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清
(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安徽蕪湖241003)
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嚴重缺失現(xiàn)象值得我們去重視。大學生責任感的嚴重缺失現(xiàn)象不僅僅只是自身內部的原因,而且有很多外部的原因。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需要通過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共同努力去加強大學生責任感。
關于責任感的概念,不同的學科都給予了其不同的概念界定。責任感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個學科,每個學科都按其學科領域進行了不同的解釋。在責任感解釋的不同表述中,我比較贊同的是這樣的一種表述:責任感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祖國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自覺行為[1]。責任感包括了責任意識、責任認知、責任感情、責任行為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當代大學生較為普遍地缺乏責任感的意識。在德育及責任感的教育過程中,當代很多大學生持著漠然無所謂的態(tài)度。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中,很多大學生也是做出缺乏責任感的行為。比如在紅綠燈路口,很多大學生肆意地闖紅燈,這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更是對他人的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在校大學生自殺案件頻頻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是大學生責任感缺失的重要見證。當你在選擇自殺的同時,有沒有想到你的家人會怎么樣。大學生自身在責任感的缺失中起著不可忽視的因素,不能忽略自身的原因,更不要把責任感的缺失完全歸結于外界因素。
2.2.1 社會時代發(fā)展因素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市場經(jīng)濟的深層次發(fā)展,人們的人生價值觀相應地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重個人利益而輕社會價值,重對社會的索取,而不重奉獻于社會。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西方個人主義的價值觀也嚴重侵蝕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2.2.2 家庭因素
經(jīng)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有了一定的改變。在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在獨生子女的培養(yǎng)中,家庭教育很多表現(xiàn)的是畸形教育。家長的意圖是好的,但是最后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最后導致的是出現(xiàn)了很多的“小公主”、“小皇帝”,這些“小公主”、“小皇帝”把在家里養(yǎng)成的一切壞習慣帶到了社會。獨生子女表現(xiàn)最多的是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
2.2.3 教育因素
當代大學生在當代教育環(huán)境影響下,總是以應試教育為自己的學習模式,從小學到高考結束都以分數(shù)決定自己的學習水平。這樣單一的評價標準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缺少對其他方面的關注,對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缺失責任感。這種單一視域下單一目標教育,使得學生沒有從宏觀視域下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邏輯。一旦進入大學以后,當這個視域的焦點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動力沒有了,于是沒有進取心、沒有責任感,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遇到挫折就會舉足無措、迷茫、自暴自棄,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家庭、對學校不負責任[2]。責任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很多高校中不太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3.1.1 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習慣
自我管理是大學生活的基本特征,大學生要不斷地強化自主精神、自律能力、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3]。大學生上了大學以后,就脫離了父母的約束管理,而高等教育追求的是素質教育,這就需要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大學生不能進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而且是對他人、父母、社會、國家的不負責任。
很多大學生肆意地荒廢大學生活,導致了大學四年以后不能如期畢業(yè)。更有甚者,有的大學生僅僅因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就去選擇輕生。這些都是因為他們自身缺乏對自身的管理,父母不可能在他們的身旁監(jiān)督約束,大學老師也不能把握住每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自我管理習慣的養(yǎng)成,對大學生自身的成長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大學生畢業(yè)以后,這種習慣能夠讓他們較早地適應工作單位,更能夠正確地看待這個社會。
3.1.2 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需要正確應對社會時代發(fā)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不能僅僅因為某件事或某一現(xiàn)象就扭曲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燈,人生價值觀扭曲,人生道路將隨之歪曲。當代大學生需要接受正面的人生價值觀影響,抵制錯誤的人生價值觀的侵蝕。在大學生活中,我們需要堅定自身的正確立場。絕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
國家的大小事都與我們密切相關,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奉獻社會,服務社會,更是我們大學生應當樹立的人生價值觀。在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中,當代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力量。當代大學生絕不能認為中國夢只是我們中華民族整體的夢,與我們中華兒女沒有關系。中國夢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夢,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都有實現(xiàn)中國夢的責任。
3.1.3 敢于積極承擔責任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敢承擔自身的責任,怕會因此而受到懲罰。一個行為者為其行為的產(chǎn)生承擔責任的過程,在某種重要的意義上使他們成為自己的過程[4]。承擔責任也是檢測一個人誠信度的重要標準,很多人做了事情不能承擔責任也是對他們自己的不誠信。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應該敢于承擔自身所要承擔的責任。在祖國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敢于承擔這個責任。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也關系著孩子的責任感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缺乏責任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缺少擔當,父母為其包辦一切。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很多方面應該放手讓孩子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完成這些事。如果孩子不能夠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完成,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就不會體會到自己的責任。
很多家長溺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錯誤的愛的方式。做家務實際上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研究表明經(jīng)常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有責任感。每天父母可以布置相應的家務給孩子,讓孩子意識到做家務也是自己的責任。孩子在完成家務的同時也在履行自己的責任。
