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宏遠
摘 要:針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健康知識的問題,從教師的具體教學操作出發(fā),提出“不要華而不實、不要雜亂無章、不要錯失良機、不要小題大做、不要喧賓奪主”等5個注意點。這對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體育健康知識;滲透;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38-02
將科學鍛煉身體的健康知識巧妙地滲透到每堂體育課中,是實施體育課程標準、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來說,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健康知識的效果并不明顯,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滲透健康知識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以下“五個不要”。
一、不要華而不實
健康知識的滲透不是抽象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而是必須注重與課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要體現(xiàn)出健康知識的實用性。教師如果不注意滲透知識的實用性,一味向學生滲透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的知識,效果必定適得其反。如,學生較為關注的“怎樣合理安排運動量”的問題,教師如果滔滔不絕的就抽象的生理指標知識,包括血壓、心電圖、尿蛋白、血色素等滲透給學生,就會讓人覺得高深莫測,表面看好像很有知識內涵,可是學生聽了以后卻不知所措,效果可想而知。其實,對于學生來說,在完成體育學習任務以后緊接著滲透健康知識可能更具有實用性,比如選擇在一個身體動作練習、一項學習內容、一節(jié)課堂教學完成后進行。其內容主要包括體育課中學生的身體練習體驗、課后學生生活中所需的健康知識,如睡眠質量、飲食習慣、運動欲望等。如果學生運動后自我感覺良好,精力充沛,吃得香,睡得熟,雖然運動后肌肉有輕微酸痛,有疲勞感,但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就能夠恢復正常,則說明運動量安排合適。如果在鍛煉后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乏力,頭昏腦脹,吃不香,睡不好,易出汗,不想動,則說明運動量過大需作適當調整。再比如教師滲透消除疲勞的方法時不必要說什么水療、針灸、推拿等放松方法,只需要強調洗一個熱水澡好好休息就行了。
所有的這些知識都是與學生平時運動密切聯(lián)系的,都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學生自然而然地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夠更好的運用好這些知識。
二、不要雜亂無章
學生身體練習的內容與滲透健康知識的相關知識點,在同一水平教學內容中都要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教師在滲透時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想到一點說一點,而要做到系統(tǒng)有序。首先,將教學內容與相關的健康知識內容進行排列。其次,選擇其中適合本次課教學內容的健康知識進行滲透,并根據需要確定每個知識點的滲透時機,形成一個包括“健康知識”和“滲透時機”相關的計劃,并根據該次課的教學內容將健康知識滲透在其中。在具體操作時,需從以下三個主要時間段著手。
第一,課的開始部分。利用課的開始時機,教師可用1分鐘左右時間,滲透一些與即將進行的身體練習有關的健康知識。這時的滲透是利用本次課的知識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滲透,學生在將要進行的身體練習中會得到充分的體驗。例如,在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滲透“耐久跑的好處”,讓學生知道耐久跑能促進身體各器官機能的發(fā)展,增大肺活量,培養(yǎng)人頑強的意志品質。第二,課的基本部分?;静糠謺r間較長,會有多次身體練習的轉換,可利用這個時機來滲透一些健康知識。但此時,最好要結合學生已經進行的身體練習內容或在身體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滲透。比如:學生在身體練習一段時間后,可能會有肌肉酸痛的感覺,為此,教師應在開始參加運動時,量要小一些,以后逐漸增加;如果酸痛已經產生,可適當減輕運動量而不必停止運動;如果酸痛較厲害時,可以采用局部熱敷,按摩或用活絡油揉擦等方法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利于肌肉內乳酸的排出。第三,課的結束部分。一堂課教學完成需要小結,此時是最佳的滲透健康知識的時機。如采用“當你上完體育課后感到特別累,為什么?”“運動消耗了大量體力,你認為哪些食物能夠盡快為你補充能量”等的提問方式進行滲透。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向學生滲透運動恢復等相關知識。如在運動后我們的肌肉有酸疼的感覺,這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由于內臟器官(如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活動跟不上骨骼肌活動的需要,供氧不足,使肌肉收縮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乳酸刺激到感覺神經末梢,從而產生酸疼之感。此時若食用蔬菜、甘薯、柑桔、蘋果之類的蔬果,由于它們的成堿作用,可以消除體內過剩的酸。
