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帥, 郭玲珍
(銅仁學院 學報編輯部, 貴州 銅仁 554300)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哭圓禮”、“哭梳頭”、“哭戴花”、“哭裝新”、“哭父母”、“哭伯嬸”、“哭舅娘”、“哭姨娘”、“哭姑媽”、“哭姊妹”、“哭十姊妹”、“哭哥嫂”……“哭辭祖先”、“哭上轎”等內(nèi)容??梢姡藜薷枋峭良易迮詤⒓踊槎Y儀式的重要方式??藜薷柚饕寡菰诔黾薰媚锏母改讣抑小T诳藜薷柚?,出嫁姑娘是整個習俗的主角,并由其所在家庭的女性陪同,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位特征。
土家族哭嫁歌不僅作為土家族婚禮習俗的組成部分,更是土家族姑娘的成年禮儀。在哭嫁歌中,較為典型的是男性身份的缺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男性掌握著儀式的主導權,并往往直接參與到儀式的組織之中。而在土家族哭嫁歌中,男性身份的缺位與女性身份的主位形成鮮明的對比??藜薷璧慕M織者、參與者以及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都是以出嫁姑娘為核心,以土家族女性為主導。
土家族哭嫁歌包含土家族歷史、文化、道德等內(nèi)容,既是土家族出嫁姑娘成年禮儀的訓誡,更是土家族文化“自我”展演及其與“他者”文化的互動過程。在哭嫁歌中,對出嫁姑娘所在家庭生活的美化與其出嫁后生活的丑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對父母、兄弟姐妹的愛戴與對媒婆行為的“痛恨”形成明顯的反差。這些對比,一方面突出地表現(xiàn)了出嫁姑娘對所在家庭生活的依戀;另一方面則更加強了出嫁姑娘對土家族文化的“自我”認同,并在文化“自我”身份的認識中反映了與“他者”文化的互動過程。
在文化人類學中,主位(Emic)是相對于客位(Etic)而言的。主位指被調(diào)查者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分類和解釋;客位指的是調(diào)查人員等外來者對事物的看法、分類和解釋[1]41。馬文·哈里斯在《文化唯物主義》一書中進一步認為:“如果就‘思想的’和‘行為的’這兩個術語而言,‘主位的’和‘客位的’這兩個術語不是多余的話,那么在社會文化探索領域中應該有四種客觀的、可以在操作上下定義的范圍”[2]45。作為土家族婚禮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哭嫁最為顯著的就是參與者以出嫁姑娘家庭親屬組成的女性群體為主導。因此,土家族哭嫁歌應是土家族出嫁姑娘主位的思想觀點,并與其婚禮過程中的具體行為形成對照。在哭嫁歌中,不僅描述了土家族婚禮重要環(huán)節(jié),還顯現(xiàn)了出嫁姑娘對家族親情的依戀,更表現(xiàn)出出嫁姑娘對婚禮前后身份地位變化的認識。與此同時,這還有助于我們理解文化人類學中區(qū)分“主位/客位”、“思想/行為”以分析民俗文化的重要價值。
1.對土家族婚禮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描述
土家族婚禮有著約定俗成的禮儀,分為男方婚禮儀式和女方婚禮儀式。其中,女方婚禮儀式包括攔門、哭嫁、發(fā)帳子等。出嫁姑娘主要參與的正是哭嫁儀式。表現(xiàn)在哭嫁歌中,依次為“哭圓禮”、“哭梳頭”、“哭戴花”、“哭裝新”、“哭父母”、“哭伯嬸”、“哭姨娘”、“哭姑媽”、“哭姊妹”、“哭十姊妹”、“哭哥嫂”、“哭辭祖先”、“哭上轎”等[3]171-174??梢娍藜薷杳枋隽思薰媚镅b扮、拜別父母親戚、上轎等婚禮儀式全過程。
