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茂林
(安徽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和中宣部、教育部發(fā)出的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2005年)的基礎上,2005年部分高校試行“2005方案”,2006年9月1日,這一方案推向全國。在“2005方案”中,將原來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一起整合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從2006年開始,“政治經濟學”不再作為高等學校的政治理論課。但是并不意味著政治經濟學不再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存在?!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規(guī)定:“有關高等學校政治理論和財經類、政法類專業(yè),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課程時,在覆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據本‘意見’的規(guī)定,與專業(yè)基礎課統(tǒng)籌考慮?!币簿褪钦f,“政治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依舊是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yè)學生的基礎必修課。
政治經濟學作為財經類院校各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一門理論經濟學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體地說,它具有兩大功能:一是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功能。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科學說明當代世界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的運動規(guī)律,以幫助青年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堅定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念;二是揭示人類社會經濟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學思維的功能。政治經濟學課程所提供的理論、原理、觀點和方法,又構成了財經類和管理類各專業(yè)的基礎性理論。當然,其主要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法,使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的理論框架和主要理論知識以及基本經濟規(guī)律,為進一步學習財經類專業(yè)課以及將來從事經濟工作奠定基礎。
既然政治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的基礎學科之一,那么政治經濟學課程作為財經類院校的基礎必修課,學科定位明確。應該堅持政治經濟學在理論經濟學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加強政治經濟學課程建設。但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經濟學領域的主體地位逐漸丟失,高校的政治經濟學教學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形勢不容樂觀。在經濟學課堂中,西方經濟學占據了主流地位,政治經濟學被邊緣化的趨勢加劇。教學改革雖有進展,但成效不明顯。總之,高校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現狀令人堪憂,應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地位不斷下降。近30年來,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在我國高校呈現出逐漸被淡化、邊緣化、萎縮以至于被取消的趨勢。其主要表現:一是教學課時一降再降,例如,湖南某高校經濟學本科專業(yè)學生既開設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又開設了中級西方經濟學,多達6 學分,而政治經濟學只占2學分。[1]一些高校的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各專業(yè)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中甚至取消了政治經濟學課程;[2]二是政治經濟學對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的學術吸引力不斷下降,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的影響力不斷上升。[3]一方面,政治經濟學研究論文發(fā)表比重下降,近年來更是銳減,而采用西方經濟理論作為分析工具的論著發(fā)表呈增長趨勢[4];三是編寫西方經濟學教材或者引進西方經濟學原版教材蔚然成風。只要求學生掌握沒有經過科學評論的西方經濟學的原版教材。四是許多高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取消了對政治經濟學的考核。一些學校的研究生比如經濟專業(yè)、管理專業(yè)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不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考西方經濟學。
第二,教學中存在淡化意識形態(tài)問題。就是說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簡單化、淡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題,特別是淡化階級分析和意識形態(tài)。由于一段時間以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被削弱和邊緣化,使得教政治經濟學的老師嚴重缺乏?,F在的政治經濟學教學隊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專業(yè)修養(yǎng)和知識積累的角度來看,缺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功底。一些政治經濟學教師從來沒有讀過更不用說系統(tǒng)學習過《資本論》,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來龍去脈沒有弄明白,因此,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存在簡單化、片面化的現象。表現在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講授時,舉一些具體事例,或聯系一些錯誤觀點和傾向進行批判,只能對教材照搬照講,沒有深度和廣度。有些老師自己也這么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需要的是對市場經濟的共性認識,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階級分析已經過時了。真的是這樣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它是在具體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前提下,研究具體的資源配置的。而西方經濟學恰恰是以既定的私有制生產方式下,討論資源配置的理論,從這一點上來說,正如我國老一代政治經濟學家吳宣恭所說:“必須如實地認識現階段的階級關系,恢復階級分析方法在經濟學中應有的地位,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諱言階級關系的經濟學的艱難的突破。如果否定這一點,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更談不上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了”。[5]
面對政治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嚴峻現實、問題與危機,應對的策略就是在教學實踐中加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加強政治經濟學教學的途徑。
第一,加強政治經濟學學科群的建設。其一,加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教學和研究,建立以《資本論》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課程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深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史的研究,形成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研究,加強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對當代資本主義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進行跟蹤研究;對馬克思主義和西方經濟學的經濟理論進行比較研究。其二,加強政治經濟學史的教學和研究隊伍建設,形成一支研究力量,爭取在三至五年內成為在國內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隊伍。
第二,加強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政治經濟學學科的教學中,不斷深化和豐富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案例式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案例方法(其中案例包含一定的歷史縱深和學科范圍)。比如,在《經濟學說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涉及包括荷馬史詩等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象,用形象的文學形象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資本論》課程的教學中運用《畫說<資本論>》中的漫畫等形象資料形象展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內涵。
