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朝馮氏家族譜系及其政治影響

    2014-04-08 14:17:39
    衡水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馮氏魏書長樂

    張 春 芳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長樂信都(今冀州市城關)馮氏家族是北朝時期的一個重要家族。其家族中馮跋為北燕王朝的建立者,馮跋弟馮弘在皇位爭奪戰(zhàn)中殺馮跋子馮翼,繼承皇位,其在位的第七年,北燕為北魏所滅。馮弘之孫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和馮熙在北魏政壇上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在獻文帝和孝文帝兩朝中曾兩次臨朝承制。馮熙作為文成文明皇后馮氏的兄長在朝中地位自然很高,并且馮熙的女兒(據(jù)考證有11 人),全部嫁于元魏宗室。由此可見,長樂馮氏不僅為皇族后裔,而且為北魏皇室的重要通婚對象和外戚。學術界在以往的北朝史研究中,更多地關注了北魏元氏的政權更迭,以及馮氏、元氏互為婚姻的關系,而對作為外戚的馮氏家族本身的系統(tǒng)研究似嫌不足①。北朝馮氏家族中,馮跋《晉書》有傳,文成文明皇后、馮熙及馮熙子在《北史》和《魏書》中均有傳。正史中對馮熙之女介紹較簡,然近年出土大量馮氏和元氏墓志②,如《魏故樂安王妃馮氏墓志》和《任城王元澄妃馮令華墓志》等,對馮氏家族譜系和與元氏的婚姻關系做了較為全面的補充。文章以出土的有關馮氏墓志為基礎,對北朝馮氏家族譜系加以梳理,進而分析五代馮氏在北魏政治發(fā)展和民族融合過程中的重要影響。

    一、北朝馮氏家族譜系③

    長樂信都馮氏為北朝史上一個重要的外戚家族,研究馮氏家族譜系對于了解馮氏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馮氏家族對北朝歷史的影響有重要意義。

    后燕慕容熙統(tǒng)治時期“服役繁重,民不堪命”,馮跋因不滿慕容熙的殘暴統(tǒng)治,與從兄萬泥、其弟馮素弗等殺慕容熙,立高云為王。后高云為其寵臣所殺,馮跋被推選為主。公元409年,馮跋稱天王于昌黎,改元太平,國號仍為燕,史稱北燕[1]3128。北朝馮氏家族自北燕建立之時才開始活躍于歷史舞臺之上。基于此,筆者將馮跋作為馮氏家族的第一代。

    《晉書·馮跋傳》中記載“馮跋字文起,長樂信都人也,小字乞直伐,其先畢萬之后也”“永嘉之亂,跋祖父和避地上黨。父安,雄武有器量,慕容永時為將軍”[1]3127。在馮跋稱帝之時對其祖進行追封,“追尊祖和為元皇。父安為宣皇帝”[1]3128?!度纬峭踉五T令華墓志》有“太妃姓馮,諱令華,長樂信都人也。太師昌黎武王之第五女,曾祖東燕昭文帝,祖太宰燕宣王?!盵2]68由此可知,北燕建立者為馮跋,其父為馮安,祖父為馮和。

    (一) 第一代

    《晉書·馮跋傳》中記載:“三弟皆任俠,不修行業(yè),惟跋恭慎,勤于家產,父母器之[1]3127?!痹隈T跋建立北燕前分封武將時有“署弟素弗為侍中、車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弘為侍中、征西大將軍、尚書右仆射、汲郡公。從兄萬泥為驃騎大將軍、幽平二州牧”[1]3128。又有“跋弟丕,先是,因亂投于高句麗,跋迎致之,至龍城,以為左仆射、常山公”[1]3132。另《晉書·馮素弗傳》載:“馮素弗,跋之長弟也[1]3133?!?965年,在長谷以東的姜家山東麓發(fā)現(xiàn)了馮素弗墓,墓中出土了“范陽公”“遼西公”“車騎大將軍”“大司馬”4 枚印章,與史書相符[3]。由此可見,馮跋有弟馮素弗、馮弘、馮丕,從兄馮萬泥。

