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周春倫 江蘇常州報道
“iPad”事件爭議校長徐青 用教育的眼光發(fā)現(xiàn)技術
本刊記者_周春倫 江蘇常州報道
2013年,常州本地網(wǎng)絡論壇上一條關于“北郊小學要求一年級新生購買iPad”的帖子把作為校長的徐青推到了風口浪尖。
消息稱,常州市北郊小學校方強行要求一年級入學新生購買價值3700元的蘋果ipad。當時的北郊小學是一個典型的“草根”學校,地理位置偏遠,資源匱乏,大部分學生來自外來務工家庭。當“iPad”、“貧困家庭”、“教育”、“強制”、“昂貴價格”……這些概念放到一起,這一事件便從網(wǎng)上到網(wǎng)下迅速發(fā)酵。幾天后,就出現(xiàn)在常州多家媒體上。
風波持續(xù)近一個月,除了回應稱“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基于家長的選擇?!毙烨鄾]有做過多解釋,僅留給大家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這是教育改革的不能承受之重?還是又一個走向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的新希望?不過,也有人說,如果沒有iPad事件,徐青出現(xiàn)在媒體上的形象將會是一位積極的教育改革者。
徐青接受六年級孩子的采訪
徐青有一個外號,叫“徐兔兔”。QQ空間里上百條留言都用了這同一個稱呼:“我親愛的徐兔兔,教師節(jié)快樂?!薄巴猛眯iL好,我是一名學生家長,在暑假來臨之前想給學校提個建議……”“好懷念當初的小學生活,徐兔兔校長,還記得10屆的六(3)班嗎?”……
徐青常在課堂上自稱“徐兔兔”,學生找他簽名,他大筆一揮,把“徐兔兔”三個字端端正正地寫上去。當被問起時,他神秘一笑:這個外號有來歷。
那時候,徐青還不是校長,在常州白家橋小學擔任數(shù)學教師。徐青記憶中的白家橋小學非常小,學生總數(shù)不到200人,教師也只十多人,這是他教學生涯的起點,而且一干就是十年。雖說數(shù)學教師管不了語文課的事,但徐青有一個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寫日記,不是數(shù)學日記,而是“真真正正”的日記——可以跟數(shù)學沒有半點關系,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必須是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真實想法。當時,徐青班上有個小女孩迷戀明星組合F4,有次在課堂上提及,講得眉飛色舞。徐青不看偶像劇,自然不知道他們是誰。結果,第二天,他就收到了這位女孩的“批評日記”:小女生把F4所演電視劇中所有勵志的情節(jié)一條條羅列出來,最后還說:“你太孤陋寡聞了,應該多去看看?!?/p>
徐青使用交互式白板上數(shù)學課
沒有要求便沒有壓力,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放開,就“一發(fā)不得收拾”,有表達失去寵物后的哀思的,有描寫自己課堂發(fā)呆的,等等,各種好事糗事傷心事一一呈現(xiàn),千姿百態(tài),“徐兔兔”這個外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的:某天,班上一個男孩交上來一篇日記,他在其中寫道:“我給徐老師起了個外號,叫‘徐兔兔’”。為什么呢?男孩進行了認真分析:第一,徐老師的屬相是兔;第二,兔子性格很溫和,這一點和徐老師很像;第三,我最喜歡的動物就是兔子……當時,徐青的課堂上有讓學生自愿讀日記的傳統(tǒng),這篇文章讀完,徐青一聽,有點兒意思。既然大家都認為有趣,徐青覺得,又有何不可呢,于是,“徐兔兔”這個外號就此傳開。
事實上,在2007年之前,信息技術對徐青的數(shù)學教學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老師,徐青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才能把感性的“情”融入到數(shù)學的“理”當中,讓理性的數(shù)學變得有趣起來。
徐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有趣的、老師,這也和徐青身邊發(fā)生的一個小故事有關系:親戚家有一個孩子,小學畢業(yè)考試中數(shù)學成績非常不錯,98分。當他去親戚家做客,翻看小孩照片時發(fā)現(xiàn),班級畢業(yè)合照上,一個人的頭像被摳下來,留下一個暗沉沉的黑洞。而這個人是誰?恰恰就是孩子的數(shù)學老師。原來這位數(shù)學老師教學尤其嚴厲,每天家庭作業(yè)繁重,在學生們的印象中,他甚至從來沒有笑過。同樣身為數(shù)學教師,徐青當時任教時間還不太長,這件事情對他觸動很大。如果一個人心里揣著的是對老師的滿滿怨恨,即便他能考高分,但他真的愛這門學科,愛這些知識嗎?他以后會有繼續(xù)研究的愿望嗎?徐青從心底里覺得,這絕不是件小事。