重視對學生的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法就是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有效地引導、啟發(fā)學生,激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比喻、回憶、聯想、對比、分析及綜合判斷,從而積極主動地發(fā)掘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適當地選用深得學生喜愛和認可的“案例教學法”和“課堂討論法”就能夠很好地完成這一改革任務。案例教學法是從具體的案例出發(fā),通過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它是以現實生產和生活中發(fā)生過的、有典型性的案例作為教材,在教師的引導下科學地設計出各種決策方案,讓學生進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結論,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它不只是傳授學生思考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例如,在講授“資本經營”時,教師可以加進案例“太極集團的資本八卦陣”;在講授“風險投資”時可以加進案例“‘雅虎’創(chuàng)造的財富神話”等。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去尋找相關案例,進一步加強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主要是聯系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例如“競爭與壟斷” 這樣一些內容就可以通過討論或辯論方式來學習。這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寫作、組織和口才等綜合能力。當然,教師在討論或辯論中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并做出中肯的評價,一方面要對學生所付出的勞動予以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要對討論或辯論中暴露的問題給予糾正,使學生在獲得正確觀點和系統(tǒng)認識的同時能夠拓展思路,并走進學科的前沿。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政治經濟學”畢竟是理論經濟學,課程講授和學習的內容更多的是基礎的概念和理論,有些理論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因此,上述方法要有選擇地使用。
第三,加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教學中回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解釋社會實踐出現的新現象。通過讓學生做社會調查、寫作課程論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強化理論教學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的聯系和結合,使政治經濟學教學和社會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我們通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讓同學們走出象牙塔,融入轟轟烈烈的社會經濟建設的大潮流中,一方面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學習。通過這些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深刻體驗和領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緊密聯系。
充分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互動,即:在網上開設在線討論區(qū),可在討論區(qū)內答疑解惑、聽取學生意見、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等??傊?,利用多媒體教室和校園網實現供學生學習與輔導的教學資源的共享。
以講授為中心,配合以課堂討論、理論研究、單獨指導、教學實踐、平時作業(yè)與測驗、期中、期末考試等為主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工作規(guī)程;合理安排各類社會實踐,加強教育實習、寫小論文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順序、時間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要和相關課程相匹配。
除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外,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在實踐中培養(yǎng)能力。例如:要求每個學生利用假期聯系一家企業(yè),特別是民營企業(yè),建立穩(wěn)定的協(xié)作關系。企業(yè)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和專業(yè)實習的場所,學生為企業(y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這樣可克服學生專業(yè)實習時間較短的不足,使他們盡早地接觸社會實踐。
第四,增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多元化,提倡經濟學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礎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研究、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研究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實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多元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在經濟學說史各個流派之間的比較和借鑒中得到發(fā)展,在及時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實踐經驗中得到提升。
第五,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創(chuàng)造能力及其他多種能力的基礎,是大學生在未來社會生存與成才不可或缺的。自學應該成為大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自學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預習和復習。通過預習,可以自己理清學習內容的思路,找出自己應該掌握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在聽課時既能夠解決自學提出的疑問,也可以對比自己理解與教師理解的差異,不斷提升自己。通過復習,進一步全面理解已學的知識講解,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二是自學課堂上沒有講到的內容。由于時間關系,課堂上無法講授教材上的全部內容,而主要講授基本理論和重點難點。為了系統(tǒng)學習該門課程,需要學生在課下自學這些內容,理清并找出重點。三是瀏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對進一步理解基本理論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首先應該轉變學生的觀念,把“記住”更多的知識轉變?yōu)椤袄斫狻备嗟闹R并積極提出問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依靠學生的自覺和摸索,教師的引導也是非常關鍵的。總之,“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只有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系統(tǒng)講授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夠永葆活力,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在受西方經濟學傳播和影響不斷加強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再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造成了高校政治經濟學課程主體地位下降的被動局面。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以及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的面臨的新形勢,都對 《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政治經濟學教學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鞏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主體地位。
[1]楊敏,謝元態(tài).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學生感受差異性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6):41.
[2]劉國光.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J].經濟研究,2005,(10):5.
[3]白永秀.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的幾個難點及其出路[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47-50.
[4]戴青蘭.我國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的尷尬困境與對策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7):88.
[5]易輝煌.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教學的關系[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0,(2):76.
[6]吳宣恭.階級分析法在我國政治經濟學中的地位[J].政治經濟學概論,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