    (二) 第二代

    《晉書·馮跋傳》記載馮跋建北燕后,“子永為太子”[1]3128?!秳e本十國春秋別本·北燕錄》載馮跋于“十八年八月,立子翼為太子”[4]?!稌x書》云:“至元嘉七年死。弟弘殺跋子翼自立,后為魏所伐,東奔高句麗[1]3133?!庇钟小八畏蛉艘?guī)立其子受,惡翼聽政 。”[5]1095《晉書》又有“蝚蠕勇斛律遣使求跋女偽樂浪公主,獻馬三千匹,跋命其群下議之……跋曰:‘女生從夫,千里豈遠!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乃許焉”[1]3130。由上述史料可知,馮跋母為張氏,妻孫氏。馮跋有子三人,馮永、馮翼和宋夫人所生馮受。另有女一人,為樂浪公主,嫁蝚蠕。

    元嘉七年(430年),馮跋死后,其弟馮弘殺馮跋諸子,自立為帝?!妒鶉呵铩け毖噤洝份d:“太興二年春正月立慕容后之子王仁(一無王字)為太子,封嫡妃王氏子崇為長樂公崇,崇母弟朗為廣平公,邈為樂陵公[5]1096?!睂τ谑雷痈娴氖录?,《魏書》中同樣也有記載[6]2127?!侗笔贰肪矶涊d:“十二月己丑,馮弘子長樂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遼西內屬[7]48?!薄段簳ゑT熙傳》中亦有“以叔父樂陵公邈因戰(zhàn)入蠕蠕,魏母攜熙逃避至氐羌中撫育”[6]1818。由此可知長樂公馮崇,以及馮崇之同母弟廣平公馮朗、樂陵公馮邈,懼怕被繼母迫害,禍及自身,舉家向北魏投誠。后來北燕與北魏發(fā)生戰(zhàn)爭,北燕處于劣勢,和親的事宜被提上日程。太興四年“三月辛巳弘遣尚書高書颙上表稱藩請罪于魏,乞以季女充掖庭,世祖許之”[6]2128?!段簳ゑT熙傳》中記載:“熙姑先入掖庭,為世祖左昭儀”[6]1819?!段簳の某晌拿骰屎篑T氏傳》中同樣有此載[6]328。由此得知,馮弘妻為王氏和慕容氏,馮弘子四人,馮崇、馮朗、馮邈、馮王仁。關于馮弘女兒的記載不甚詳細,但可知小女兒為世祖左昭儀馮氏。

    (三) 第三代

    《魏書·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記載:“文成文明皇后馮氏,長樂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樂浪王氏[6]328。”《魏書·外戚·馮熙傳》記載:“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6]1818?!薄恶T熙墓志》中也有“公姓馮,諱熙字晉國,冀州長樂郡信都縣人,畢公高之苗裔,燕昭文皇帝之孫”的記載[8]?!段簳つ鲁鐐鞲侥抡?zhèn)鳌分杏涊d:“子真,起家中散,轉侍東宮,尚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后敕離婚,納文明太后姊[6]661?!庇纱丝芍T朗有一子,馮熙。有兩女,一為文成帝拓跋俊皇即文成文明皇后馮氏,一為穆真續(xù)妻馮氏。

