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德中
(北京師范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北京 100875)
近年來,公共管理學科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fā)展,MPA(公共管理碩士)也成為繼MBA(工商管理碩士)后又一熱門的專業(yè)學位。但與理工類實驗室或經濟管理類學科實驗室相比,公共管理實驗室在建設模式、應用方式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其規(guī)模、數量、投入都遠遠落后于上述學科實驗室。如何滿足社會公共管理信息化對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發(fā)揮實驗室在培養(yǎng)人才中的作用,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目前公共管理類學科建設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1]。
公共管理學科研究的對象是國家、政府和社會公共組織的公共事務及其管理過程,謀求的是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決定了公共管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人文過程,課程體系的定性教育偏多。公共管理行為是長期的行為,很難通過短期的實驗來完成。
公共管理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創(chuàng)設實驗室的條件和環(huán)境不如其他學科那樣好。例如,與公共管理類學科最為接近的經濟管理學科,所研究的對象是工商企業(yè)及其經營過程,目的是謀求組織利潤,企業(yè)決策模型有很多數據可以做模擬假設,可以參照企業(yè)以往的經濟數據做出預測和決策。而公共管理決策大都是模糊決策,難以量化[2]。所以,公共管理課程教學缺乏實驗平臺,定量教育與模擬實驗教育難以建立起來。
受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在高校中對于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教學方式存在錯誤的認識,即認為公共管理類專業(yè)只需要教材和講義就可以完成人才培養(yǎng)計劃,認為公共管理實驗室是只投入、不產出的實驗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將資金投向能夠帶來明顯效益的理工科實驗室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而不愿意將資金投向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
由于對公共管理類實驗室的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公共管理實驗室的建設滯后于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難以發(fā)揮其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管理實驗室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簡單、單一,它也分為多個層次和建設方向。
公共管理作為一級學科,包含行政管理、醫(yī)療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管理學科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多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而這些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又有較大差別。所以實驗室的建設方向,既要考慮公共管理學科培養(yǎng)方向的通用性,更要考慮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向,尤其是在資金和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更要如此[3]。公共管理類實驗室按其用途和建設方向可劃分為3個層級。
第一層級最為常見,也是公共管理實驗室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演示驗證性實驗和模擬操作性實驗教學為主。此類實驗室以配合專業(yè)課課堂教學的演示驗證性、模擬操作性實驗為主[4],兼具教師開展科研工作和學生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的功能。此類實驗室常見的模式及相應的軟硬件配備又分為以下幾種:
(1)以信息技術設備為主要實驗設備的實驗室。此類實驗室通常承擔“電子政務”、“公共管理方法與技術”、“管理信息系統(tǒng)”、“管理心理學”、“社會統(tǒng)計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SPSS統(tǒng)計軟件應用”等課程的實驗與實踐教學任務。硬件配備包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機、投影機等;軟件方面一般配備電子政務實踐平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公共政策分析系統(tǒng)、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系統(tǒng)、公共管理績效考核系統(tǒng)、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統(tǒng)、協(xié)同辦公自動化教學系統(tǒng)、心理測評系統(tǒng)、公務員考試系統(tǒng)、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等。
(2)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通常承擔“土地利用規(guī)劃”、“土地利用與評估”、“土地信息系統(tǒng)”、“地籍測量與管理”、“房地產評估與開發(fā)”、“土地經濟學”、“測量學”等課程的實驗實習教學任務以及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和教師科研任務。此類實驗室通常配備:計算機、繪圖儀、掃描儀、打印機、大地測量經緯儀、水準儀、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移動GPS接收機等儀器設備[5]。
(3)電話訪談實驗室。主要用于師生開展社會調查、民意測驗、政府管理與服務滿意度調查、企業(yè)的品牌知名度研究、產品滲透率研究、品牌市場占有率研究、廣告投放效果跟蹤研究等調查實踐與研究。配備數字化電話調查系統(tǒng)以及計算機、服務器等輔助設備。
第二層級是以案例分析、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實驗室,如領導力實驗室、行為觀察實驗室、公共政策實驗室。此類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中如身臨其境,鍛煉決策分析、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一層級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很高,適合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和學生來組織和參與(高層次院校本科生、碩士生和MPA較常使用)。此類實驗室通常的軟硬件配備和實驗教學形式舉例如下:
(1)領導力實驗室。領導力實驗室以建設學習型組織、提升領導力為目的,實驗形式主要有讀書報告會、小組討論、圓桌論壇、體驗式拓展訓練等。此類實驗室多面向在職人員[6]。
(2)行為觀察實驗室。行為觀察實驗室把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涉及的人力資源規(guī)劃、工作分析、招聘錄用、人員素質測評、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勞資關系管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人員培訓等模塊串聯起來,讓學生了解各模塊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戰(zhàn)能力及面試技能,縮短參加工作后的磨合期[7]。行為觀察實驗室一般配備單向玻璃、行為觀察臺、小組討論會議臺、多功能教師臺、麥克風、六角電腦桌、球形攝像機、硬盤錄像機、專業(yè)監(jiān)聽設備、調音臺、吸頂音箱等。
(3)公共政策實驗室。公共政策實驗室是運用公共政策分析理論、系統(tǒng)方法論、組織行為理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支撐的政策分析環(huán)境,是一個由人、物、信息、方法、硬件平臺等軟硬資源整合而成的開放系統(tǒng)。此類實驗室的使用方向以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主,參與人員多為政府官員、學者、非政府公共機構從業(yè)人員以及 MPA等[8]。公共政策實驗室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經濟安全、信息安全、民生保障、政府管理等[9]。目前國內高校創(chuàng)辦的公共政策實驗室的典型代表有北京理工大學公共政策實驗室、西安交大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社會實驗室等。