系統(tǒng)地滲透,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在身體練習中,通過各種方式來驗證該健康知識的科學合理性,其在身體練習的過程中獲得的鍛煉效果會更好,體驗也更為深刻。
三、不要錯失良機
抓時機需要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時機,把握住時機。體育課上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滲透的時機有許多,發(fā)現(xiàn)時機是經驗,更是教師的智慧。
在體育課中滲透健康知識,教師要在課前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素材化處理,確定滲透的內容,預設滲透的時機。如,在做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時,有些學生認為沒必要,這時,應向學生闡明做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適當舉例不這樣做所造成的傷害事故。再如,利用季節(jié)和氣候變化時機,滲透夏天預防中暑和冬天預防感冒的知識等。體育課堂教學中還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良好的滲透切入點,教師應該抓往此時機,將之活化成體育教學的健康知識。如,有學生在耐力跑后暈倒,教師應該立即向學生滲透“重力休克”的相關知識,并指導學生應立即將患者平臥,足部墊高,并注意身體保暖,同時可做自小腿向大腿方向的按摩,以幫助血液回流心臟。體育教學中偶爾會有突發(fā)事件,而作為教師就要適時滲透相關的健康知識。如,在一次足球課中,一位同學不小心扭傷了踝關節(jié),腫起了一個“包”,同學們都圍上來,幫他脫鞋脫襪,打算又揉又捏。針對這一突發(fā)事件,教師要及時向學生滲透扭傷后的處理方法,告訴學生扭傷后應及時進行冷敷處理,在24~48小時后,等到患處的出血和腫脹停止,才能對受傷部位進行熱敷、按摩和藥物治療等,并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時講明治療的原理。
四、不要小題大做
教師對有些健康知識的滲透不要過于復雜,只要向學生簡明扼要的講清楚基本的、實用的知識就行了,切不可小題大做。如,當耐久跑中出現(xiàn)腹痛時,可告知學生應適當減慢跑速,按壓疼痛部位并加深呼吸,同時堅持有節(jié)奏的慢跑,一般就可以緩解。如仍不見效果,甚至越來越厲害,就應停止運動,請醫(yī)生診治??墒?,也有一些教師會故弄玄虛向學生傳授更為深層次的知識,比如進行“新針療法”。如上腹痛,可用針刺內關、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如果下腹痛可以針刺關元、中極、足三里等穴位;如果臍周痛,可以針刺天樞、氣海、足三里穴位等等。此形情之下,學生會聽得一頭霧水,原因是該老師對運動中“腹疼”這個問題小題大做了。試問有多少學生家里有穴位針,又有幾人帶在身上,即使有若非經專業(yè)醫(yī)學培訓學習的人又有幾人敢用。再比如運動中腹痛問題,有些老師往往夸大事實,動輒打電話給120救護車送醫(yī)院。其實,腹疼是運動中常見的現(xiàn)象,教師只須及時向學生滲透相關的健康知識,講明是因為人體由相對安靜狀態(tài)到劇烈運動時,骨骼機能迅速轉入工作狀態(tài),而內臟器官如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惰性較大,不能很快發(fā)揮其最高的機能水平,造成體內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積聚,使植物神經中樞和軀體性神經中樞之間的協(xié)調性遭到了暫時的破壞,出現(xiàn)了“極點”現(xiàn)象,這是人的身體機能作出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
五、不要喧賓奪主
體育教學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不同教材內容設計其所能承載的健康知識,將其滲透到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過程之中。滲透的內容要適度,對學生行為上要有指導,情感上要有觸動,切不可喧賓奪主。
有些老師為了滲透知識,在課的各個部分、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安排了知識滲透。比如教師在滲透“合適的運動量”這一問題時,其實只要滲透“運動的頻率可因人而異,但至少每周三次為佳,最好達到每周五次,每次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就可以了?;蛘哒f“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天慢跑兩千米”,學生記憶就很深刻了。而有的老師卻要詳細地把運動心率要控制在每分鐘多少次為好,接著教學生測量脈搏,如何找尋頸動脈和腕動脈,男女老少的運動負荷怎么確定,春夏秋冬怎么運動,并就運動中出現(xiàn)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項進行有針對性講解……雖然講得很“用心”,學生聽得很認真,滲透的知識點很多,可是當他剛一講完,下課的鈴聲也響了,而學生還沒開始活動,汗還沒有流一滴。這種做法毫無疑問是不可取的,體育課堂上應該進行的身體練習內容還有很多沒有完成。對于教師來說,把相關的健康知識有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滲透到各次課中,遠遠比喧賓奪主的滿堂灌式滲透效果更為明顯。
體育課中滲透健康知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如果能夠把握好滲透中應注意的“五不要”,學生在進行身體練習的同時也掌握了進行該項運動鍛煉身體的能力,這就是學習知識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