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克道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鞏義451200)
從媒體不時且典型性的報道可以看出,黨員干部參賭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腐敗問題。一是參賭干部可能不再局限于某一部門或某一領域,從企事業(yè)單位到黨政司法機關;二是賭博行為從偷偷摸摸到明目張膽;三是賭博時間從休閑到通宵達旦,甚至利用工作時間;四是賭博地點境內和境外均有;五是賭資由私款發(fā)展到公款; 六是賭博的工具化趨勢明顯,賭博行為與經濟腐敗互相交織;七是中國公民境外豪賭讓周邊的一些國家如鷹隼聞腥,紛紛設立賭場來分食中國的財富。此外,在賭博的面紗之下,還往往掩藏著危害更大的洗錢犯罪。人們不禁會追問:一些官員為何沉溺于賭博?賭博為何會成為腐敗的另一張溫床?其原因究竟在哪兒?
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動物,把人的社會行為從他的天性里剔除出來觀察是行不通的。20世紀偉大的文化史學家荷蘭學者約翰·赫伊津哈在其著作《游戲的人》中,揭示了傳統(tǒng)的人的形象的另一面,即“游戲人”。這為人們了解和認識賭博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一些官員涉賭的心態(tài)是千差萬別的。例如,官場得志“猖狂賭”、官場失意“消愁賭”、巴結上司“討好賭”、財大氣粗“出國賭”、變相索賄“敲詐賭”、上行下效“攀比賭”、生意場上“應酬賭”、聯絡感情“公關賭”、逃避罪責“洗錢賭”、精神空虛“刺激賭”。[5]筆者經過深入剖析后發(fā)現,官員涉賭腐敗的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幾點:
隨著改革中權力地位和利益格局的急劇變動,各種社會沖突、混亂及失范的發(fā)生,將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精神觀念引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動時期。面對諸多現實困惑所導致的焦慮,再加上歷史上曾占據主導地位的“他主”人格和依附意識的社會心理的巨大影響,大多數個體會選擇“將自身浸淫在各種精神麻醉(如宗教、網絡游戲、賭博)和肉體麻醉(如酗酒、吸毒、性放縱)之中”的逃避方式。[6]作為擺脫焦慮困境的一種手段,麻將、賭球、六合彩等賭博活動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一種“自我麻醉”式寄托。
傳播學研究表明,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受眾的群體性和個體性的不同狀況,會遇到信息交流和傳遞過程中的相互影響和鉗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核心和神經,面對全球化條件下復雜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面對淡化、消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錯誤思想,它必須準備為此而承受沖擊和付出必要的代價,以駕馭轉軌過程?!芭c多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相伴發(fā)生的,完美的意識形態(tài)教義最終在市場化激發(fā)起來的個人利益和個性化滿足的侵蝕下”[6],可能會使意識形態(tài)既失去使人口同質化的社會功能,也喪失改造部分黨員主觀世界的能力──使一些黨員的政治態(tài)度變得消極和平庸,開始出現某種負面效應。這主要表現為:務實意識提高,實用心態(tài)形成;利益意識增強,惟利傾向滋長;失衡心理普遍,補償沖動強烈;國家意識下降,集團意識上升。如此心態(tài)之下,思想疲勞、暮氣橫生、對工作無所用心、對事業(yè)無所追求的官員上班賭博、開會賭博、出國賭博等新聞事件屢屢見諸媒體就不足為奇了。
