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娟
你也許想不到,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閱覽室是臺階式的,就像中國劇場的座位排列方式,而圖書館兩側(cè)墻體和頂部都是網(wǎng)格式的,且網(wǎng)格大小相等,網(wǎng)格的橫向和豎向都是直線的。洪堡大學圖書館建成這樣,還有一個故事。
當初,學校的圖書館和其他學校并沒什么不同,也是平面式的。中午,有著寬大落地窗的閱覽室里陽光普照,很多來此看書的學生被暖融融的陽光照著照著就睡著了。在圖書館里,為了不打擾他人,學生是不能定鬧鐘的。當學生因為無法叫醒自己而耽誤閱讀,向?qū)W校提出抗議后,學校也采取了很多解決措施,如在圖書館的墻壁上張貼勵志標語,鼓勵學生珍惜時間;如安排圖書保管員及時提醒學生,但效果都不佳。為了平息學生的抗議,給學生更好的閱讀空間,學校決定重新建造一座圖書館。
洪堡大學的理念是崇尚自由,帶著這個思想,學校找到了當時著名的建筑師杜德勒。接受了任務(wù)的杜德勒開始構(gòu)思他心目中圖書館的樣子,本來設(shè)計一個圖書館并不是件難事兒,可是學校有了讓學生不打盹兒的要求,這就讓杜德勒很是苦惱。
有一天,他去劇場看瓦格納的著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演員的精彩演出深深吸引了杜德勒,他沉浸其中,而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也激發(fā)了演員的表演熱情。杜德勒若有所思:觀眾在看表演,而在臺上的演員眼里,觀眾也是“表演者”啊,只有觀眾熱情高漲,演員才有激情來表演。場上的演員不正是學生要閱讀的“書”嗎?廣大莘莘學子看書的時候不也扮演著“表演者”和“觀看者”的雙重角色嗎?他的圖書館設(shè)計理念一下子像火花一樣閃現(xiàn)出了。
當晚回到家,他就按照劇場的樣式設(shè)計出了圖書館閱覽室的平面圖,并根據(jù)圖書館的特點對部分細節(jié)進行了修改。杜德勒把圖書館的閱覽空間當作一個公共的舞臺,打破了傳統(tǒng)以獨立空間為主的設(shè)計,采用層層退臺的形式,宛如影劇院或者是音樂廳里面的坐席,而身處圖書館的莘莘學子,永遠是這出戲劇的“觀看者”和“表演者”。閱覽室的桌椅擺放也很有特點,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恰到好處,約有1.5米,這樣既不浪費空間,又不顯得緊湊。由于是階梯層次,整個閱覽室給人視野開闊的感覺,當閱讀累了的時候,學生可以抬頭向前方遠眺一下。墻體和天花板都是一樣的網(wǎng)格模式,天花板在網(wǎng)格間鑲嵌了玻璃。這樣,閱覽室的采光效果就很好,可以節(jié)省很多電能。杜德勒的獨特設(shè)計,得到了學校負責人和學生的好評。如今,這座名字叫威廉格林兄弟圖書館的建筑是全歐洲最大的開架圖書館。
洪堡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不需要閱讀證件,這表示圖書館從不拒絕任何人進入閱讀,即便是恐怖分子也可以,只要接受安檢,放下槍炮之類的兇器。
既是“觀看者”,又是“表演者”的莘莘學子,每天都會暢游在圖書館這座知識的海洋里,而他們也在知識的階梯中,沐浴著藝術(shù)、文學、建筑等各個領(lǐng)域的精華,一步一個臺階地走向?qū)W術(shù)的頂峰。學習的時候,不再打盹兒的學生親切地稱這座圖書館為“令人無法打盹的圖書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