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淵基
(湖南省社科聯科研組織處,湖南 長沙410003;湖南農業(yè)大學 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410128)
哲學咨詢是由具備一定哲學理論和技術素養(yǎng)的哲學家或咨詢師,依據各種哲學觀點和咨詢方法,幫助人們解決思想困惑和價值錯知方面的問題,達到塑造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目的。哲學咨詢很多思想和方法與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相一致。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幫助大學生“建構”正向的人生價值觀。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哲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大學生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特別是當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踐行,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過去我們的哲學教育,往往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如強調對哲學原理和哲學史知識層面的識記,而忽視哲學思維的訓練和哲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這讓哲學教育變得枯燥無味,越來越淡出大學教育的核心方陣?!鞍颜軐W的教育和教學混同于一般的非哲學學科的教育和教學,成了一種知識性的傳授,遠離了哲學的本性?!保?]我們一方面把不可教的思想、智慧當作知識教,填鴨式地灌輸;另一方面又基本忽視可教和應該教的東西,如激發(fā)思想的討論、邏輯思維的訓練等。殊不知,知識可以照搬,思想和智慧卻不能照搬;知識可以灌輸,思想和智慧卻不能。我們如果不親身學習和體驗哲學思考,是很難擁有哲學智慧的。“哲學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根本問題,卻恰恰在于以非哲學的方式進行所謂的 ‘哲學’教育,以至受教育者往往沒有思考和體驗過哲學方式的獨特性質和特殊價值。”[2]筆者以為,要扭轉當前大學教育中哲學教育的頹廢態(tài)勢,積極發(fā)揮哲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進行哲學教育的方法創(chuàng)新。在此,哲學咨詢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通過反思批判、咨詢對話和集體探究等方法,幫助大學生辨明社會思潮的正誤,認同正向的人生價值觀,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自覺踐行。
社會思潮是意識形態(tài)在社會文化中的反映,而意識形態(tài)是“一套以某種方式指導或激勵政治行動的相互聯系的思想觀念”[3]53,社會思潮作為在大眾中流行的關于時代和社會重大問題的思想觀點,其內核就是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社會思潮反映了不同階級或階層的利益訴求,雖然在一個國家社會中,因為階層的利益不同使社會思潮呈現出多樣性,但基于一個國家共同利益的需要形成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只有堅持主流意識形態(tài),才能保證這個國家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發(fā)展。大學哲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性,就是要牢牢把握教育的馬克思主義性質。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的:“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整體的層面為人們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提供批判的、思辯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大學生辨明社會思潮的正誤。
哲學咨詢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引導反思。哲學的反思主要是指思考者在思考一個問題時,主動對其所持有的概念和觀點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具體來說就是運用預設前提追問、概念澄清、意義網絡梳理等方法,奠定一個公正合理的思考基礎。這樣做可以避免自己原來既有觀念可能會產生的偏見,也使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建立在可靠的前提之上。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哲學“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思維成為認識,成為把握對象的概念式的認識。所以哲學思維無論與一般思維如何相同,無論本質上與一般思維同是一個思維,但總是與活動于人類一切行為里的思維,與使人類的一切活動具有人性的思維有了區(qū)別?!保?]38顯然,哲學的反思和批判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實質上,哲學反思就一種批判性的思考,要在各類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批判性的擇取正確的思想。在更深層次上,哲學的批判性就是永遠不滿足于既定現實而將其推向前進的變革性?!稗q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在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在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在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保?]112與大學生所受到的專業(yè)知識教育不同,哲學教育中反思和批判的思考方向是向內的,即對思考者自己的預設前提和判斷進行考察,特別是在思考涉及社會價值問題的時候,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這種反思還包含對自我的追問。大學生的成長和價值觀的構建需要不斷的自我追問做基礎,在個體不斷的追問中明確自身定位,辨別社會思潮,選擇自己的路徑。大學生要想保持在各類社會思潮中的主體地位和自我價值的主導權,就應該不斷進行自我追問,成為理性的、主動的和有自主能力的價值自我。
