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霞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
張保霞
高校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高校的管理和建設中,一切目標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道德修養(yǎng)以及科學文化水平,而這就需要建立和諧、健康、穩(wěn)定的校園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本文旨在分析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探討了這兩個方面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互動原因、互動方式以及互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是解決互動中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做出了深層次的分析和討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以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觀念為指導,將科技、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作為核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文化 建設落實 互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關系到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等約束大學生行為準則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某種層面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又會產生什么樣的碰撞,以及它們兩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這都是當前高校建設中應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辯證互動關系的基礎上,試圖探析二者之間的互動原則和互動機制,從而構建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互動策略。
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不是簡單就能進行分析和說明的。但是總的來說,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承載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使命,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思想政治教育這方面來講,高校校園文化是一個重要補充,并且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和單調。
學生是高校校園活動的主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動的接受人,構建和諧的教育文化,促進科技興教、文化立校、德育治校的良性校園文化。在長期的大量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這兩者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系。它們在堅持的理念和維持的使命(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科技才人為使命)上是一致的,兩者最終在人才這一角度上殊途同歸[1]。
高校校園文化,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都是為了構建和諧的校園,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的。高校校園文化,一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可能偏離正常的思想軌道,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輔助。另一方面,高校的學術氛圍和人文氛圍,引領高校的人文價值和思想道德情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方向打下基礎。
在高校管理過程中,應該堅持互動原則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設,并從互動機制上處理思想政治建設與文化建設融合過程中的問題。
1.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應遵循的互動原則。
我們首先分析這兩者之間的目標,可以得出,它們的共同目標和方向都是以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指導思想而進行的活動。由這一目標,我們確定了高校校園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應該遵循的三個基本互動原則:明確方向——以師生的共同活動以及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為方向;明確目標——以培養(yǎng)人才、提升校園人文和科學技術影響為目標;明確方法——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注重落實與實踐的互動方法。
校園是孕育科技的場所,是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我們不能忘記校園的最初本色,從構建和諧校園出發(fā),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這兩者之間的互動原則得以落實,從而將高校打造成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搖籃。加強這兩個方面創(chuàng)新和融合,促進相互之間的溝通與相互的貫徹實施。
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還學生一個個性發(fā)展的平臺,在這個個性張揚的青春時代,鼓勵學生努力成長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獨立思想的人才。高校應該增強競爭意識,以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性、獨立人格的人才為最基本的努力方向,不斷增強教育力度。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于實踐活動中,與社會發(fā)展以及情感道德影響聯(lián)系起來,在世界多元化格局下,保留傳統(tǒng)思想教育中的優(yōu)秀一面,并打造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社會實踐活動來驗證培養(yǎng)效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2.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應采取的互動機制。
我們要從方法、原理、對策、功能等方面對其進行雙向的互動導向機制的定制。該互動導向包括外部以及內部的導向機制[2]。外部導向機制從學校的管理層面進行說明。學校應該從組織架構、處理措施、管理制定、實施辦法中建設符合實際需要的社會文化導向。形成校園文化,促使學生有能力進行自我約束和規(guī)范,并且從規(guī)章制度上對學生進行強烈的心理暗示。內部機制是從保障管理機制層面進行分析的。保障學生能在變化和影響中摒棄糟粕,去粗存精,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根據(jù)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并奉獻出自身的青春,可以開展下鄉(xiāng)幫扶、社會實踐等活動,促進社會化熏陶下的校園文化建設得以順利開展。
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高校的管理與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建立良性的互動機制,共同促進高校的和諧發(fā)展。
1.開拓校園文化形式,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構建互動平臺。
拓展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模式,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各種的互動平臺的構建[3]。在高校的教育活動中,可以開展不同的教育文化形式,從實踐出發(fā),走出校園,以更高的眼界和更寬的視野來應對高校文化建設問題。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可以開展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活動,挖掘實踐過程中兩者的互動關系,并進行及時反饋。也可以堅持辦校理念的校園文化,以尊重校歌、校徽、校訓為基本方針,體現(xiàn)校園的本土特點。打造求實、奮進、創(chuàng)新的高校文化與思想政治建設理念的良性融合平臺。
2.及時進行信息回饋,落實高校管理,創(chuàng)新互動政策。
優(yōu)化整合校園文化環(huán)境,創(chuàng)新互動方針和政策,堅持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針,并落實校園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良性活動政策和方針,打造具有人文關懷的、創(chuàng)新的校園文化管理理念?,F(xiàn)階段的高校建設和管理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并且存在著創(chuàng)新與傳承、規(guī)范與自發(fā)、選擇與開放的固有性矛盾,通過分析這些矛盾,我們知道,建立誠信的校園文化體系,控制高校發(fā)展中人本缺失的現(xiàn)狀,并且建立和諧全面的人文理念,促進高校的順利發(fā)展。
一方面,我們需要提高管理人員的水平和管理機構的實用價值。一個好的學校,必須有一群好的領導,他們的思想政治觀念往往決定了一個學校的風氣、文化建設以及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影響。所以,我們要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并優(yōu)化管理機構的政策制定、架構組織、控制管理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管理職能,進行合理的管理機構配置,并優(yōu)化學校資源配置方針,將高校與外界、高校校內的各種關系進行合理協(xié)調,促進管理機構的職能得以有效實現(xiàn)。
另一方面,要健全高校管理規(guī)章制度。高校的管理水平決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建設水平,所以,我們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遵循高校的創(chuàng)校理念,堅持科技發(fā)展觀的思想,并統(tǒng)一學校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促進思想教育與文化建設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
最后一方面,我們需要建立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體系[4]。對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以及相關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施、開展情況以及落實的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和研究,以便討論今后的管理手段和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將這些規(guī)律和研究心得上升為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又反過來驗證和糾正理論的核心內容和思想。
綜上所述,高校校園文化,在管理和建設方面,應該是以培養(yǎng)人、教育人為導向的,以實現(xiàn)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為宗旨的,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目標的文化建設活動。在今后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者以及學校的每個參與者,都應該從自身出發(fā),為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圍而努力。并落實高校校園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這兩者的雙向良性互動機制,共同推進高校的發(fā)展。因此,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是現(xiàn)階段高校建設中需要考慮并加以關注的問題。
[1]陳嘯吟,徐國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之互動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09,(6).
[2]潘榮錕,黃麗慧.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當代教育論壇,2010,(25).
[3]金惠萍.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價值工程,2010,(22).
[4]楊義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2009,(4).
張保霞 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講師
(責編 高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