合教育了。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以身作則是基礎也是根本。在點滴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尊敬老人,關心長輩,使他們知道接受他人愛的快樂。
三、初步結果
我們通過一階段對幼兒進行關愛行為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前后對比,有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能積極主動地關愛他人,對周圍環(huán)境多了一份關注。對社會環(huán)境更關心,萌發(fā)初步的主人意識。孩子們懂得了基本的關愛方式,知道了察言觀色、問寒問暖,能體察他人的情緒,為他人的成功而高興;能在他人受挫折和失敗時和需要照顧、幫助時給予語言和行動的表示。
幼兒關愛的社會性行為的范圍很廣,本人進行的只是初步的探討。幼兒一階段強化教育后關愛行為雖然初步形成,但以后該如何保持持續(xù)穩(wěn)定,并且如何做得更好,還是不容忽視的。讓我們充滿信心,攜起孩子的小手共同彈奏“關愛”的協(xié)奏曲,期待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播種更多的愛,祈盼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愛!
【作者單位:常熟市世貿(mào)實驗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