在哭嫁歌中,對婚禮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描述表現(xiàn)了出嫁姑娘的主位觀點,再現(xiàn)了出嫁姑娘當時的思想動態(tài)。例如,在“哭梳頭”中,出嫁姑娘娓娓唱到:“我的伯娘我的娘,手拿梳子心也寒。你想人家紅雞蛋,你想人家過個錢。紅雞蛋來吃不飽,過個錢來買油鹽。梳子雖小千金重,梳女頭發(fā)要離娘。伯娘今朝狠心腸,逼著女兒改容顏。梳了頭發(fā)改了樣,從今以后好‘下賤’?!盵3]176又如,在“哭上轎”中,出嫁姑娘唱到:“看到東方發(fā)了白,眾家姊妹要離別??吹綎|方開了口,福好命好要抬走。……今朝若是娘家兒,紅紅綠綠接進來??上沂悄锛遗?,母女永遠要分離?!_踩火爐角,離開雙親叔伯伙;父母養(yǎng)女空養(yǎng)了,服侍人家的公婆?!锬銈兲砀郏缟┠銈冇腊矘?。”[3]256-258類似這樣描述婚禮儀式的唱詞在哭嫁歌比比皆是。這些唱詞以出嫁姑娘的主位心態(tài)生動描繪了婚禮的過程和儀式。
2.對土家族家族親情的依戀
哭嫁歌不僅以出嫁姑娘的視角描繪了婚禮過程,更進一步表露出出嫁姑娘對土家族家族親情的依戀。土家族俗諺道:“會哭不會唱,姑娘無人望?!笨藜薷枋且猿c哭相結(jié)合的藝術。出嫁姑娘哭嫁時愈是哀傷,愈能表現(xiàn)出對家族親情的依戀之情。具體而言,這種依戀之情可以在哭嫁歌的范圍和內(nèi)容兩個方面得到體現(xiàn)。
首先,從范圍方面審視,哭嫁歌所涉及到家族親情的主要包括:“哭父母”、“哭爺爺婆婆”、“哭伯嬸”、“哭家公婆婆”、“哭舅舅舅娘”、“哭嫲嫲”、“哭姨娘姨爺”、“哭哥嫂”、“哭兄弟”、“哭姊妹”、“哭十姊妹”、“哭表姊妹”等。由此可見,哭嫁歌的范圍囊括了出嫁姑娘直系三代內(nèi)的親屬關系。
其次,從具體內(nèi)容來看,哭嫁歌表現(xiàn)了出嫁姑娘對家族親情的不舍之情。這種情感的表達是以出嫁姑娘為視角,以出嫁姑娘離別的不舍衍生出的怨恨,到陪哭人員的勸解,再到出嫁姑娘化解怨恨祝福親人,這樣的結(jié)構(gòu)依次進行。例如,在“哭父母”中,出嫁姑娘哭唱道:“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娘為我費苦心,一怕女兒受饑寒,二怕女兒把病生,三怕女兒穿戴不如人,勤耕苦種費盡心,娘的恩情說不完?!銈兌嗪菪难剑舶雅畠黑s出門!……這個日子怎么過?我的爹呀我的娘!”然后娘就要用話安慰女兒道:“我勸我兒莫傷心,人家把你當成命根根?!苯又溃骸拔业呐畠貉?!我的娘窮呀!我想給你三件無一件,我想給你三樣無一樣,娘今天窮得一干二凈,金器銀器你看不到,木器竹器用背籠背的也沒有,我不好把你嫁出門?!盵4]163-167又如,在“姐妹對哭”中,出嫁姑娘哭唱道:“柑子好吃十二瓣,姊妹好坐要分散;柚子好吃難剝皮,姊妹好坐要分離。我們姊妹同呼吸,時時刻刻都不離;昔日頭發(fā)二面梳,好姊好妹排攏來;今日鉤法往上梳,好姊好妹往后丟,越思越想越悲泣;姊妹好比一朵云,狂風吹散永難聚;白云吹在藍天上,回頭不見本寨人?!盵4]171-172由此可見,出嫁姑娘主要用哭、怨的方式表達了對與家庭親屬即將分離的不舍和依戀之情。
3.對婚禮前后身份變化的焦慮
在哭嫁歌中,出嫁姑娘對家族親情的依戀,也是對婚禮前后身份變化的間接表現(xiàn)?;槎Y前后,出嫁姑娘經(jīng)歷了裝束、身份、地位的重大變化。面對這些改變,出嫁姑娘一方面訴諸于親情的慰藉,另一方面也通過哭嫁歌表達了內(nèi)心的焦慮之情。
首先,哭嫁歌反映了出嫁姑娘的裝束變化。土家族姑娘出嫁時都要穿“露水衣”、“露水帕”和“露水鞋”,以防將不潔之物帶到婆家。對此,出嫁姑娘唱道:“我的媽哎!我的娘哎!世上衣服有千件萬件,今朝不穿露水衣一件。今朝穿了露水衣,打從現(xiàn)在‘下賤’起。世上帕子有千根萬根,我不戴這露水帕一根。今朝戴了露水帕,到了外鄉(xiāng)受欺壓?!盵3]249再如,出嫁姑娘出嫁前都要由嫂嫂或其他長輩梳頭,開臉,即梳粑粑髻。對此出嫁姑娘唱道:“我的頭發(fā)沒長長,哪能離開爹和娘?!我的頭發(fā)打綹綹,哪能盤得粑粑髻?!业念^發(fā)兩邊分,做個閨女貴如金!我的頭發(fā)往上抹,做人媳婦受欺壓!”[3]173