    (四) 第四代

    《魏書·馮熙傳》中記載:“熙為州,因事取人子女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為妾。有子女數(shù)十人,號為貪從……主生二子,誕、修[6]1819-1820。”又記載:“修弟聿,字寶興,廢后同產兄也。位黃門郎、信都伯。后坐妹廢,免為長樂百姓。聿同產弟風,幼養(yǎng)于宮,文明太后特加愛念。數(shù)歲,賜爵至北平王,拜太子中庶子,出入禁闥,寵侔二兄。高祖親政后,恩寵稍衰,降爵為侯。幽后立,乃復敘用[6]1823。”《馮聿墓志》中也提及“君諱聿,字保興。長樂信都人也”[9]。《北史·高祖考文帝紀》中記載:“二年春正月丁巳,封昌黎王馮熙第二子始興為北平王[7]94?!薄段簳ば⑽挠幕屎篑T氏傳》中記載:“孝文幽皇后,亦馮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賤,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生后與北平公夙[6]332-333?!绷碛小氨逼焦T夙,后之同母弟也,后求婚于高祖,高祖許之[6]333?!睂Α侗笔贰泛汀段簳废啾容^,馮風與馮熙第二子馮始興同官至北平王,而馮夙官至北平公,而三者是否為同一個人,據(jù)孝文帝禁止異姓封王,馮熙由昌黎王降為“京兆郡公”,因此北平王與北平公,有可能是同一人?!段簳ゑT熙傳附孫馮穆傳》中記載:“穆與叔輔興不和。輔興亡,贈相州刺史[6]1822?!绷碓凇侗笔贰ゑT子琮傳》記載:“馮子琮字子琮,長樂信都人,北燕主馮弘之后也,祖嗣興,相州刺史?!盵7]2010《北史》與《魏書》所載有異,但按輔興和嗣興均為相州刺史和長樂信都人而言,二者是否為同一人呢?筆者從其年歲上可推斷一二。從史書得知馮穆生活于太和年間,即公元495年左右,則馮輔興也為495年左右。另外根據(jù)《馮子琮傳》得知“(琮)齊天保初,改為長安縣男”[7]2010。齊天保年為公元550-559年,子琮祖嗣興的生活年限可以推斷為公元50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輔興和嗣興的年齡大致相當,又同為相州刺史和長樂信都人,二者可能為同一人?!对耗怪尽份d:“(妻)父馮次興,太師之子,出身內小,內行,后除給事中[10]155。”《魏書》載:“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洛陽令元)志令主吏收系,處刑除官。由是忤旨,左遷太尉主簿[6]363。”《魏書》中另載:“員外郎馮俊興妻夜因私游為俊興所擊[6]551?!瘪T俊與馮俊興同為員外郎,且年歲相當,有可能為同一人。《輔國將軍長樂馮邕妻元氏墓志》 載:“夫人元氏,河南郡洛陽縣崇恩里人也?!曦ビ幸?,越嬪馮氏[10]60。”然史書中無馮邕之傳,其名在《北齊書·堯雄傳》和《周書·韋孝寬傳》中提及其名。根據(jù)魯有才《長樂馮氏與元魏宗室婚姻關系考——以墓志為中心》中的推斷,馮邕應為熙之子[11]71。由此得出,馮熙有子:馮誕、馮修、馮聿、馮風(馮始興、馮夙)、馮次興、馮輔興(嗣興)、馮俊(俊興)、馮邕。

