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景 芳
(山西省政府工程建設事務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3)
談山西省科技館建筑設計
張 景 芳
(山西省政府工程建設事務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3)
結合山西省科技館項目概況,闡述了其設計理念,著重從建筑布局、造型、球幕影院三方面介紹了建筑設計方案,并對功能分區(qū)和交通組織作了說明,可為同類科技館項目設計提供參考。
科技館,設計理念,建筑設計,功能分區(qū)
科技館象征著科技進步,展示著人類文明精華。山西科技史在國內外占有重要而獨特的位置,科技館作為認識、展現(xiàn)、交流科學的平臺,在省內數(shù)量很少,而且大多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面積小,功能不齊,展廳內設施陳舊,很多科技展覽無法展出,尤其是在反映現(xiàn)代科技諸多領域上更是空白,缺乏吸引力,遠遠不能滿足公眾需要。基于這種背景,山西省科技館旨在建設一個有地域特色的、現(xiàn)代化的,能夠呈現(xiàn)山西科技、經濟和文化文明的展示中心和教育中心。
山西省科技館是太原市長風文化商務區(qū)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開展科普教育,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及國內外科學技術交流,影視播放于一體的公共建筑,是山西省社會公益性及公共文化科普的重要設施。
山西省科技館位于太原市長風文化商務區(qū)文化島南部,北側是城市文化廣場,隔廣場與大劇院、美術館等建筑相望,西側與博物館相鄰,南側是文化島景觀內河,東臨濱河西路,隔路與汾河相望??傆玫孛娣e4.43 hm2,總建筑面積2.8萬m2。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可以理解成由許多的時間切片組成,每一個切片都代表著一個時期、一個朝代繁盛的科技狀況,而科技館就成為這一狀況的空間載體。據(jù)《山西科技史》一書敘述:山西的科技發(fā)展史不僅以其鮮明的特色有別于其他省區(qū),而且在整體以及許多方面在中國以至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山西科技史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在科技發(fā)展的任意時間切片上,信息是易于我們感知和思考的,這一屬性也正適用于展覽類建筑,形成科技館的展覽氛圍,所有的時間切片排放在一起,構成科技館流動的、連續(xù)的展覽空間。
3.1 建筑布局
建筑用地呈梯形,北側短邊面對文化廣場,建筑做凹角,呈倒“八”字形,對廣場形成圍合感,強調了廣場及入口空間。同時建筑造型與大劇院形成呼應,與大劇院直接對話。將球幕影院的球體置于玻璃盒子之內,使整個文化廣場的建筑序列在科技館處形成收尾。建筑南側與梯形南側長邊平齊,使整個文化廣場的邊界規(guī)整有序。
3.2 造型設計
建筑造型源于“時間切片”的設計理念,用切片的形式來組織整個建筑,形成獨特的建筑語言。切片的形式處理也是在整體中求變化,整個建筑是一個被削切的整體,完整形體扭動、削減,石材與玻璃由中間至兩側漸變,使建筑從不同角度去看都有著不同的效果。頂層展廳內部傾斜屋面被切割出漸變的采光帶,彩釉玻璃與石材交錯,白天會有隱隱的光線射入展廳空間,傾斜的墻面、傾斜的屋面,給人帶來豐富的空間體驗。展廳空間方正完整,中部三層通高的共享大廳通過縱橫交錯的空中連廊將各個展廳聯(lián)系起來,空間利用優(yōu)化,形式功能完美結合。整個建筑以簡潔的平切面切割,既簡單又凸顯了個性,展現(xiàn)了自身的力量美和韻律美。建筑風格虛實變換,剛勁硬朗,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地域特征。
3.3 球幕影院
常規(guī)的球幕影院都是在建筑形體外擺放,立面形式個性化太強,很難與文化島其他建筑和諧統(tǒng)一。而且,山西污染較重,把球體放在室外,很容易使其變臟而失去美感。設計將球幕影院置于入口處玻璃大廳內,巧妙地簡化了形式上的矛盾,為觀展者營造出虛實變幻、生動有趣的空間體驗。面向文化島晶瑩剔透的玻璃空間,生動地蘊含著穹頂球幕影院,其內部可觀展天體演示,外部則以地球的形態(tài)雕塑般地烘托了大廳的主題。球體表面采用鋁板飾面,按著地球的經緯線作鋁板的分割線,底層采用深藍色鋁板,象征海洋;外層采用咖啡色鋁板,象征陸地。在陸地的邊緣處安裝LED燈帶。罩在透明玻璃體內的球體,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白天還是黑夜,都能成為建筑的亮點。
科技館功能以常設科普展覽為主,兼有科技培訓、學術交流、特效影視放映、科普展品研發(fā)及綜合服務。主要入口布置在建筑的北端,直接面向城市文化廣場,1層入口室外設置售票窗口,3層通高的共享大廳貫穿整個科技館中央,將常設展廳、科普報告廳及辦公區(qū)等分隔成相對獨立的幾個功能區(qū)域;大廳中交錯布置扶梯、空中走廊等交通設施,成為連通各功能區(qū)的交通紐帶。