當今社會,文化是多樣性的,不同地區(qū)和民族的人會從其歷史中傳承文化,不同利益群體的人們也會有基于其利益訴求的價值觀,但一個社會的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會形成大家認同的核心價值觀。當然,社會的現實有主流也有支流,支流如果受到污染,就會影響到主流,因此,一個社會應當積極推動公眾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清除支流污染的影響。大學哲學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大學生認同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導思想,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例如,絕大多數大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會不假思索地從好與壞、對與錯的兩極對立來做出判斷,這就是作為個體的人大都會預設的二元對立觀念,但人們自己常常很難察覺和認識到。大學生在價值觀上的二元對立預設,容易使他們劍走偏鋒,走向極端。如一些大學生把理想與現實對立起來,不明白理想的可能性孕育在現實中,理想的實現要靠自己在現實中的努力付出。他們認為理想與現實無關,因而口頭上接受理想的教育,實際上只依感覺行事,明顯表現為知行的背離,以致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種種“失落現實”。這樣就容易使他們接受享樂主義的思潮,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是盲目追星等活動中,全然忘了自己作為大學生的職責和使命。二元對立是一種簡單化的思維,常被一些人用來給他人戴“立場”帽子,例如在國家與民族的問題上,一些人唯我獨尊,將在某些方面與本民族國家利益不一致的國家統統視為本國的對立面,將它國的貿易措施看成是對方的陰謀,動輒就鼓動抵制。這些人因為缺乏反思,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民粹主義思潮的影響。
在這些現象中,如果多一些哲學的思辨、反思和批判,如果有哲學教育中哲學咨詢介入,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哲學咨詢互動,就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在大學哲學教育中運用哲學咨詢方法,開展哲學咨詢活動,能夠引導大學生理性地分析各種社會思潮,堅定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信仰,抵制錯誤社會思潮的侵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由自覺”,“人的類特性就是自由自覺的活動”[6]96。就是說,人的能動性不僅表現為人對世界的反映、解釋上,更反映在人對世界的選擇上,人總是在實踐中,在對世界的認識中不斷建構、重構自己的思想和價值體系。體現在大學教育中,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對知識和價值觀是具有主體建構性的。在這個意義上,大學哲學教育應該包含兩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政治社會化的社會需要,這是主要的,但同時也是大學自我生成、發(fā)展和完善的內在需要。因而大學哲學教育不只是出于社會的融合,還要關照大學生內在的人生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接受不只是對社會思想政治關系的一種被動反映,更是一個轉化價值觀念、信仰體系的積極內化過程。然而,回顧我們哲學教育的歷史,往往都較為重視前者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后者,或者沒有找到較好的促進“內化”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方法。
現在哲學咨詢提供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哲學咨詢的一個典型的形式是,參與者共同選定一個主題,大家一起進行開放、平等、有效率的哲學對話,最后在這個主題上達成某種一致的意見。馬丁·布伯的“相遇”理論認為,世界對人來說呈現為雙重世界,“我”—“你”創(chuàng)造出關系世界,老師要“隨時與學生處于二元關系中,把他視作伙伴而與之相遇?!保?]159“相遇”引發(fā)學生和教師之間交互式的對話,在對話中相互敞亮他們的存在。同時,教育還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成長?!皬囊婚_始,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努力,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追求雙方的人性化。教師的努力必須充滿著對人及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深信不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8]27可見,哲學咨詢的對話與(哲學)教育中的對話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都體現對話雙方的平等合作,最終就某些問題達成一致或大致一致的認識,共同成長進步。
哲學咨詢的對話是一種多人對某個問題的共同探討,這種探討能幫助人們認清問題的本質,全面把握在某個特定問題中自身與其它事物的關系。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活動是人和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而生產本身又是以個人彼此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交往必然產生交流,交流就是一種咨詢對話。“對話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對話以人及環(huán)境為內容,在對話中,可以發(fā)現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其存在的意義。”[9]12孔子和弟子們通過對話探討生活態(tài)度、人生理想、倫理道德、政治仕途、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引導弟子們的人生方向,幫助弟子們尋求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蘇格拉底的全部哲學都體現在他和別人的對話中,他從不作公開演講,認為要探討真理,就應該進行對話,通過“譏諷”、“助產術”、“歸納”和“下定義”,一步一步地幫助人們找到正確的意見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如今美國、加拿大多個城市建立的哲學學校和歐洲許多國家流行的哲學咖啡館,就是由專業(yè)哲學工作者主持哲學沙龍,參與人就某些問題展開辯論,以達成共同的價值目標。這都是廣義的哲學咨詢活動,是哲學教育的一種開拓創(chuàng)新。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僅能進行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也能進行自我改造。通過平等的哲學咨詢對話,哲學教育能啟發(fā)大學生對“人”的本真感,引導大學生產生正向的人格認同、情感需要和人生追求。
集體探究是哲學咨詢的一種重要方法,即由若干人組成一個探究小組,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集體研究,在一種平等、開放、相互協作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達成某一之前有所趨向的結果。在一個探究群體中,如一個教學班級或課外興趣小組,所有參加者都是平等的,教師不再站在講臺上講授,而是加入到學生中做啟發(fā)、引導和組織的工作。集體探究的實質是研討,例如,哲學課上可以由學生在要學習的內容中找出基本觀點,將這些觀點寫在黑板上,然后依次來討論這些問題。在集體探究中,學生們要學會彼此尊重,認真傾聽對方的觀點,就同伴的關鍵概念努力探尋對方的前提預設,這樣就可以發(fā)展他人的觀點,或是幫助同伴澄清模糊的概念,達到對正確觀念的認同。