    《魏書·馮熙傳》記載:“高祖前后納熙三女,二為后,一為左昭儀[6]1820?!薄稑钒餐蹂T季華墓志》載:“長姊,南平王妃。第二第三姊,并為孝文皇帝后。第四第五姊,并為孝文皇帝昭儀。第六姊,安豐王妃。第七姊,任城王妃?!盵12]298從《魏故寧遠將軍敦煌鎮(zhèn)將元君墓志》的分析得知馮熙長女為南平王元纂妻[11]72?!段簳ば⑽牡蹚U皇后馮氏傳》記載:“孝文帝廢皇后馮氏,太師熙之女也[6]332。”《魏書·孝文幽皇后馮氏傳》記載:“孝文幽皇后,亦馮熙女[6]332?!薄度纬峭踉五T令華墓志》記載“二姊并入主坤宮,配高祖孝文皇帝”[2]68,以及《樂安王妃馮季華墓志》記載的“第二第三姊,并為孝文皇帝后”[12]298。通過《魏書》以及出土的墓志可以看出馮熙之女中有兩位皇后毋庸置疑,而為孝文帝昭儀者卻有歧義?!对用麇T氏墓志》銘文載“魏故使持節(jié)、侍中、太保、特進、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安豐王妃馮氏墓銘。太妃姓馮,皇后之妹[13]?!庇纱丝芍T氏為安豐王元延明王妃、馮熙之女?!度纬峭踉五T令華墓志》記載“太妃姓馮,諱令華,長樂信都人也,太師昌黎武王之第五女。”[2]68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八冊馮令華一說為馮熙第五女,一說為馮熙第七女。而《任城王元彝墓志》記載:“太妃長樂馮氏,父熙,侍中、太師,扶風開國武公[2]757?!辈⑽凑f明其母為馮熙第幾女。另外《元舉墓志》中載其母(元竫妻)為“母馮氏,昌黎王第三女,南平王妹”[14]。這與《樂安王妃馮季華墓志》所載亦不同。《元誘妻馮氏墓志》云:“命婦馮氏,冀州長樂信都人。太宰燕宣王之孫,太師武懿公之女[10]10?!薄对@魏墓志》云:“夫人長樂馮氏,父熙[10]87?!比恢疚醇捌淠隁q。趙萬里在《元悅妃馮季華墓志》中對馮熙女兒的順序有所涉及,“誘之妻與安豐王妃居長,任城王妃次之,妃為最幼,皆歷歷可數(shù)。有熙第三女適章武王彬子竫,見元舉墓志,此志亦未及。由是乃知妃乃熙之第十女,志云第八女誤矣”[15]。由上述史料可知馮熙有11 女,然對于馮熙女兒的大小無法考證十分清楚,可排列為:南平王妃馮氏、孝文帝廢后馮氏、元竫妻馮氏、孝文帝幽后馮氏、左昭儀馮氏、昭儀馮氏、元誘妻馮氏、安豐王妃馮氏、任城王妃馮令華、樂安王妃馮季華、元顯魏妻馮氏。

    (五) 第五代

    《北史·馮誕傳》記載:“公主貞厚有禮度,產二男。長子穆,字孝和,襲熙爵,避皇子愉封,改封扶風郡公……穆弟顥,襲父誕長樂郡公[7]2680。”《魏書·廢太子恂傳》載:“初,高祖將為恂娶司徒馮誕長女,以女幼,待年長[6]589?!薄恶T子琮傳》載:“父靈紹,尚書郎、太中大夫[7]2010?!薄对@魏墓志》記載;“息女孟容,年廿一,適長樂馮孝纂,父聿,故給事黃門侍郎,信都伯[10]87。”在《馮會墓志》中記載:“高祖,燕昭文皇帝。曾祖朗,燕宣王。祖熙,太師、扶風郡開國公。父修,尚書、東平公。太妃姓馮名會,長樂信都人[10]37?!庇纱丝芍T會乃馮熙之孫、馮修之女。由上可知,馮誕有二子,馮穆、馮顥;有一女,元懷妻馮氏。馮輔興子靈紹。馮聿子馮孝纂。馮修女馮會。

    (六) 第六代

    《北史·馮穆傳》載:“子冏,字景昭,襲爵昌黎王……子峭,字子漢[7]2381?!绷砀鶕?jù)上文得馮子琮為輔興孫。故第六代可考者為馮穆子2 人和馮子琮,共3 人。

    北朝長樂馮氏家族影響較大者,以北燕馮跋始,至馮穆一代,共歷六代。據(jù)史書記載和出土墓志的兩相對較,可以墓志來補史書之不足。由于出土墓志以元魏宗室為主,而馮氏家族出土的墓志中又以女性為主,馮氏男性墓志相對較少,以致許多問題仍舊無法得出確切的結論。

