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奇
【摘 要】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學校的生源情況愈加復雜,隨著城市化的加劇,此類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本文就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fā)大家的關(guān)注與思考。
【關(guān)鍵詞】學習型 間歇型 棄學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5
由于筆者所教學科特點,化學只在初三開設(shè),因此我常年教初三畢業(yè)班,接觸到的全是即將畢業(yè)的初三學生。另外,我校地處城鄉(xiāng)接合處,打工子女、務農(nóng)子女、離異子女多、情況比較復雜,學生一年一變流動性大,但我認為目前我校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三極分化。
每年新學期開學接手新初三,無論教幾個畢業(yè)班,一開始授課就會發(fā)現(xiàn)每班都有十幾名多的甚至二十幾名學生根本棄學不學了,每天來了幾乎不拿書本出來,就是拿出來也一點不看,屬棄學型學生。另外有一部分學生,大概十幾名左右,屬于時而學時而不學,書本拿出來跟著學,跟著聽,但不能堅持時間長,有的是堅持幾天再休息幾天或者一堂課中時而學時而不學,屬間歇型學生。還剩一部分學生無論自己學習成績好壞,無論什么時候上課,都會很認真的專注的聽講學習,課后獨立完成作業(yè),把學習當成很重要的一件事,無論是主動的學,還是被動的,都在積極的學習,屬學習型學生。
解決這三極分化的問題,情況也不一樣,最好解決的是學習型學生,本來這些學生就能主動的學習,平時多注意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適當?shù)慕o予一些心理指導不會讓老師太費心。但是偶爾也會有突發(fā)事件,例如有好幾屆都是年段學習上頂尖的學生,到初三后期壓力太大學習成績進入瓶頸期,無法突破,想不通情緒低落,認為自己不行了,考不上理想的學校了,甚至連續(xù)幾天鬧情緒、哭、不上學等,這時我們課任教師包括班主任都會齊心協(xié)力的給學生做工作,進行情緒疏導,講每年的中考情況,讓學生打消顧慮,重新豎立信心,平靜下來,以輕松的心情重新投入到備考中,而且好多這樣的學生最后中考成績都非常理想。其他學習型學生也有類似的問題,壓力太大,覺的自己不行了,沒希望了,所以平時中我們經(jīng)常隔一段時間,尤其下學期中考沖刺階段,會給學生適當?shù)淖鏊枷牍ぷ?,讓他們調(diào)整心態(tài),緩解壓力,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中考。學習型中最難解決的是一部分學生認為考學沒用,就是將來考上大學了,也找不到工作,考學沒用,還不如早點工作,這部分學生工作有難度,幾乎每屆都會出現(xiàn)一、二名這樣的學生,尤其讓班主任費心,學生學幾天,好幾天,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有時根本不來上學,我們學校教師會家訪做學生工作,與學生家長一起努力來做學生工作,到校后課任教師也會做工作,因此掉隊的學生微乎其微,此類型的學生百分之九十會考入自己理想的學校。
間歇型的學生,意志力不夠堅強,思想不穩(wěn)定,學習目標也不明確,一部分受家長壓力學習,一部分是自主學習,另一部分是憑興趣有選擇學習,但這部分學生都是要升學,要升入高中的,我們不會輕易放棄一名學生,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有問題就及時找談心,經(jīng)常給他們樹立信心,做愛的教育,從思想上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思想教育比學習教育跟更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小事做起,愛自己、愛家長、愛同學、愛學校,再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告訴學生堅持就是勝利,最后這部分學生會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公費考入高中,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chǔ)差,偏科等問題沒能如愿。
最難解決的是棄學型學生,這部分學生每天無所事事,思想空虛,組織紀律性差,家長多數(shù)不管,但也有一半左右是要升學,不但自己不學,約束自己的能力也差,個別學生還經(jīng)常違反課堂紀律,不違反的少,思想上難教育。一名棄學生竟公開說:“課堂是學生的樂園,教師的墳墓”,一度正常授課都難以維持,班主任想盡了辦法,我們課任教師也齊心應對,什么方法都用了,經(jīng)過三、四個月后,這名學生才有所收斂,課堂上我們才可以正常上課。這樣的學生為數(shù)不多,大部分學生是小打小鬧,老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會奏效,時間長了,這部分學生還會再犯,不能長久,但教師比較好控制。但指望這部分學生學習是徒勞的,這些年這部分學生一個都沒有進入到前兩種類型的,能做到學生的本分,不違反學生守則就已經(jīng)很好了。這種學生學習上根本不用要求,每天就是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違反紀律就可以了,如果能有集體觀念,為大家服務,為集體出力就屬于好樣的了。
總之,三種類型的學生,情況不同,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解決辦法也不一樣,偶爾學習型的學生也會有違反紀律、頑皮的學生,但畢竟是個例。學生是流動的,每年每屆情況還不盡相同,校與校的情況也不同,需要我們教者要不斷摸索,探究,學習,找到合適的更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