第三層級是直接為政府決策提供高仿真模擬和規(guī)劃的實驗室,即電子決策劇場??梢哉f是這是公共管理學科領域最高端的實驗室。
電子決策劇場的正式名稱為“虛擬現實的可視化支持平臺”,是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交互式、立體化的直觀決策環(huán)境的電子系統(tǒng)。借助三維影像、決策模型和交互系統(tǒng),決策者可以身臨其境,獲得最直觀、最真實的決策信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決策劇場于2005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建立,而國內第一個電子決策劇場于2010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建成。目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也在建設電子決策劇場[10]。
電子決策劇場的主要設備包括8臺高性能、高清晰投影機,8通道無縫連接、高清立體背投、240°柱幕以及輔助設備、高端仿真模擬軟件等。電子決策劇場采用先進的網格技術與云技術,實現超大規(guī)模的仿真模擬與分析計算,讓復雜冗繁的決策問題變得清晰、可視。決策者可以通過逼真的虛擬現實,身臨其境、“眼見為實”地進行科學決策。電子決策劇場在政府決策、城市規(guī)劃、智慧城市建設、數字城市管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應急預警管理、數字地產應用和電子旅游等多個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要實現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規(guī)劃目標,提高實驗室整體水平和效率,關鍵在于要激發(fā)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提高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和地位。前者靠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后者則需要主管部門和領導的支持。
應該有專門的措施和經費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教師參加校外進修、培訓,安排實驗室人員到國內外著名的同行高校實驗室參觀學習,了解這些院校的辦學思想、實驗中心運作機制、實驗室設備、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情況。實行定期培訓制,組織聽課、講座和開展教學交流。對于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承擔的部分實驗課程授課,應給予相應津貼。
每年學校要撥付專門用于實驗室發(fā)展的經費。這些經費主要用于:(1)召開實驗室工作會議;(2)組織教師編寫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手冊;(3)對開設新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的教師進行獎勵;(4)對在實驗類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進行獎勵;(5)教師的實驗課時津貼、加班補貼;(6)日常實驗室硬件維護[11]。
在人才的培養(yǎng)上,注重與政府的交流和合作,如:聘請當地政府中負責電子政務的官員來校授課、講座;積極組織、參與學術研討會;與某些信息技術公司和硬件供應廠商保持密切的合作等,在軟硬件購買上獲得較大幅度的優(yōu)惠,從外部獲取有效支持。
完善各類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并編寫成冊,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各項管理制度外,還可制定實驗教學大綱、各類實驗指導手冊、對開設新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和發(fā)表實驗論文進行獎勵的制度、實驗課時津貼和加班補貼制度等。
公共管理實驗室建成后會產生3方面的效益。
(1)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促進就業(yè)。公共管理學科知識的應用重在將一般原理及規(guī)則應用于千變萬化的社會。在實驗室教學中,學生通過具體個案的處理,對各種社會問題有了較深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對社會問題和公共政策的分析能力。這一過程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最終表現為社會的認可。實驗教學將促進畢業(yè)生具有理論功底扎實、知識復合、實踐應用能力強的優(yōu)勢,使他們易于找到合適的崗位并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12]。
(2)促進學術交流和科研。雖然實驗室主要是為教學設計的,但也會兼顧到科研。實驗室可以成為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的一個新平臺,開展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激勵機制也將推動教師的創(chuàng)新和交流。此外,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項目研究也可利用實驗室的設備進行。
(3)面向社會服務。實驗室的數據分析培訓、人力資源管理與行為觀察、電話訪談、社會調查以及政府效率研究等項目,均可以面向社會服務,服務收入可以補充實驗室的發(fā)展經費,部分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
公共管理實驗室分為多個層級,多個專業(yè)方向。由于各學校自身的情況不同,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方向。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是公共管理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公共管理學科方向的多樣性,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也具有相當的復雜性,許多問題仍有待進行深入探討并予以解決。
(
)
[1]李艷秋.高職院校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65-67.
[2]林毓銘.建設公共管理教學實驗平臺提高公共管理授課質量[C]//2008中國·廣州公共管理實驗教學研討會交流材料.廣州:暨南大學管理學院,2008.
[3]劉家明.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52-55.
[4]駱旭林,李梅,包國劍.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研究[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7(11):132-133.
[5]郄瑞卿,趙玲,李春林,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實驗室體系構建的探討[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0(5):61-62.
[6]鐘敏,董靜芬.領導力: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課程:政府管理培訓與領導力實驗室體系的移植與創(chuàng)新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78-82.
[7]張洋,張一.談多功能行為觀察實驗室的設計與應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4):115-117.
[8]嚴強.公共政策分析的實質、特點和內容[J].南京社會科學,2010(1):76-82.
[9]李亞,李習彬.公共政策實驗室:21世紀的綜合政策分析環(huán)境[J].中國行政管理,2004(5):70-75.
[10]毛子駿,徐曉林,許曉東.電子決策劇場為科學民主決策導航[J].中國行政管理,2011(9):120-122.
[11]楊麗萍,毛金波.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內容整合問題探討[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784-787.
[12]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