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斌
平行四邊形定則是一切矢量運(yùn)算的普適定則,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解題,確定平行四邊形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如果平行四邊形四個頂 點中有三個確定,這個平行四邊形就是唯一確定的.例如求F1和F2的合力,如圖1所示,因為A、B、O三點是確定的,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可以畫出平行四邊形,求出合力F,但我們所遇到的許多題目中,能確定的只有兩個點,這樣確定第三個點就至關(guān)重要了.
一、在矢量的合成與分解中的應(yīng)用
這類題目因有一矢量大小和方向已知,因此平行四邊行中有兩點是確定的,第三點有條件控制.
例1 分解一個力,若已知它的一個分力F1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F2的方向,以下論述中正確的是( ).
A.只有唯一的解 B.一定有兩解
C.可能有無數(shù)解 D.可能有兩組解
解析 如圖2所示,合力已知,即A、B兩點確定,第三點C由兩個條件控制F1的大小和F2的方向.C與A的連線為F2,因此C點一定在虛線上,C與B的連線長表示F1的大小,滿足這個條件的C點在以B為圓心,表示F1的線段長為半徑的圓上,兩個條件都滿足的C點是圓和虛線的交點,因為圓與虛線分別有0、1、2個交點,也就無解,一解和兩解三種情況,則選項D正確.
例2 用兩根輕繩將質(zhì)量為m的物塊懸掛在空中,如圖3所示,已知繩oc和bc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30°和60°,則oc繩和bc繩中的拉力分別為多大?
解析 如圖 4所示,兩繩拉力等于重力沿繩子方向的分力,因重力已知,則平行四邊形中A、B兩點確定,第三點由兩分力的方向確定,因此過B點做射線AE的平行線與射線AC的交點D即為所求第三點,然后利用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做出平行四邊形.由幾何關(guān)系有:
Foc=mgcos30°=32mg
Fbc=mgcos60°=12mg
二、在利用矢量三角形解動態(tài)平衡問題中的應(yīng)用.
矢量三角形為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因此矢量三角形來源于平行四邊形.判斷處于動態(tài)平穩(wěn)問題中各個力的變化,通常采用矢量三角形圖解求 解.這類問題中的第三點是在條件的控制下移動.
1.三力中有一力大小和方向確定,另一力的大小或方向確定.
例3 如圖5所示,小球用細(xì)繩系住放在傾角為 的 光滑斜面上,當(dāng)細(xì)繩由水平方向逐漸向上偏移時,細(xì)繩上的拉力如和變化?
解析 物體在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重力G的大小,方向不變,支持力FN的方向不變,F(xiàn)T的方向改變,則FN和FT的合力F不變.如圖6所示,Oa表示合力F,第三點在射線ac上,起始位置為b,線段ab表示FN,線段ob表示FT,當(dāng)A向上偏移時,b沿ac向上偏移.由此可知細(xì)繩拉力FT先減小后增大.
例4 如圖7所示,小球質(zhì)量m,用一細(xì)線懸掛,現(xiàn)用一大小恒定的外力F(F 解析 小球在重力、細(xì)線的拉力和外力F作用下保持平衡,其中重力G大小、方向保持不變,外力大小不變,則外力F和拉力FT的合力F合保持不變,如圖8所示,矢量三角形中A、B兩點確定,第三點與A的連線表示外力F.因此第三點在以A為圓心,表示外力F大小的線段為半徑的圓上,BC連線即為細(xì)繩拉力,由圖8可知,BC與AB的夾角最大為α=sin-1FG. 2.三個力中有一個力大小和方向確定,另二力變化有規(guī)律. 例5 如圖9所示,有一小球用一細(xì)線掛靠在光滑半球上,細(xì)線上端通過一個定滑輪,當(dāng)用力將小球緩慢往上拉的過程中,分析小球所受的各個力的變化. 解析 小球所受的三個力 的合力為零,其中重力的大小、方向不變,因此支持力FN和繩的拉力FT的合力F合不變.如圖10所示,矢量三角形中MN兩點確定,因為矢量三角形△EMN與幾何三角形 AOB相似,因此第三點E的變化與幾何三角形中的B點一樣,E點在以M點為圓心,表示FN的線段ME長度為半徑的圓上移動,即FN不變,F(xiàn)T減小. 例6 用等長的細(xì)線OA、OB 懸掛一重物,A、B固定在金屬半圓ABC上,開始時OA繩水平,現(xiàn)保持重物位置不變,轉(zhuǎn)動金屬框架,使OA、OB同時順時針轉(zhuǎn)過90°,則在此轉(zhuǎn)動過程中,OA繩拉力如何變化? 解析 重力,兩繩拉力合力為零,因FA、FB的合力恒定,即M、N兩點確定,如圖11所示,因為FA、FB的夾角保持不變,因此第三個點C在圓上順時針轉(zhuǎn)動,比照圖形的幾何性質(zhì),當(dāng)MC增大到成為一條直徑后再逐漸減小,因此OA繩的拉力先增大后減小. 