科技館功能組成:主展區(qū)、穹幕影院、4D影廳、兒童樂園、天像臺、學術報告廳、科技培訓、業(yè)務管理與后勤保障服務用房。
1)主展區(qū)。
科普展覽為建筑的主體部分,常設展廳位于2層~4層,均有獨立的出入口。展廳層高8 m,主要采用10 m×12 m,10 m×15 m的靈活大跨柱網(wǎng),以方便展位布置。展廳之間可分可合,共同組成靈活多變的展覽空間。主展區(qū)平面呈長方形,中間布置中庭、休息廳,中庭處有自動扶梯及客用電梯組織垂直交通,各展廳可以通過中廳或空中連廊相互連通,方便觀眾參觀。2,3層布置兒童活動中心,內部為兩層通高,便于展項布置;平臺下層為商品部,設有紀念品部、茶座等公共空間,為參觀的人群提供休息場所。商品部出售成品包裝食品及一次性餐具,設簡易電加熱工具,不設專用廚房,垃圾存放在售賣臺處由服務人員統(tǒng)一管理、處理。
2)穹幕影院、4D電影廳。
穹幕影院位于建筑西北角水晶大廳中,面向北端的城市文化廣場、山西大劇院的視覺交匯處,體型完整,有很強的標志性。穹幕內半徑8.382 m內設156座,4D動感電影廳內設52座,布置于平臺下層平面內,觀眾可通過影視共享大廳進入。
3)學術報告中心、科技培訓、貴賓接待。
學術報告中心包括學術報告廳、音響控制室、準備室等。公眾可通過平臺下序廳進入。學術報告廳共設置310個普通坐席和2個輪椅坐席。
科技培訓包括培訓教育、素質教育、實驗活動室等部分。貴賓接待室、科普培訓教室和實驗室布置于建筑西側,對外設有單獨出入口,避免與其他人流交叉。
4)天文館。
位于南側建筑屋頂上,觀眾可直達天文館。天文圓頂直徑8 m。
5)業(yè)務研究用房、后勤辦公用房。
平臺下層建筑南側分別布置業(yè)務研究用房和后勤辦公用房,工作人員可由南側主入口進入。使用功能主要包括設計辦公室、會議室、資料室(閱覽室)、音像制作室等。
建筑主體面對中心主廣場和文化島平臺,參觀人流可以由平臺上的文化廣場經北側出入口進入常設科普展覽大廳,也可以由平臺下公共停車場進入室外展場和科技館穹幕影院共享大廳、影視中心及學術交流中心。貴賓及培訓人員由建筑西側平臺下進入,前設小型廣場。 業(yè)務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務部分的人員由建筑南部平臺下進入,各部分人員的入口相對獨立,到達便捷、使用方便。
內部機動車輛由平臺下的場地西側開口進入,車輛停放于建筑南側平臺下停車場。為便于消防撲救,平臺下場地內設有環(huán)形消防車道。貨運入口設在建筑東側平臺下,入口前設卸貨場地和回車場。
由中心區(qū)公共停車場集中停放全部參觀科技館的公眾小汽車、大型客車和860輛自行車,參觀人員下車后步行進入科技館。科技館建設用地內設員工小汽車停車場1處,設置于主體建筑南側平臺之下,共停放92輛小汽車。自行車停車場1處,共可停放400輛自行車,停車場置于建筑東側平臺之下,停車場位置合理,減少了對場地整體環(huán)境的影響。
山西省科技館建筑造型新穎獨特,整體性和個性兼?zhèn)?,科技與藝術融合,功能與形式統(tǒng)一,極具辨識度,為公眾體驗科學、學習科學、參與科學,提高科技素養(yǎng)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也為同類科技館項目設計提供了一定參考。
[1] 胡學增.現(xiàn)代科技館展示理念與新型展示技術發(fā)展研究[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
[2] 建標101-2007,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S].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ZHANG Jing-fang
(Shanxi Govern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ffair Administrative Bureau, Taiyuan 030013,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program survey of 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paper illustrates its design idea,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cheme from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styles, dome theaters, and indicates its functional division and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design idea, architectural design, functional division
1009-6825(2014)36-0009-02
2014-10-28
張景芳(1979- ),女,工程師
TU2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