一方面,生理學實驗已經證明,賭博給人的愉快感覺與刺激神經細胞釋放多巴胺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具有難以自制的成癮性會使人為了一時的快樂喪失理智,甚至不惜以傾家蕩產為代價。另一方面,賭博的核心道德律令就是愿賭服輸。不管一個人平時地位高低和財富多寡,只要到賭場之上、牌桌之前,都被一視同仁,而且常常表現出和平時不一樣的狀態(tài)以及彼此之間一種特有的親密。而現代社會高度乃至過度的分工,使得人們不得不尋求“白天是集體主義晚上是個人主義”[7]的生存智慧。與此相適應,現代理性官僚機構一經建立起來,就是與“非人格性”相互結合的,而辦公室作為理性官僚的空間載體,總是顯示出一種非人格化和非私人化。[8]水平型社會關系所彰顯出來的人際交往魅力,正是一些商人和官員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最缺乏的。又因賭博是違法的,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才更使其比起一般意義上的招待應酬及娛樂活動有更強的刺激性。
存在權力就存在腐敗,由于國家存在的必要性,權力腐敗也必然存在。由于現代國家對市場的干預能力不斷增強,權力腐敗的生存空間可能更大。[9]同時,現代國家權力對于個體日常生活的介入,使得人們生活中原本清晰的各種疆界變得日益模糊,這在腐敗現象中表現得尤為明顯。[10]近年來,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公開、明目張膽地尋租風險越來越大。于是,涉賭之類的隱蔽腐敗形式便應運而生。比如主管人事的部門往往是腐敗高發(fā)部門,一些官員的職位就是用金錢買來的,而地方官員為了掩蓋這些事實,就用領導夫人之間打麻將的方式來處理這些禮金的遞送和接收。[9]
根據學者的研究,民營經濟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腐敗行為。官員與私營企業(yè)的互相利用和勾結已成為經濟犯罪案件的突出特征。它的基本邏輯是企業(yè)主可以通過非法行為得到合法行為得不到的資源或權利,或者非法行為更容易達到盈利目的。[11]因此,中國的民營企業(yè)家多數習慣于或傾向于通過各種途徑同官員熟識并建立關系。根據學者在溫州和蘇南的實地調查,企業(yè)家通過各種途徑同官員熟識并建立關系,比如:贊助官員參觀旅游,尤其是到海外旅游;經常去拜訪官員并上門同他們聊天;邀請官員參加企業(yè)的活動等。更經常的是他們與官員們一起娛樂, 其中常見的娛樂方式就是企業(yè)家經常陪官員外出打麻將、賭博。[12]
雖然游戲或賭博根源于人的原始欲求或本能,“如果人們建起河堤和防火線以對抗自然力量,為什么不能對抗人類的激情?假如它是可能的,那么群體對行為的控制恰好是我們應該尋找的東西。如果群體沒有這種控制,這是很奇怪的”[13]?!跋駪土P這樣一種單純、千篇一律的措施,不足以治療犯罪這種自然和社會的現象”,“保護社會免受犯罪侵害的措施必須是多層面的、復雜的和不斷變化的;必須是立法者和公民在系統(tǒng)的集體經濟的堅實基礎之上進行長期不懈的系統(tǒng)工作的成果”。[14]因此,第一位對社會控制做出系統(tǒng)論述的著名社會學家羅斯指出,優(yōu)于自然秩序的社會控制是社會文明的產物,它總是由某種社會組織運用輿論、法律、信仰、社會暗示等多種手段來實施。[15]一般來說,它包括硬控制系統(tǒng)和軟控制系統(tǒng)。硬控制系統(tǒng)主要以法律控制和紀律約束為主。軟控制系統(tǒng)包括習俗、道德、輿論、社會風氣、大眾文化與理想信念。[16]
當代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遷和轉型,使得職務犯罪發(fā)生的外部環(huán)境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與此相適應,我國對腐敗犯罪的社會控制模式也在發(fā)生根本轉變。以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為契機,2007年國家預防腐敗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職務犯罪的社會綜合治理工作開始從“以控制職務犯罪行為為中心”轉化為“以控制職務犯罪條件為中心”,從“重點主體控制”轉變?yōu)椤叭耦A防”。[17]具體到整治官賭,相關部門應當采取如下社會控制策略和措施:
模糊PID控制器采用單片機編程設計,由于MSP430單片機內部沒有專用的浮點數處理器,因此在數據的處理過程中,浮點數的計算是通過特定的算法程序來實現,如果采用浮點數計算來進行數據處理,將消耗大量的CPU資源,同時數據的處理周期較長,影響其單片機的實時控制,因此在數據處理時應盡量少用實型數據計算處理。在實際設計中將浮點數的小數部分放大,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采用整形數據來處理數據計算,也可以采用長整形來實現數據的處理(見圖4)。