三、正交分解法在力學(xué)中的應(yīng)用 正交分解法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立正交 x、y坐標(biāo),這是最重要的一步,x、y坐標(biāo)的設(shè)立,并不一定是水平與豎直方向,可根據(jù)問題方便來設(shè)定方向,不過x與y的方向一定是相互垂直而正交. 第二步,將題目所給定跟要求的各矢量沿x、y方向分解,求出各分量,凡跟x、y軸方向一致的為正;凡與x、y軸反向為負(fù);凡跟軸垂直的矢量,該矢量在該軸上的分量為0,這是關(guān)鍵的一步. 第三步,根據(jù)在各軸方向上的運(yùn)動狀態(tài)列方程,這樣就把矢量運(yùn)算轉(zhuǎn)化為標(biāo)量運(yùn)算;若各時刻運(yùn)動狀態(tài)不同,應(yīng)根據(jù)各時間區(qū)間的狀態(tài),分階段列方程.這是此法的核心一步. 第四步,根據(jù)各x、y軸的分量,求出該矢量的大小,一定 要標(biāo)明方向,這是最終的一步. 求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或解物體的平衡問題時,常采用正交分解法.所謂“正交分解法”就是將受力物體所受外力(限同一平面內(nèi)的共點力)沿選定的相互垂直的x軸和y軸方向分解,然后分別求出x軸方向、y方向的合力ΣFx、ΣFy,由于ΣFx、ΣFy相互垂直,可方便的求出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ΣF(大小和方向) 例7 300N的重物在與水平地面成37°角的斜向上的10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線運(yùn)動,若重物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5,求重物受到的外力的合力.
解 采用圖12所示的坐標(biāo)系(如此選擇,物體受到的四個力中只有拉力F不與坐標(biāo)軸重合),重物受力如圖2所示,因物體沿水平方向做直線運(yùn)動,應(yīng)有
Fsin37°+FN-G=0
所以地面支持力
FN=G-Fsin37°=300N-100×sin37°N=240N
所以合力∑F=cos37°-f=Fcos37°-μFN=100×0.8N-0.25×240N=20N
此合力ΣF的方向沿x軸正方向,即運(yùn)動方向.
運(yùn)用正交分解法解平衡問題時,根據(jù)平衡條件F合=0,應(yīng)有ΣFx=0,ΣFy=0,這是解平衡問題的必要和充分條件,由此方程組可求出兩個未知數(shù).
例8 重100N光滑勻質(zhì)球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和與斜面垂直的擋板間,
求斜面和擋板對球的支持力F1, F2.
解 選定如圖13所示的坐標(biāo)系,重球受力如圖13所示.由于球靜止,所以有
F1-Gcos37°=0
F2-Gsin37°=0
F1=Gcos37°=100×0.8N=80N
F2=Gsin37°=100×0.6N=60N
在某些情況下,有時也可以用“斜交分解法”解平衡問題,這樣反會更方便,所謂“斜交”就是所選的x軸與y軸不垂直,這時的平衡條件仍為ΣFx=0、ΣFy=0.
例9 重100 N的光滑勻質(zhì)球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和豎直擋板間,求斜面和豎直擋板對球的支持力F1和壓力F2.
分析 此題若仍采用例3所選取的坐標(biāo)系,則需將重力G和豎直擋板對球的壓力N進(jìn)行正交分解,如圖14所示.則由方程組
F2cos37°-Gsin37°=0
F1-F2sin37°-Gcos37°=0
可求出F1、F2,但此法較麻煩.而用斜交分解就顯得方便.具體做法如下.
解 選定如圖15所示的斜交坐標(biāo)系.球受力如圖所示.
由于球靜止,則有F1-Gcos37°=0
F2-Gtan37°=0
所以F1=Gcos37°=1000.8N=125 N
F2=Gtg37°=100×0.75
N=75 N
當(dāng)然,此題若根據(jù)F1與F2的合力與重力G的平衡關(guān)系求解也較方便.此題的做法說明:將力如何分解要根據(jù)解題的需要,要指出的是,求非平衡共點力的合力時不宜采用斜交分解,因為此時ΣFx與ΣFy已不垂直,會給求合力帶來不便.
解 采用圖12所示的坐標(biāo)系(如此選擇,物體受到的四個力中只有拉力F不與坐標(biāo)軸重合),重物受力如圖2所示,因物體沿水平方向做直線運(yùn)動,應(yīng)有
Fsin37°+FN-G=0
所以地面支持力
FN=G-Fsin37°=300N-100×sin37°N=240N
所以合力∑F=cos37°-f=Fcos37°-μFN=100×0.8N-0.25×240N=20N
此合力ΣF的方向沿x軸正方向,即運(yùn)動方向.
