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內(nèi)蒙古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急性肺血栓栓塞癥是一種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疾病。APTE臨床表現(xiàn)多樣,對APTE患者進行危險分層,有助于患者及時治療,并能改善預后。通過對臨床案例分析,考慮動脈血氣分析血氧分壓可對APTE患者進行早期危險分層,是APTE患者早期預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動脈血氧分壓在APTE病程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內(nèi)科收治的APTE患者16例。診斷標準參照文獻[1]。入選者中,男9例,女7例。年齡35至77(62±13)歲。根據(jù)動脈血氧分壓數(shù)值分為兩組,第1組動脈血氧分壓小于70mmHg,為5例。第2組動脈血氧分壓大于等于70mmHg,為11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集完整病史及詳細查體,行血氣分析,心電圖,心肌酶,D-二聚體,心臟彩超檢查。住院期間記錄臨床特征,并發(fā)癥及預后。
1.3 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表現(xiàn)比較:第1組和第2組呼吸困難為最常見的主訴,分別為5例(100%)和9例(81.81%),胸疼分別為3例(60%)和3例(27.27%),暈厥分別為2例(40%)和1例(9.09%),兩組胸疼和暈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輔助檢查指標比較:第1組心電圖SIQⅢTⅢ,右心室大及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率高于第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下表)。
2.3 高、中、低危APTE發(fā)生率,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比較 第1組高危2例(40%),中危3例(60%)。第2組中危3例(27.27%),低危8例(72.73%)。第1組心源性休克2例,第2組無心源性休克。第1組溶栓加抗凝治療2例,單純抗凝3例。第2組全部抗凝治療。兩組均無死亡病例。第1組高危、中危APTE發(fā)生率高于第2組,第1組心源性休克發(fā)生率高于第2組,兩組高危、中危APTE,心源性休克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輔助檢查指標比較
APTE是一種具有多種臨床表現(xiàn)的潛在致死性疾病。急性肺栓塞患者預后評價至關(guān)重要。尋找有效可行手段,及早、準確的篩查高?;颊撸墒惯@些患者從積極治療中更明顯獲益。
動脈血氧分壓的下降程度與肺栓塞的病死率密切相關(guān)。動脈血氧分壓是肺栓塞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據(jù)研究,當動脈血氧分壓<50mmHg時,是APTE住院病死率強有力的預測指標。本研究中,第1組高危及中危共5例(100%),而第2組高危及中危共3例(27.27%)。第1組無低危者,第2組低危者達8例(72.73%)。第1組高危、中危APTE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第2組。第1組低危發(fā)生率明顯低于第2組。第1組肺動脈高壓、心源性休克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第2組。以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動脈血氧分壓測定方法簡單,經(jīng)濟,作為有效可行的手段,可以進行及早篩查高危、中危及低?;颊?,指導治療,從而有利于患者在治療中獲益。鑒于本資料病例較少,動脈血氧分壓對APTE的臨床價值尚待進一步研究。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