    二、北朝馮氏家族的政治影響

    據(jù)統(tǒng)計,“在馮氏的婚姻關系中,要數(shù)與元氏宗室結婚的人數(shù)最多,比例最大,婚姻等級也最高……馮氏男性有4 人尚主、拜駙馬都尉,1 人娶宗王女;女性則有3 人為皇后,3 人為昭儀,7 人為王妃”[11]75-76。由此可見,長樂馮氏不僅為皇族后裔,而且為北魏皇室的重要通婚對象和外戚。馮氏家族在文成文明太后和孝文帝時期,曾烜赫一時。作為北燕王朝的建立者和北魏王朝的重要外戚,其在北朝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后燕慕容熙統(tǒng)治時期服役繁重,人民生活困苦。馮跋推翻后燕,建立北燕王朝,內修政治,外睦鄰國。史載:“(馮跋)勤于政事,勸課農桑,省徭役,薄賦斂,每遣守宰,筆親引見,問為政之要,以觀其能。燕人悅之[16]3647。”雖然北燕存在時間較短,但是對當時的政治局勢和后來馮氏家族的發(fā)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北燕王朝的建立使得馮氏后裔由將軍之后變?yōu)榛适液笠?,從而使得馮氏后代在重視家庭出身的北朝,在婚姻和仕途上都能夠得到北魏皇帝更好的眷顧。

    馮弘殺馮跋諸子繼承皇位后,為向北魏請罪乞憐,將其女獻于世祖掖庭[6]2128,開啟長樂馮氏與北魏皇室聯(lián)姻的先例。然而此次政治聯(lián)姻并未對北燕王朝的繼續(xù)屹立起到太大作用,由于馮弘不同意將太子送往北魏做人質,從而激怒北魏太武帝出兵,一舉滅亡北燕。盡管如此,馮弘女做為世祖左昭儀,對后來文成文明皇后初入宮時的成長提供了幫助。文成文明皇后為北燕皇室后裔,北燕昭成帝之孫。“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域郡公”[6]328。因父坐事誅,入宮,嫁于文成帝拓跋浚。其子為魏顯祖。其孫為魏孝文帝。《魏書·文成文明皇后傳》載:“世祖左昭儀,為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撫養(yǎng)教訓[6]328?!蔽某晌拿骰屎笥捎诟格T朗坐事誅而被選入宮中,年紀尚幼,正是由于姑母的撫養(yǎng)教導才得以成人。馮太后的一生為穩(wěn)固北魏的江山社稷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馮氏家族的主要影響也主要是通過馮太后體現(xiàn)出來。

    《魏書·文成文明皇后傳》載:“年十四,高宗踐極,以選為貴人,后立為皇后……顯祖即位,尊為皇太后。丞相乙渾謀逆,顯祖年十二,居于密定大策,誅渾,遂臨朝聽政[6]328?!敝链藭r馮太后已經走到權利的頂端,雖然這次“臨朝聽政”只維持了短短18個月的時間,但她憑借多年宮中生活的閱歷和非凡的膽識,穩(wěn)定了北魏動蕩的政局。孝文帝出生之后,根據(jù)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時創(chuàng)立“子貴母死”制度,以防止外戚專權,所以孝文帝年幼之時其生母李氏就已被賜死,由文明太后親自撫養(yǎng)。這也是后來馮太后死后孝文帝仍然親馮氏、薄舅家的一個重要原因。

    孝文帝年幼,“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復臨朝聽政”[6]328。馮太后第二次臨朝聽政,培植了一批自己的親信大臣,“太后外禮民望元丕、游明根等,頒賜金帛與馬,每至褒美叡等,皆引丕等參之,以示無私”[6]330。為穩(wěn)定政局招攬大量人才?!白蕴笈R朝專政,高祖雅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與太后?!盵6]329太和年間,馮太后積極推行鮮卑族封建化進程。在她的推動下北魏實行了三長制、均田法、班祿制,建立了農業(yè)大國的雛型,革除相當多的朝政亂象和貴族圈地行為,政策影響力擴及后續(xù)所有朝代,為孝文帝改革打下了基礎。