父母應該幫助子女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習慣,哪怕是子女不能完成的事,也可以嘗試著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完成。首先得讓子女明確在完成某件事上的責任,如果想做一個有責任的人,自己必須得完成這件事。這里的獨立自主只是說不依賴自己父母去做某件事,而不是指讓他們做任何事都應該獨立自主,因為在現(xiàn)實中很多事是需要團隊去完成的。
3.3.1 創(chuàng)新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
責任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屬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當今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不容樂觀,相當多的高校都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理論教育為主,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可度不高。針對當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足,高校應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高??梢蚤_設相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責任感不僅是一個認識范疇,也是一個實踐范疇,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可以產(chǎn)生和深化對自己應承擔責任的認識[5]。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學生自己備課、授課,讓學生體會到在課堂上是主人翁的角色,但是每次授課過程中,老師必須對其指導并給予寶貴意見。
3.3.2 高校輔導員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把學生看成教育的客體,又要發(fā)揮他們教育主體作用,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結合起來[6]。很多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只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客體,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學生自我教育的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是主體,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會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應該采取學生自我管理的方式,讓大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里的主人,自己有責任去管理好這個班級。高校輔導員可以讓每位大學生在班級里都有一定的任務,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與這個班級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班級的班委成員不能每次涉及到每個人,高校輔導員可以讓每個大學生輪流做班委成員。高校輔導員也可以組織班級的大型活動,在這個大型活動里每個人都是里面的組織者,這樣在這個活動里大學生就能明確自己的責任,對提升大學生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
3.3.3 學生工作部門應當開展提高大學生責任感的活動
學生工作部門在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中,應多積極組織開展增強大學生責任感的活動。相當多的大學生在大學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yè),從來沒有那種“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精神。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學習與祖國的繁榮昌盛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工作部門在每次的重大紀念日可以開展系列活動,比如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祖國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生日等,在這些特殊的日子里開展系列活動,可以大大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
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可忽視,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責任感。媒體報道的“扶老人被訛”事件不利于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很多大學生很樂意去幫扶摔倒的老人,但是他們不愿意承擔與他們無關的責任,最終導致面對摔倒的老人,很多大學生不敢去扶。社會應為大學生多提供大學生責任感實踐基地,責任感教育實踐基地有利于大學生責任感的增強。隨著社會服務實踐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在服務影響、熏陶中會得到提升,認同社會角色、樹立社會理念、實現(xiàn)社會融合、培養(yǎng)社會能力、拓展社會視野、提升社會道德,認清自我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在助人中自助,在實踐中開拓視野、提高素質并促進成長,體現(xiàn)出自我的社會價值[7]。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是很有必要的,大學生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以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提高他們對祖國的責任感。
近年來,針對大學生責任感現(xiàn)狀不容樂觀,部分學生因責任感匱乏而引起的道德失范問題時有發(fā)生的現(xiàn)象,開展大學生責任教育已經(jīng)引起專家、學者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對于推進高校責任教育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8]。從微觀來說,專家、學者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對大學生的責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宏觀來說,國家更需要高度重視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
3.5.1 制定一個完整的責任感教育體系
雖然個人、家庭、學校、社會都在為培養(yǎng)大學生責任感付出努力,但是各自的努力彼此孤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在這個不是完整的教育體系中,取得的效果往往不明顯。通過建立一個完整的責任感教育體系后,個人、家庭、學校、社會構成了四位一體的教育機制,這樣就能形成責任感教育合力。在這個責任感教育體系中,需要建立一個評價機制,大學生通過他評、自評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責任感。
3.5.2 制定有關責任感缺失的法律法規(guī)
大學生責任感的缺失在很多情況下找不到法律對其約束,沒有法律規(guī)定在校大學生必須要有責任感。法律雖然強制不了大學生必須要增強責任感,但是可以對其缺失責任感進行懲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這些都是大學生責任感的體現(xiàn),可是在現(xiàn)實中很多大學生對其父母和師長的表現(xiàn)令人擔憂。在家里經(jīng)常有學生對其父母大吼大叫的現(xiàn)象,在學校時常有辱罵老師的現(xiàn)象,面對這些責任感缺失的現(xiàn)象應該需要出臺法律法規(guī)進行約束。
[1] 劉世保.責任教育研究與指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29.
[2] 謝志昂.宏觀視域下加強大學生責任感教育[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1(4):139-140.
[3] 劉莉,黃佳慧.當代大學生責任感教育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3):160-164.
[4] [美]約翰·馬丁·費舍,馬克·拉維扎.責任與控制[M].楊韶剛,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201.
[5] 石艷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8):160-164.
[6] 楊振斌,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3.
[7] 丁利銳,周秀菊,楊青.社會建設視閾中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42-43.
[8] 辛勤.試論大學生責任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