其次,哭嫁歌反映了出嫁姑娘對出嫁后身份變化的焦慮之情。這種焦慮之情伴隨著哭嫁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通過出嫁姑娘哭訴自身能力的有限而不能適應婚后生活得到細致的體現(xiàn)。例如,在“哭嫲嫲”中,出嫁姑娘哭唱道:“我的嫲嫲我的親,我從小未離你的身。一歲兩歲撫育我,諄諄教育多殷勤?!瓡r令季節(jié)分不清,百樣事情都不會。怎么不被人看輕?!以较雭碓奖瘻I,我越想來越寒心。”然后嫲嫲勸道:“我的侄女我的女!你莫淚來莫心寒,姑侄相伴述衷腸。今朝是你大喜日,千耐煩來萬耐煩。侄女聰明又能干,挑花繡朵比人強。今朝出閨多體面,嫁奩首飾都齊全?!杜靡鈰皨岸嘀x,我勸侄女寬心安歇。明日分手暫時作別,姑侄相見后有時節(jié)”[3]212-215。又如,在“過禮日”時,由長輩婦女多子多福者“開聲”后,出嫁姑娘哭道:“盼男盼的紅彤彤,盼女盼的空洞洞。燕子含泥空盤鳥,竹籃打水一場空。過去作的千金女,今后作的四兩媳。服侍老的猶是可,服侍小的賤了我?!盵5]323可見,哭嫁歌中充滿了出嫁姑娘對婚后生活的焦慮之情。
在哭嫁歌中,不僅體現(xiàn)出顯著的女性主位特征,而且具有濃厚的成年禮意義。對此,眾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如向柏松的《哭嫁習俗的成年禮意義》、尹旦萍的《哭泣的新娘:土家族哭嫁的女性意義及當代變遷——基于埃山村的實證研究》、余霞的《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角色轉(zhuǎn)換功能》等。其中,在《哭泣的新娘:土家族哭嫁的女性意義及當代變遷——基于埃山村的實證研究》中,尹旦萍以范·根納普的過渡儀式理論對土家族哭嫁歌加以解釋,并認為“哭嫁是女性在身份轉(zhuǎn)換過程中舒緩情緒、消解壓力的有效手段?!盵6]這些研究指出了哭嫁歌的成年禮意義,對深刻理解出嫁姑娘的身份轉(zhuǎn)換意義具有重要價值。但哭嫁歌又是土家族婚禮儀式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文化人類學整體觀的視角加以審視,能夠促進對哭嫁歌的成年禮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1.作為土家族婚禮儀式組成部分的哭嫁
哭嫁具有土家族青年女性成年禮的意義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但與此對應,在土家族婚禮儀式中,還有青年男性的成年儀式?!盎槠谏潭ㄖ?土家族人結(jié)婚大多在秋、冬季節(jié))。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男、女雙方都要舉行成年禮,男方‘陪十兄弟’,女方‘陪十姊妹’?!盵7]171此外,土家族的婚禮要經(jīng)過提親、訂婚、裝箱、擇日、結(jié)婚等眾多環(huán)節(jié)。其中,哭嫁主要是結(jié)婚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儀式之一。
在土家族婚禮儀式中,“哭嫁”所代表的女方成年禮與男方成年禮具有鮮明的差異。首先,成年禮的莊重程度的差異。男方成年禮包括花燭之喜請柬禮儀、告祖禮儀式、堂見禮儀式、升匾禮儀式等眾多儀式;女方成年禮則主要以“哭”為主要形式,包括“哭圓禮”、“哭裝新”、“哭父母”、“哭上轎”等??梢?,相較于男方成年禮而言,哭嫁的成年禮環(huán)節(jié)主要訴諸于婚禮的日常行為而設定,體現(xiàn)出明顯的生活化色彩。再者,從具體儀式的內(nèi)容來看,男方的成年禮較為正式、莊重,而女方的成年禮則以“哭訴”為其主要特征。例如,在“告祖禮”中,需到祖先堂進行,并有“主禮者、副主禮者各一人;贊禮生二至四人;歌童二至四人;引禮者一人,陪拜者一人?!盵3]61而在哭嫁歌的“哭辭祖先”中,出嫁姑娘是在發(fā)親前,由哥哥或兄弟背到堂屋后,開始“哭辭祖先”:“祖先堂內(nèi)四四方,紅燈高照亮堂堂。紅漆桌子擺中央,象牙椅子擺兩邊?!裉煳沂悄锛屹F女,明朝是婆家‘賤人’?!p腳踩在堂屋中,離了祖婆和祖公。雙腳踩在門坎上,離了我的親爹娘?!盵3]255可見,較于男方成年儀式,哭嫁的成年禮莊重程度較低。