運(yùn)用正交分解法解平衡問題時,根據(jù)平衡條件F合=0,應(yīng)有ΣFx=0,ΣFy=0,這是解平衡問題的必要和充分條件,由此方程組可求出兩個未知數(shù).
例8 重100N光滑勻質(zhì)球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和與斜面垂直的擋板間,
求斜面和擋板對球的支持力F1, F2.
解 選定如圖13所示的坐標(biāo)系,重球受力如圖13所示.由于球靜止,所以有
F1-Gcos37°=0
F2-Gsin37°=0
F1=Gcos37°=100×0.8N=80N
F2=Gsin37°=100×0.6N=60N
在某些情況下,有時也可以用“斜交分解法”解平衡問題,這樣反會更方便,所謂“斜交”就是所選的x軸與y軸不垂直,這時的平衡條件仍為ΣFx=0、ΣFy=0.
例9 重100 N的光滑勻質(zhì)球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和豎直擋板間,求斜面和豎直擋板對球的支持力F1和壓力F2.
分析 此題若仍采用例3所選取的坐標(biāo)系,則需將重力G和豎直擋板對球的壓力N進(jìn)行正交分解,如圖14所示.則由方程組
F2cos37°-Gsin37°=0
F1-F2sin37°-Gcos37°=0
可求出F1、F2,但此法較麻煩.而用斜交分解就顯得方便.具體做法如下.
解 選定如圖15所示的斜交坐標(biāo)系.球受力如圖所示.
由于球靜止,則有F1-Gcos37°=0
F2-Gtan37°=0
所以F1=Gcos37°=1000.8N=125 N
F2=Gtg37°=100×0.75
N=75 N
當(dāng)然,此題若根據(jù)F1與F2的合力與重力G的平衡關(guān)系求解也較方便.此題的做法說明:將力如何分解要根據(jù)解題的需要,要指出的是,求非平衡共點力的合力時不宜采用斜交分解,因為此時ΣFx與ΣFy已不垂直,會給求合力帶來不便.
解 采用圖12所示的坐標(biāo)系(如此選擇,物體受到的四個力中只有拉力F不與坐標(biāo)軸重合),重物受力如圖2所示,因物體沿水平方向做直線運(yùn)動,應(yīng)有
Fsin37°+FN-G=0
所以地面支持力
FN=G-Fsin37°=300N-100×sin37°N=240N
所以合力∑F=cos37°-f=Fcos37°-μFN=100×0.8N-0.25×240N=20N
此合力ΣF的方向沿x軸正方向,即運(yùn)動方向.
運(yùn)用正交分解法解平衡問題時,根據(jù)平衡條件F合=0,應(yīng)有ΣFx=0,ΣFy=0,這是解平衡問題的必要和充分條件,由此方程組可求出兩個未知數(shù).
例8 重100N光滑勻質(zhì)球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和與斜面垂直的擋板間,
求斜面和擋板對球的支持力F1, F2.
解 選定如圖13所示的坐標(biāo)系,重球受力如圖13所示.由于球靜止,所以有
F1-Gcos37°=0
F2-Gsin37°=0
F1=Gcos37°=100×0.8N=80N
F2=Gsin37°=100×0.6N=60N
在某些情況下,有時也可以用“斜交分解法”解平衡問題,這樣反會更方便,所謂“斜交”就是所選的x軸與y軸不垂直,這時的平衡條件仍為ΣFx=0、ΣFy=0.
例9 重100 N的光滑勻質(zhì)球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和豎直擋板間,求斜面和豎直擋板對球的支持力F1和壓力F2.
分析 此題若仍采用例3所選取的坐標(biāo)系,則需將重力G和豎直擋板對球的壓力N進(jìn)行正交分解,如圖14所示.則由方程組
F2cos37°-Gsin37°=0
F1-F2sin37°-Gcos37°=0
可求出F1、F2,但此法較麻煩.而用斜交分解就顯得方便.具體做法如下.
解 選定如圖15所示的斜交坐標(biāo)系.球受力如圖所示.
由于球靜止,則有F1-Gcos37°=0
F2-Gtan37°=0
所以F1=Gcos37°=1000.8N=125 N
F2=Gtg37°=100×0.75
N=75 N
當(dāng)然,此題若根據(jù)F1與F2的合力與重力G的平衡關(guān)系求解也較方便.此題的做法說明:將力如何分解要根據(jù)解題的需要,要指出的是,求非平衡共點力的合力時不宜采用斜交分解,因為此時ΣFx與ΣFy已不垂直,會給求合力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