于是,徐青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且輕松。“大家會唱兒歌嗎?徐兔兔每次上課前都要唱個歌跳個舞?!边@是他慣用的課堂開場白之一,稱為“熱身運動”:“大概沒有多少學生見過數(shù)學老師跳舞吧,其實我也不會,孩子們會就行。”大冬天里,唱唱跳跳,幾分鐘時間,身上暖和了,思維也活躍了?!爱斎贿@都是外在的,內在的情感是什么?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本身就有情感,比如努力克服了一道難題,是不是會有一種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比唱歌跳舞更接近孩子的內心?!睂W習是主動生發(fā)的過程,有了自豪感才有探究的欲望和勇氣。挖掘每個孩子內心對學科的自豪感——這是徐青最為看重的。
徐青首先改變自己數(shù)學課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他將以往用在考試中的分數(shù)變成對學生行為的評價,比如:老師在課堂出錯,學生發(fā)現(xiàn)一次,可加一分;作業(yè)非常端正,可加一分;做作業(yè)用了多種方法,也可加分。有的學生雖然頭腦不是最聰明,但他也能因種種原因得分?!拔覀儗⒆訉W習上的鑒賞非常重要。不只有優(yōu)秀與否,還有進步和勤奮,進步和勤奮甚至要排在優(yōu)秀之前。為什么?努力勤奮、爭取進步、積極向上,這些品質對孩子來說,不僅對數(shù)學學習有幫助,對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把人的一生拉長了看,什么最重要?當一個老師明白什么對學生最重要的時候,他就會在這上面花功夫?!毙烨嘞M约旱恼n堂能夠成為學生眼中的“安全的課堂”——學生有勇氣、有信心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說,這需要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環(huán)境和老師:“即便學生對于某一個題目沒有做對,你也要去發(fā)現(xiàn)他思維中的亮點,把這個東西拎出來?!?/p>
一周下來,對于得分多的孩子,徐青會獎勵一枚自己特意制作的書簽——正面繪有科學家頭像或世界名勝圖案,背面有徐青推薦的一本書及一句鼓勵的話語,還有“徐兔兔”的簽名。一個學期下來,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獎勵,很多學生把這些書簽拿來珍藏。
2013年初,徐青收到一枚書簽,正是自己當年獎勵給學生的,并且——接下來的每年,他都將會收到。原來,一位已畢業(yè)的學生打算以此種特殊方式來表達感謝,在未來的每年一月一日寄出一枚,直到全部寄完。徐青故作無可奈何狀:“一共有50多枚呢?!?/p>
2007年,徐青調到常州市北環(huán)路小學任副校長,這年夏天,他第一次親密接觸到信息技術——他沒想到,這將對他未來的教學生涯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在幾年后成為他教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給他帶來聲譽,也帶來爭議。
“把人的一生拉長了看,什么最重要?當一個老師明白什么對學生最重要的時候,他就會在這上面花功夫?!?/p>
“暑期可愛學生”評比中,獲勝的6個孩子與校長共進午餐。
北環(huán)路小學是一所注重創(chuàng)新的學校,在這里,徐青接觸到 “網(wǎng)絡成長記錄袋”——學校自主研發(fā)的記錄平臺,每一位學生能把自己學習生活中的點滴一一記錄其中。教師能看到學生一年級時在田字格中寫的數(shù)字,二年級時編的數(shù)學故事,也能夠看到他五年級相當流暢的解題過程和六年級發(fā)表在《小學生數(shù)學報》上的小論文……接觸“平臺”不久,徐青參與了《網(wǎng)絡閱讀平臺的開發(fā)和運行》語文課題研究,親身經(jīng)歷“網(wǎng)絡閱讀平臺”帶給學生的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此時,他的內心升起一股強烈沖動:信息技術可以在課外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也可以在語文閱讀領域大放異彩,為何不可以更深層次地服務于自己的數(shù)學課堂?當北環(huán)路小學配備了全區(qū)第一塊交互式電子白板,卻無人會用,無人響應時,徐青果斷承接下來,還自己掏腰包購買了一臺近萬元的投影機,將它同白板一起搬進了課堂。
北郊小學圖書館,ipad全部部署到位,學生進行數(shù)字化閱讀。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一個兼容各種軟件的智能操作平臺,它將電子白板與計算機相連,教師可以直接用感應筆在白板上工作,書寫、繪畫或調用各種軟件進行教學,并得到及時顯現(xiàn)。面對這一“高級”設備,徐青沒少下功夫——原有的教學設計要重新思考,教學課件需重新制作,徐青甚至讓智能手機都派上了用場。比如,在《圓的認識》這一課,對小學生來說,畫圓是一個難點,不體驗圓的誕生過程,學生就很難真正理解圓的特征。在以往,教師通常要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示范,但學生還是畫不好,問題出在哪里?在徐青的課堂上,他沒有著急講解,而是讓學生拿出圓規(guī),先自己先嘗試、體驗,他則在旁邊負責用手機拍照、攝像。等某些學生終于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畫圓體驗后,抬起頭,剛剛自己的繪畫姿勢已赫然出現(xiàn)在白板上:
同學甲:畫圓過程中,圓規(guī)針尖移動了,圓沒畫成;
同學乙:畫圓過程中,圓規(guī)針尖與筆尖的距離改變了,圓沒畫成;
同學丙:圓雖畫成,但他轉動的不是圓規(guī),而是紙!