2.哭嫁的儀式及其結(jié)構(gòu)
雖然從婚禮儀式總體來看,土家族哭嫁不像男方成年那樣莊重、嚴肅。但就出嫁姑娘而言,哭嫁卻是其必須經(jīng)歷的成年儀式。因此,哭嫁也有約定俗成的儀式和結(jié)構(gòu)。一般來說,哭嫁從“哭圓禮”開始,然后新娘“哭梳頭”、“哭戴花”、“哭裝新”,隨后“哭父母”、“哭伯嬸”、“哭姨娘”、“哭姑媽”、“哭姊妹”、“哭十姊妹”、“哭哥嫂”等,再后“哭辭祖先”,最后丟筷子唱道:“前頭八雙跟我走,后頭八雙給哥留”,最后由出嫁姑娘的哥哥背上轎子時唱“哭上轎”[3]172-175。
可見,哭嫁儀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圓禮、裝扮、與家庭女性親屬對哭、哭辭祖先、哭上轎等。從哭嫁歌的形式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出嫁姑娘獨哭和與家庭女性親屬對哭兩種形式。從哭嫁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看,出嫁姑娘的情緒經(jīng)歷了親情的依戀、對婚后的焦慮、情緒的緩解三個部分??藜迌x式的這種結(jié)構(gòu),也印證了眾多學者運用“過渡禮儀”理論進行相關解釋的原因所在。
3.出嫁姑娘的主角地位與陪哭人員的功能
布萊克(Blake)曾指出:“哭嫁本質(zhì)上是新娘表演的獨角戲。”[8]對土家族哭嫁歌而言也是如此。在哭嫁歌中,出嫁姑娘是整個儀式的主角,并在家庭女性親屬陪同下完成儀式。作為哭嫁歌的主角,出嫁姑娘的“哭”不僅是對她個人能力的考驗,更直接關聯(lián)到其對所在家庭親屬關系的依戀。故此,“土家族新娘如果在出嫁時不哭,則表示對父母不孝順,毫無依戀;如果在哭嫁時哭得不哀傷凄涼、悲天動地,就會被土家人民恥笑羞辱?!盵9]從生命個體審視,伴隨著姑娘到妻子的身份轉(zhuǎn)變,出嫁姑娘的情緒會出現(xiàn)重對熟稔家庭生活的依戀和對即將面對的婚后生活的焦慮。對于這些情緒的波動,出嫁姑娘以“哭嫁歌”的形式加以表達和宣泄,也是出嫁姑娘在哭嫁儀式中核心位置的反映。
與出嫁姑娘的主角地位相比,配哭人員由其他家庭女性親屬組成,具有不可或缺的輔助功能。首先,陪哭人員要輔助出嫁姑娘完成梳頭、戴花、裝新等儀式環(huán)節(jié)。例如,“哭梳頭”中,出嫁姑娘哭唱道:“伯娘今朝狠心腸,逼著女兒改容顏。梳了頭發(fā)改了樣,從今以后好‘下賤’。往日梳的一條龍,今朝梳的重上重。從前梳的一根辮,今朝梳的團團旋?!盵3]176其次,配哭人員具有勸慰、緩解出嫁姑娘焦慮情緒的作用。在哭嫁時,出嫁姑娘將對家庭親情的不舍與對婚后生活的焦慮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時,配哭人員就要進行撫慰工作,勸解出嫁姑娘調(diào)整心態(tài),使出嫁姑娘認識到家庭親情在婚后還會延續(xù),婚后生活會美滿如意。例如,在“哭父母”中,出嫁姑娘哭唱道:“我的爹吔!我的娘吔!我在娘家享清福,坐在閨房不出屋?!业狡偶议L工苦,天晴落雨坐不住。外面路都看不清,露水濕衣到半身?!沂窃较朐胶ε拢沂窃较朐絺?。”然后,娘勸道:“我的女兒吔!我的寶貝吔!你也不要再悲淚,你也不要再傷心。你今離開爹娘家,你今嫁到好人家?!由蠘遣讲礁?,脫了爛衫換紫袍。傷心的話莫講了。揩干眼淚莫哭了?!盵3]200-201最后,配哭人員還是哭嫁氛圍的主要營造者。一般來說,土家族姑娘從小就要學習哭嫁。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年女性學哭的主動性不再那樣強烈。