在心理學看來,學習不僅是了解事物的本質或記憶客體的知識,更是一種參與的運動,在這個運動中,一個參與者為了他自己的目的轉換他的學習并構造屬于他自己的知識,這對他們的問題情境和行動需要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是一種自我主動、知識導向的行動。知識本質上是變化的,且依據學習者處理問題情境的經驗來構建,知識的價值是由它在問題情境中的可使用性來決定的。在這種情境中,協作探究可以獲得更大程度的異質經驗,這比個人單獨學習更豐富、更有活力。相互探究的方式可避免同質化,通過相互協作,他們可以有選擇地交流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通過集體探究,他們可以分享各自的經驗,建構一個共同的問題情境,分析和綜合先前的知識,達成解決問題的新共識[10]。
我們知道,當前哲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幫助大學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要注重把這三者統一起來,“使人民既有面向世界的氣魄和包容全球的胸懷,又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鮮明的民族本色,不斷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11]。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和有一定學識基礎的人,理論灌輸已基本上起不到作用,引導他們分析、探究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和困惑,特別是多人一起研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從這個角度看,哲學咨詢的集體探究是開展哲學教育的一個有效工具。通過哲學咨詢的集體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澄清概念和獲得對其自身經歷的洞察,幫助他們解決決策的難題,緩和他們對經歷的道德緊張,掌握判斷社會是非問題的標準,認同社會上正確的價值觀念。
事實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要真正取得實效,不僅要讓大學生們認識、了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重要的是要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自己看待社會的標準,自覺地以這些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換言之,就是要讓大學生達到“知”和“行”的統一。在這個方面,哲學咨詢的集體探究有意想不到的作用。集體探究是在比較自由的情境中互相交流和探討,共同分析、共同討論、共同研究,最終達成對問題的共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代哲學家如海德格爾等人所說的“交互主體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12]108。從這個定義來看,教師更像是一個咨詢師。的確是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多層次體系,大學生要真正接受這種體系,需要使自己成為高度自覺和名副其實的價值主體,把這種價值觀內化成一種道德責任和價值追求,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實踐和行動準則,然后進一步“轉識成智”,化德為行,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如果把這種學習、內化和踐行與哲學咨詢的集體探究有效結合,無疑將會取得更好的實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同時也是一個參與者,和大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實踐、共同提升。
真正專業(yè)的哲學教育者應該是像古希臘蘇格拉底那樣的“精神助產士”和我國孔子那樣的對話大師。當代大學哲學教育不僅是讓大學生了解哲學史知識和哲學家們的思想,更應該讓學習得到哲學思維的訓練和理性精神的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更是這樣,不僅應該使大學生形成外在行為規(guī)范所要求的態(tài)度和習慣,更應該在教育學習的過程中,讓大學生在理解社會要求的同時,也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明確自己的行為方向,把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guī)范內化到自身的思想中,達到內心的真正認同。只有這樣,我們的哲學教育和價值觀培育才真正達到了目的。反之,如果教育對象始終處于被動和服從的地位,他們不但很難真正接受,甚至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哲學咨詢提倡助人自助,就是通過對話幫助求詢者找到問題的根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處事哲學。哲學咨詢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對話中“建構”出內化在自身知識體系中的知識,實現對教育內容的真正認同。因此,對于當今大學的哲學教育,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培育與踐行,哲學咨詢是一條可行而有效的實現途徑。
[1]歐陽康.以真正哲學的方式從事哲學教育和教學[J].教學與研究,2001(10):69-72.
[2]孫正聿.關于哲學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J].哲學研究,2000(6):65-69.
[3][英]海伍德.政治學(第二版)[M].張立鵬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德]黑格爾著.小邏輯[M].賀麟譯.上海:商務印書館.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7][德]馬丁·布伯.我與你[M].陳維綱譯.北京:三聯書店,1986.
[8][巴西]弗萊德.被壓迫者的教育學[M].顧建新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9][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
[10]馮周卓,黃淵基.哲學咨詢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中的作用[J].求索2010(4):89-91.
[11]尹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缺失及應用[J].懷化學院學報,懷化學院學報,2013(8):107-109.
[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