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古典與前衛(wèi)
今天下午,我和兩位校長一起拜訪了一位臺灣教育界的同行,他是一所私立學(xué)校的校長。
與老先生進(jìn)行了近兩個小時的交流,話題更多是關(guān)于教育。我們相談甚歡,老先生帶給我很多啟發(fā)。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重新發(fā)現(xiàn)古典,就是前衛(wèi)。”
晚上,回想著今天的談話,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我們不能一改革,就是引用西方的教育理念,搬運西方的新概念。西方有好東西,但是我們東方更有自己的好東西。最接近教育本質(zhì)、最真最美的東西在更高的層面是趨向一致的,但達(dá)到與實現(xiàn)它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正所謂“殊途同歸”。西方的文化,演繹出西方的教育路徑;東方的哲學(xué),孕育著東方的教育理念,二者可以相互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也無需互相攻擊或妄自菲薄。作為中國人,在思考中國的教育時,應(yīng)該不要忘記到老祖宗那里去尋找智慧。用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去指引我們將要探索的道路。
我們擅長于整體思維,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就是要幫助孩子守護(hù)好他的“心性”。讓心性不異化、不工具化。而如何守護(hù)好心性?不是靠言語,也不是靠新概念,更不是靠練習(xí)題與考試題,而是靠生命的體驗,它是孕育在生活之中的。讓孩子們更多地與大自然相處,與生活實踐相融合,讓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與人相處的樂趣,感受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變化的規(guī)律,而不是過早地去追名逐利。心性正了,人生也就正了,社會也就正了。同理,心美了,世界也就美了。
我們要思考“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這其中的教育內(nèi)涵,領(lǐng)會“因材施教”、“知行合一”這些思想瑰寶的偉大價值?!耙虿氖┙獭?,需要我們對每個孩子都有著充分的尊重、了解與發(fā)現(xiàn),需要我們不是抽象地看待孩子,而是很具體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獨特的自己;“知行合一”,需要我們不僅僅把教育工作停留在講解上、考試上,停留在道德的認(rèn)知上,而一定要注重孩子們的體驗與實踐。我們需要通過建立一系列的實踐課程來承載孩子們的生命體驗。而反思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其實還是很蒼白的,或者說,還只是做做形式而已。
老先生給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山水學(xué)”、“農(nóng)學(xué)”、“茶學(xué)”、“弓學(xué)”等等課程,給我們講解了種竹子、射箭、“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這些具體的實踐對孩子們心性養(yǎng)成的幫助。我想,這里面的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
重新發(fā)現(xiàn)古典,就是前衛(wèi)。
回到教育的原點,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