“文化認同”,是文化人類學的關鍵概念之一,“指個體對于所屬文化以及文化群體內(nèi)化并產(chǎn)生歸屬感,從而獲得、保持與創(chuàng)新自身文化的社會心里過程?!盵10]文化認同在文化接觸中實現(xiàn),并在與“他者”文化互動中得到不斷強化。據(jù)此,土家族哭嫁歌不僅反映了出嫁姑娘的主位觀點,并作為其成年禮儀,實現(xiàn)了對出嫁姑娘的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教育,并維持了土家族家庭的親緣聯(lián)系。與此同時,土家族哭嫁歌中的相關傳說及“哭媒婆”習俗等反映了土家族文化與“他者”文化的互動關系。
1.傳承民族文化,維持親緣聯(lián)系
作為成年禮,哭嫁對傳承土家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強化民族認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土家族婚禮儀式,雖不像男方儀式莊嚴,但出嫁姑娘出嫁前仍需要拜辭祖先,即“哭辭祖先”?!翱揶o祖先”是在“男方發(fā)轎前的當晚,哭一個通宵。當發(fā)親時,出嫁姑娘的哥哥或兄弟,背著他出閨房,到堂屋,告別祖先?!盵3]174然后,出嫁姑娘丟筷子,才能上花轎。在唱詞中,出嫁姑娘細致地描繪了她拜辭祖先的經(jīng)過,并祝愿祖宗香火長明,表示“我愿祖宗燈火亮,我把祖宗記心中”。接著,出嫁姑娘痛惜自己不是“男子漢”,不能“長裝香”。雖然土家族哭嫁隨社會文化而不斷變遷,但“土家族女性在哭嫁習俗的傳承與斷裂中的角色扮演,充分說明文化是主體的文化,主體從來不是文化的被動承擔者,而是有能力根據(jù)自身的需要來調(diào)整文化發(fā)展方向?!盵6]可見,哭嫁儀式本身的傳承也是加強土家族青年女性的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表現(xiàn)。
土家族哭嫁歌,不僅傳承了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而且還維持了出嫁姑娘的實在的親屬聯(lián)系。通過維持親屬聯(lián)系,土家族出嫁姑娘在出嫁后保持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的接觸,并進一步促進民族文化認同。土家族哭嫁歌在以下兩個方面發(fā)揮了這種功能。首先,土家族哭嫁歌本身就是女方親屬加強聯(lián)系的重要舞臺。具體而言,哭嫁儀式中,出嫁姑娘的圓禮、梳頭、戴花、上轎等環(huán)節(jié)都是在親屬的陪伴或輔助下完成的。例如思南縣土家族婚禮儀式中的開臉,“姑娘在正式做新娘前,要先開臉,凡未嫁的姑娘,其眉毛和臉上汗毛在出生滿月時刮過一次以后就再未刮過,稱為‘毛丫頭’。而要嫁人了,就必須把眉毛和臉上的汗毛絞掉,把做姑娘時的獨辮子綰起來,土家人稱之為‘開臉’。開臉的日子是請陰陽先生專門‘合算’過的,算好的。日子必須合生庚八字。另外,開臉的時辰及新娘坐的方向都有講究。請來為姑娘開臉的婦女必須是父母健在、夫妻成雙、兒孫滿堂的嬸娘或嫂子?!盵11]其次,發(fā)親前一晚的哭嫁,出嫁姑娘是在女性親屬的陪同下完成的,并在對哭中表達對親人的不舍和感激之情。但從出嫁姑娘角度來說,哭嫁仍是出嫁姑娘展現(xiàn)對親緣聯(lián)系的認同,并表達對親屬的感激之情的重要方式。
