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偉
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種語言交流的工具。我們初中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科學選擇教學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和教學資源的整合,輔助課內外英語教學,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高效性,使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得到更好更快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問題的處理能力,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多種教學媒體 教學效果 能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教學目標上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評價的機制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多種教學媒體手段的應用,更加突出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活力,它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初中英語課堂變得更有生機和活力,落實了“生態(tài)課堂”理念。
本文通過具體教學實例,例談多種教學媒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用微課資源創(chuàng)設英語交流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實現(xiàn)“學是為了用”的教學原則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成果的不斷推廣,多種教學媒體走進英語課堂教學,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我們英語教師,尤其是農村英語教師,應抓住這一教學改革的時機,充分利用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巧用微課資源輔助英語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任務的設定,突出體現(xiàn)英語學科特點,發(fā)揮語言功能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落實主體性教學原則。
比如,在進行語法“比較級”的教學時,課前教師利用DV進行視頻短片的拍攝,制作微課教學資源。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學生掌握了“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等用法,能夠運用句型“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Im older than you.”“It getting cooler and cooler.”進行對話交流,感悟語法和句型知識?;谏鲜鲋R的學習,在第二課時前,我組織幾個學生在課外進行小組互動交流:“How tall you?Im 165cm tall. Youre shorter than me.”“Youre 3cm taller than me.”“Who is taller,Zhang or Li?”學生小組成員彼此交換角色,進行互動交流。教師將學生的交流情況錄制成視頻,上課時進行微課展示,使學生深刻理解本節(jié)課的語法用法、句型結構等知識。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二、發(fā)揮網絡等電子資源的功能進行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面,落實“大閱讀”教學理念
“大閱讀”理念是新課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教學觀。當今社會,任何發(fā)達的民族或國家,無不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著“大閱讀”的跟進。我們農村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較差,基本沒有多少英語交流,學生的英語學習僅局限于對教材的理解。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英語教師理應認清形勢,轉變教學理念,科學使用網絡等電子資源,落實“大閱讀”教學觀,在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領悟英語語言的魅力,感悟英語語法常識的應用技巧,為英語交流和習作訓練奠定基礎。
比如,在進行“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也可以利用“英語周報”進行拓展閱讀,通過廣泛閱讀,增加學生的英語閱讀視野,提高詞匯量。同時,有利于學生掌握表示頻數(shù)的副詞的用法以及相關句式結構。如學生自己總結的表示頻率的副詞:always, usually, often, never, hardly, ever, sometimes等用法,句子結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學生通過廣泛地閱讀,掌握了英語知識,做到了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提高了實踐能力。
三、利用多種教學媒體手段整合優(yōu)質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努力打造高效英語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著眼于高效課堂建設,高效的前提就是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只有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才能更好地落實“生態(tài)課堂”理念,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為達到這一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利用好多種教學媒體手段,整合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平臺,創(chuàng)設不同形式的學習情境,刺激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欲望,在任務驅動下,完成課內外學習,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比如,在進行“Whats the matter, Mike?”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利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有的是牙疼的視頻,有的是胃疼的表情圖片,有的是感冒的圖片等,學生看著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結合圖片上的英文注釋,在圖片、視頻的引導下,進行角色表演、任務訓練:“What the matter with her?”“She has a toothache.”學生從對話訓練中體驗語法知識和句式結構特點,輕松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體現(xiàn)了“生態(tài)課堂”理念,為今后的閱讀寫作奠定了基礎。
總之,多種教學媒體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農村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了教學資源,活躍了課堂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進行英語交流的習慣。教師要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動態(tài)化管理,落實“生態(tài)課堂”理念,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課程標準.
[2]張艷華.多媒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甘肅教育,2008(10).
[3]張楠.現(xiàn)代教學媒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科研版,2011(5).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