第一,把思想教育作為前提。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引導國家公職人員形成健康的價值觀體系和行為方式。關心他們的業(yè)余生活,教育和引導他們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情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他們“不想賭”的氛圍。
第二,把體制改革作為根本。體制改革的關鍵在于加強對權力的規(guī)范和制約,進而可以減少公職人員利用賭博方式來行賄受賄的可能性。
第三,把加強和完善立法作為基礎。筆者建議立法要“重”,加重對官員參賭行為的懲罰力度??梢钥紤]對我國當前的刑法進行必要的修改,補充懲罰公職人員賭博方面的相關條款。此外,還要完善配套制度和措施,如像歐洲國家那樣規(guī)定官員出國所帶資金的最高限額。另外,還要著力推進包括“三公經費”在內的政務公開制度化和科學化,推進黨政官員定期公布收入情況,接受財務審查等制度化。[18]
現代法學研究表明,非法律規(guī)則具有與法律規(guī)則同樣的功能。聯系中國的實際,我國的執(zhí)政黨“已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一般意義上的政黨,相當于國家組織卻又超越了國家組織。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般特征,也體現了中國自己的特點”[19]。對于黨員干部腐敗行為的法律責任追究往往始于黨紀監(jiān)督,因此,嚴明黨紀卡賭不單具有戰(zhàn)術之功,還有戰(zhàn)略之效。
[參 考 文 獻]
[1]張獻軍.赫伊津哈:偉大的文化史學家[J].世界文化,2010(9):9-10.
[2]〔德〕漢斯·約阿希姆·施奈德.犯罪學[M].吳鑫濤,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595-596.
[3]王崇敏,李建華.論侵權行為法律責任的重合性及適用規(guī)則——兼論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guī)定的完善[J].法學雜志,2011(12):55-60.
[4]方流芳.賭博隨想[M].法學家茶座精華本.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231.
[5]老言,陸奇.官員賭博心態(tài)掃瞄[J].政府法制,2005(3):4-7.
[6]武堅.當代中國的文化困境(下) [EB/OL].[2012-04-27].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6357.
[7]林喆,馬長生,等.腐敗犯罪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06-212.
[8]張揚.“從眾”與“窩案”[N].今晚報,2009-04-21(21).
[9]李輝.賄賂中自我道德化與嵌入性腐敗——基于H市紀檢監(jiān)察機關檔案的一項文本研究[J].社會,2009(6):85-106.
[10]王一江,遲巍,孫文凱.影響腐敗程度的權力和個人因素[J].經濟科學,2008(2):105-118.
[11]吳木鑾.分權下集權是否有效:一個公務員工資執(zhí)行的視角[J].開放時代,2011(6):71-82.
[12]王磊.民營經濟崛起背后的腐?。含F狀與成因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06(5):25-29.
[13]張建君,張志學.中國民營企業(yè)家的政治戰(zhàn)略[J].管理世界,2005(7):94-105.
[14]皮藝軍.越軌社會學概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272.
[15]〔意〕恩里科·菲利.實證犯罪學[M].郭建安,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206.
[16]楊桂華.轉型社會控制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120-121.
[17]李杰.農村“六合彩”泛濫透視——都安瑤族自治縣“六合彩”狀況的調查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
[18]李志偉.轉型期中國職務犯罪的社會學思考[D].濟南:山東大學,2007.
[19]小宛.懲治貪官賭博須下“猛藥”[EB/OL].[2005-03-28].http://www.sdjn.yfw.com.cn/shownews.asp?id=4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