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春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小學,江蘇揚州225200)
小學語文在小學的教育占據關鍵地位,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個基礎性的課程。小學語文注重對學生人文性的培養(yǎng),基礎文化素質的提升和對語言文化、傳統文化的傳承。育德育人在小學的學習中也是很關鍵的,育人就需要教學來完成,而語文在小學教學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加強對語文的教育,促進語文在育人方面的功能。教師在授課時,要結合語文的人文價值,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的發(fā)展。
語文的人文性要比學科性強,所以對學生的德育有很重要的作用,發(fā)揮小學語文的育德作用,是教師的必須面臨的責任。在小學教育里德育是很重要的,內容也包括很多,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文明的行為態(tài)度等,育德教育也是教育價值所在。
在教學時,小學生的經驗和閱歷都不夠,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多為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讓學生更好地去把握文章。了解寫作的歷史背景,就能進一步對文章的內容有所解讀,達到育德的滲透。例如在《升國旗》這篇文章中,教師在授課前,要莊重地講:“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蹦托牡貙⑽覀儑业膰靵碛杉昂x進行說明,一顆大紅星表示黨,四個小紅星表示我們的四萬萬人民群眾,我們要圍繞在黨的領導下?!拔逍羌t旗,我們的國旗”這后面再進行課文逐句解釋。在分析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把愛國的精神融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體會愛國的思想,達到育德的目的。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對學生智力的培養(yǎng)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小學語文重在對學生的基本語言和文字的培養(yǎng),這是一個重要的基本工具式的能力,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意義。其育智的功能主要體現兩方面:一方面是記憶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材大部分都是文章的形式,所以知識點都是融合在文章里的,也比較零碎,沒有系統地呈現出來。教學有時也要求學生去背誦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的古詩詞都是必背的,教師將知識整合在一起系統化教學,既可以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去學習這些句子的優(yōu)點,也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在教學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例如在《烏鴉喝水》的學習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課文內容通過動畫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在教師講解過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如果你們是小烏鴉,還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么?問題調動起學生的思考,有的會說:把瓶子傾斜一點,水就到瓶口了。也有的會說:用吸管就可以吸到水的。學生在思維的時候,實現了智力的萌發(fā)。理性思維是在基本的的感知上加深分析,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見解的過程,小學語文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于學生對文字和課文的揣摩和推理。
語文的魅力在于依靠文字來表達,在對文章的內容分析過程里,逐步地去感受和體會文字帶來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文字是語文的載體,字里行間所散發(fā)的美,需要學生去仔細的研讀,慢慢體會和感受,漢字是中國的象征,寫好一筆字,也是對文化一種傳承方式。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體悟文章里蘊含的人生道理,對學生的心理是一種美的教育。教師在學習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仔細為學生講解文章,讓學生體會到人物和社會的美,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陶冶情操。只是去讓學生感受美是不夠的,還要注重對美的實現,把美轉化出來。例如在寫作時,教師可以刻意地要求學生在作文里書寫優(yōu)美的句子,借助各種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逐漸實現在欣賞美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美。
傳統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主體,一切的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教師把自己所要講的知識被動地傳授給學生,久而久之學生逐漸缺乏了自主的能力,沒有與教師的良好溝通。所以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小學語文教育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在上課過程中實現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教師首先要全面解讀學生的狀態(tài)和差異,每個學生都是有個體差異的,教師要分析出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有全面的把握,掌握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給學生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發(fā)展空間,為學生打好基礎。
其次,在課堂時要注意采用適當地對話。教師在課堂要設置適當地提問來引導學生對話,提出恰當的問題,指導學生去學習,去發(fā)現教學中的弊端,及時地改正和進步,逐漸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建立對話型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育人目的的實現。
語文教材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符合當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文章的全面解讀直接影響到語文育人之道。教師在教學時常常忽略了對文章的深層次的解讀,這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育人意義。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對文章的解讀和轉換。教材原本只是一種閱讀的文本,進入教材后就賦予了教育的價值。在授課時,教師要注意對教材的深入探究,發(fā)掘一些文章背后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這個過程不光是學生在字詞句的掌握,對文章簡單的理解,要全面系統地去解讀文章表面和深層的內容。教師在思想上能夠站在較高的角度上去解讀文章,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作用就會發(fā)揮出來。
例如在《母親的恩情》中,教師在授課時應注重把握母親對兒子的愛,讓學生們體悟日常生活中自己母親對于自己的愛護,將文章的內涵由理解上升到對于身邊親情的感悟,語文的育人效果會達到更好。
課堂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時多多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情境里產生學習的興趣。對語文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知識的欲望,主動地去學習。課文是不變的,教師的教學方式卻可以變。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符合實際的情境,依據課文的內容,設置對應的課堂,使學生自由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的討論和探究,從而激發(fā)對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會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多媒體能充分發(fā)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手腦結合更好地去學習,多媒體的生動形象,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幫助。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開展一定的課外閱讀量,有了基礎就可以讀取接觸更多的課外知識。在課外學習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文章在對小學語文的育人之道進行了探究,從分析語文在育人方面重要性開始,到如何做好語文育人的策略,教師只要把握好語文對學生的育德、育智、育美的重要性,以此為基本,通過運用適當地教學方式,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做好指導工作,實現在教學中完成育人的事業(yè),讓育人之花開滿語文課堂。
[1]顏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到教書育人兩不誤[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40):78~79.
[2]方偉軍.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5(z1):34~35.
[3]斯琴高娃.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情趣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8(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