在哭嫁歌中,出嫁姑娘將感激和不舍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同時,她的父母及其他親屬也相應地展開相應的文化教育,以期出嫁姑娘能夠在出嫁后保持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品質(zhì),盡快適應婚后的新生活。例如,母親對出嫁姑娘道:“我的女兒吔!我的心肝呀!你要講禮要孝敬!千耐煩來萬耐心。公公婆婆重重喊,你要輕輕來答應。要體得到人家意,要順得到人家心。走路要看高和低,過河試水淺和深。做事要看好和歹,講話要分老和青。待人態(tài)度要和氣,兄弟姐妹要相親。冷茶冷飯你要吃,冷言冷語你要忍。勤勞苦做創(chuàng)家業(yè),起早睡晚身要勤。東家西家莫亂走,是非場中莫亂行。夫妻相愛要和順,要做敬夫女賢人。婆媳相敬又相愛,妯娌互助要互親。兄寬弟忍才和睦,姐親妹愛情義深。團結(jié)才能有力量,成事全靠人齊心。一家同心合了意,家發(fā)人發(fā)萬事興。安身立命有途徑,我兒莫忘要記清?!盵3]197-198可見,在哭嫁歌中,親人將生活的經(jīng)驗娓娓地傳遞給出嫁姑娘。這種傳遞,既是對出嫁姑娘的教誨以期她能夠適應婚后生活,更是家族親屬對土家族青年女性秉承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殷殷教導。
2.“自我”與“他者”的文化互動
“自我”和“他者”是文化人類學的一組相對概念。愛德華·薩義德認為:“每一種文化的發(fā)展和維護都需要一種與其相異質(zhì)并且與其相競爭的另一個自我(alter ego)的存在。自我身份的建構(gòu)……牽涉到與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構(gòu),而且總是牽涉到對與‘我們’不同的特質(zhì)的不斷闡釋和再闡釋。每一時代和社會都重新創(chuàng)造自己的‘他者’?!盵12]246由此可見,民族文化正是在“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文化互動傳承和發(fā)展的。依此反思,土家族哭嫁歌不但具有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意義,而且包含了土家族“自我”與“他者”的文化互動意義。具體而言,哭嫁歌的傳說及儀式中的“哭媒婆”具有典型性。他們從不同的層面揭示了這種文化互動關系。
土家族長期通過口頭流傳的方式繼承民族文化。因此,土家族哭嫁歌的起因大多以傳說故事而得到傳承。其中,有一種傳說充分展現(xiàn)了土家族與漢族間的文化聯(lián)系?!肮艜r候,一個土家姑娘被嫁到一戶漢族家里做媳婦。在結(jié)婚前夕,日夜不停地哭。父母問她為什么哭?她不回答。問她是不是哪樣嫁奩沒辦齊?她搖頭,表示不是?!髞硎畟€姊妹在一起了,邊勸邊哭,邊哭邊說,她才說出是因為嫁到漢族人家去了,不能再回到娘家來參加本民族的擺手活動,不能和姐妹們一起吹咚咚喹,唱竹枝歌,跳擺手舞了,才傷心得哭起來。她說出自己在婚前哭的原因后,本族父老兄弟在一起議定:姑娘出嫁前哭嫁,是對本民族有感情的表現(xiàn),仍然允許她回來參加每年的擺手節(jié)活動;但是姑爺(即女婿)則不允許參加本民族的擺手活動。”[3]171在這個傳說中,土家族哭嫁的起因是源于土家姑娘對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依戀,并表現(xiàn)出土家與漢人之間的文化差異。雖然口頭流傳具有變異性,但傳說故事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表征。因此,這個傳說不僅解釋了土家族哭嫁的起因,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土家族文化自身的傳承方式,以及土家族女兒如何通過哭嫁來實現(xiàn)民族文化認同,更鮮明地透露出土家族與“他者”文化的交融和互動過程。