    馮太后專政,極力提拔自己的母系家族,使得馮氏一族在北魏孝文帝一朝烜赫一時?!侗笔贰ゑT熙傳》中記載:“拜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尚景穆帝女博陵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出為定州刺史,進爵昌黎王。獻文即位,為太傅,累拜內都大官[7]2677?!薄侗笔贰ゑT熙附子誕傳》中記載:“誕字思政……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將軍﹑南平王。修,侍中﹑鎮(zhèn)北大將軍、尚書、東平公[7]2679?!薄侗笔贰ゑT熙附孫穆傳》有云:“穆字孝和,襲祖爵。避皇子愉封,該封扶風郡公,尚孝文女順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7]2680?!瘪T氏家族榮寵無兩,從“熙以頻履師傅,又中宮之寵,為群臣所駭,心不自安,乞轉外任”[6]1819的奏表中就可見一斑。馮氏家族顯赫的官位雖然與馮氏家族成員的能力不無關系,更與馮太后對其母家的眷顧分不開。

    馮氏一族除馮太后之外,在朝擔任重要官職的其他成員也對北魏王朝的發(fā)展產生過很大影響。在孫曉丹《信都馮氏一族五位宰相考略》中就對馮氏家族的政治影響作了系統(tǒng)的介紹[17]。文中提到馮素弗、馮熙、馮誕、馮修和馮子琮先后在北朝時任宰相,他們在任期間對政權的發(fā)展做了重大的貢獻。《魏書·高祖孝文帝傳》記載:“太和元年……丁亥,懷州民伊祁茍初自稱堯俊應王,聚眾于重山。洛陽刺史馮熙討滅之[6]145?!庇钟小八哪辍卤?,昭車騎大將軍馮熙督眾迎還假梁郡王嘉等諸君……冬十月丁未,詔昌黎王馮熙為西道都督,與征南將軍桓誕出義陽;鎮(zhèn)南將軍賀羅,自下蔡東出鐘離”[6]148-149。另又載:“五年……道成豫州刺史垣崇祖寇下蔡,昌黎王馮熙擊破之”[6]150?!顿Y治通鑒》記載:“魏劉昶以雨水方降表請還師魏許人。丙午,遣軍騎大將軍馮熙將兵迎之[16]4238?!薄侗笔贰ゑT熙附子誕傳》中記載:“從駕南伐。十九年,至鐘離,誕遇疾不能侍從[7]2680?!笨梢婑T氏家族成員對于北魏在對外戰(zhàn)爭和鎮(zhèn)壓國內叛亂中的作戰(zhàn)也起到過不可忽略的作用。

    馮氏與元魏宗室頻繁的政治聯(lián)姻使得馮氏家族更深層次地參加到國家政治甚至是皇權斗爭中來,聯(lián)姻就像一把雙刃劍,在保護皇權的同時對皇權也產生著威脅。文明太后依靠其強硬的政治手腕穩(wěn)定政局,扶持獻文、孝文兩代帝王的同時,她對權力和家族榮耀的欲望也越來越大。這就造成了文明太后與獻文、孝文兩代帝王的矛盾。據(jù)《北史·后妃傳》中記載:“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顯祖因事誅之,太后不得意”[7]495。由此可見,太后雖然歸政于皇帝,但在人事任用方面與皇帝還是有矛盾的。獻文帝本人雖“聰睿夙成,兼資能斷”[6]132,但生性“雅薄時務,常有遺世之心”[6]131。馮太后利用自己的聲威與勢力逼迫顯祖交出皇位,顯祖無奈,只得在皇興五年(471年)八月,禪位給不滿5 歲的太子拓跋宏。正如《魏書·天象志三》所說:“上迫于太后,傳位太子[6]2412?!痹凇段簳じ咦嫘⑽牡蹅鳌分型瑯幽芸吹轿拿魈笥谢实壑g的矛盾,“宦者先有間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數(shù)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6]186。另有“文明太后以聰圣,后或不利于馮氏,將謀廢帝”[6]186,此事經過元丕,穆泰等人的竭力勸諫才使得太后打消了此念頭。這些都表現(xiàn)出了后權與皇權的斗爭,也從側面反映了外戚強大對皇權的威脅。

    長樂信都馮氏,由馮跋始,共歷六代。從北燕王朝皇室到北魏外戚,其家族為帝、為王、為后者甚多,家族地位顯赫。馮氏家族不僅為北朝歷史發(fā)展做出貢獻,同時作為漢姓大族與北魏皇室通婚,加快了民族融合,為北魏漢化政策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無論是維護還是爭奪皇權,都對北魏政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注釋:

    ① 相關研究論文有:魯才全的《長樂馮氏與元魏宗室婚姻關系考——以墓志為中心》,李風暴的《北魏馮熙墓志考評》,宮萬瑜的《邙洛近年出土、馮聿、源模、張懋三方北魏墓志考略》,高然的《五燕史研究》,趙海麗的《北魏門閥婚姻制之代表家族——冀州長樂信都馮氏與北魏皇宗室及顯族聯(lián)姻關系探論》,王金科的《鄴城早年出土的幾方墓志》,孫曉丹的《信都馮氏一族五位宰相考略》等。

    ② 馮氏相關墓志包括:《馮熙墓志》《馮聿墓志》《元誘命婦馮氏墓志》《趙王元謐妻馮會墓志》《樂安王妃馮季華墓志》《元誘妻馮氏墓志》《任城王元澄妻馮令華墓志》和《安豐王元延眀妃馮氏墓志》等。元氏相關墓志包括:《元顯魏墓志》《元懷墓志》《元彝墓志》《元液墓志》《元纂墓志》和《元舉墓志》等。

    ③ 高然著的《五燕史研究》第七章第五節(jié)《北燕馮氏的發(fā)展變化》附錄中列有馮氏家族譜系表,第269 頁。表中所列馮榮一支主要活動于南朝,對北魏政局影響甚微,本文略而未計。

    [1]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8 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

    [3]黎瑤渤.遼寧北票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J].文物.1973(3):415.

    [4]崔鴻.別本十六國春秋[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73.

    [5]崔鴻.十六國春秋[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8]趙君平,趙文成.秦 晉豫新出土墓志佚[M].北京:國家圖書出版社,2011:1212.

    [9]宮萬瑜.邙洛近年出土、馮聿、源模、張懋三方北魏墓志考略[J].中原文物,2012:74.

    [10]朱亮.洛陽出土北魏墓志選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11]魯才全.長樂馮氏與元魏宗室婚姻關系考——以墓志為中心[J].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996(14)71-76.

    [12]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5 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

    [13]北京圖書館金石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M].鄭州:古州古籍出版社,1989:151.

    [14]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6 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757.

    [15]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3.

    [16]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7]孫曉丹.信都馮氏一族五位宰相考略[G]//河北省歷史學會,中共冀州市委宣傳部.冀州歷史文化論叢.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348-352.

    猜你喜歡
    馮氏魏書長樂
    粵西出土唐許夫人及馮氏墓志相關史事考略
    廣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2:34
    分道揚鑣
    武漢大學馮氏捐藏館藏品展
    中華書畫家(2021年5期)2021-12-01 14:34:28
    長樂姑娘陳佼怡 新晉歐洲華姐冠軍
    海峽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10
    破案賺酒
    破案賺酒
    民間文學(2019年3期)2019-05-15 10:38:48
    長樂未“羊”準媽媽節(jié)日期間注意事項
    科學之友(2014年24期)2014-03-20 14:39:31
    《魏書·廣平王元懷傳》補疑
    古代文明(2013年4期)2013-07-18 12:08:45
    亦如此
    中學生博覽(2013年8期)2013-04-29 00:44:03
    中華書局點校本《魏書》勘誤一則
    江海學刊(2013年2期)2013-04-18 08:57:26
    栾城县| 山东| 常宁市| 平果县| 新营市| 揭阳市| 平果县| 磐安县| 玛沁县| 衡阳市| 天津市| 张家川| 北海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中江县| 汉阴县| 和平县| 延吉市| 上高县| 开封县| 漳州市| 顺平县| 张家界市| 凌云县| 手游| 措美县| 滕州市| 台湾省| 婺源县| 莫力| 涡阳县| 合水县| 静宁县| 左贡县| 集贤县| 当涂县| 盐边县| 林周县| 香港 | 敦煌市|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