……
到此,徐青再做一次演示,步驟結果一目了然。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畫圓的正確姿勢,而且明白不能移動的圓規(guī)針尖位置叫圓心,針尖與筆尖的距離叫半徑,只有兩者固定,才能畫出一個標準的圓。
自此以后,徐青更加留意身邊的新技術,思考如何借助其更好解決課堂教學中隨時會出現(xiàn)的難題。在課堂中,一旦發(fā)現(xiàn)好東西,他也立馬用技術采集,并呈現(xiàn)給孩子看,這樣一來,也加強了與學生間的深層互動。
iPad教學課堂
徐青對“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的研究卓有成效,2009年,在接管常州市北郊小學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著力打造“數(shù)字化”北郊校園,“iMath(愛數(shù)學)課程”是其中一項特色實驗,后來鬧得滿城風雨的iPad,正是該項實驗中的教學設備之一。
實驗涉及四種先進技術:一是便攜設備技術:即iPad;二是云計算技術,只要有網(wǎng)絡,多種設備、多個系統(tǒng)、多個人都不是問題,都可以協(xié)同與分享;三是協(xié)作環(huán)境技術,包括QQ、QQ空間等穩(wěn)定成熟的社交平臺;四是在游戲中學習的技術等。在這個課堂上,一切都基于無線網(wǎng)絡,人手一個平板,每一位學生都能隨時把自己的想法用圖文方式推送到投影屏上,讓大家進行討論,而且學生能方便使用各種數(shù)字化數(shù)學工具。
比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課上,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徐青讓大家自行嘗試,并將四位學生的iPad畫面推送到大屏幕上,其中三位用了量角工具測量,而另外一位直接用剪切工具把三角形各個角剪切下來,拼在一起,大膽直觀。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堂上還能通過數(shù)學游戲軟件來學習,根據(jù)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難易程度。徐青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個體化教學。
“數(shù)字化”充滿了現(xiàn)有北郊小學的各個角落。例如:學校不再發(fā)任何紙質通知,并且大會小會都無比簡潔,因為所有事務性消息都通過網(wǎng)絡傳達了;學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QQ空間,還有班級空間、學校空間,且能夠聯(lián)動,因此,老師隨時能看到學生的心情、文章,學校隨時能關注老師的教學動態(tài),家長也能參與學校的每一項活動;學生回家后可以利用“啪啪故事”軟件讀一篇文章或圍繞某個主題錄制一段話,發(fā)到空間里供大家討論,由此練習思考和表達。徐青還通過這一軟件,每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被學生們親切稱為“晚間故事”……
“用教育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技術,這是非常重要的,”徐青說,“不是因為這個技術好,所以我用到教學中,而是用教育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這個技術可以服務于教育的某個場景。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面對爭議,徐青說,“出頭鳥受到的攻擊自然多一些?!弊趯γ娴男烨?,有股濃濃的儒雅書卷氣。他說自己只是暫時迎潮而立,信息化的趨勢無可阻擋,“說不定哪一天我就變成順潮而走了?!?/p>
如今這一情形,是當年報考師范院校時,那個只會唱《戴花要戴大紅花》的青澀徐青怎么也沒想到的,太多人關注的是“iPad”事件,是他“最潮校長”的身份,但不知他其實還是位愛讀書、愛傳統(tǒng)的人。十幾年前,在白家橋小學,為了讓學生能讀書,他自己出資3萬余元建設了一個小型閱覽室;他愛《論語》,自省修身,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自我勉勵;他堅持每天至少讀書兩小時,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等,且隨時隨地都在用手機記錄、分享;他說得最多的是:我們不能帶領孩子周游世界,但是,我們能把世界帶進教室;他還偶爾寫詩。
他說,教育就是這樣,和數(shù)學教學一樣,走了一步還能往前走一步,繼續(xù)往前再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