“哭媒婆”,又稱“罵媒婆”,是土家族哭嫁儀式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學者結(jié)合土家婚姻的發(fā)展歷史,指出“哭媒婆”是土家族青年男女對封建婚姻的反抗。例如,羅中璽認為:“哭嫁歌本身就是一種不合理婚姻制度的產(chǎn)物。父母固然是封建婚姻的承擔著,但畢竟于自身有養(yǎng)育之深恩,加之于封建家長制的熏染,遷怒父母,難免遭眾人指責和奚落,視為不孝。所以,盡管女兒對包辦婚姻不滿而衍生出怨恨、憎惡,其聲控的對象主要不在父母,而是媒人。媒人是婚姻的牽線人、撮合者,是悲劇的制造者。所以,土家族姑娘出嫁時,唱哭嫁歌罵媒人是常見的事?!盵13]固然,這樣解釋土家族哭嫁歌中“罵媒人”環(huán)節(jié)的意義有一定合理性,但似乎將“哭媒人”看作土家與“他者”的文化互動更為合理。在唱詞中,出嫁姑娘表面上罵媒人,而實際上則是對出嫁后文化適應焦慮的表現(xiàn)。從土家族歷史看,“媒人”是改土歸流后才在土家族社會中涌現(xiàn)的?!懊饺恕背蔀闈h族文化的象征。因此,在“哭媒人”中,出嫁姑娘的“罵”與媒人的“勸”形成了互動,表現(xiàn)了土家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交融[14]。
參考文獻:
[1] 汪寧生.文化人類學調(diào)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2] 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義[M].張海洋,王曼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3] 陳廷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與婚禮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 譚徽在,胡祥華.土家女兒田心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5] 黃運海.江口縣快場鄉(xiāng)土家族婚俗[M]//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diào)查資料選編·土家族卷.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
[6] 尹旦萍.哭泣的新娘:土家族哭嫁的女性意義及當代變遷——基于埃山村的實證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
[7] 黃柏權,覃章厚,戴楚州,等.湘鄂西土家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8] BLAKE,F(xiàn)red. Death and abuse in marriage laments: THE curse of Chinese rides[J]. Asian Folklore Studies.
[9] 常鐘文.土家族哭嫁歌探究[J].文化視野,2009(5).
[10] 陳世聯(lián).文化認同、文化和諧與社會和諧[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3).
[11] 田明新.思南縣胡家灣、亭子壩土家族婚俗變遷調(diào)查[M]//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diào)查資料選編·土家族卷.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
[12] 愛德華·薩義德.東方學[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0.
[13] 羅中璽.土家族婚俗中的哭嫁與伴嫁——以黔東北土家族為例[J].時代文學,2010(1).
[14] 陳池華.土家族“哭嫁歌”的篇章解讀[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