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暢
實現學生身心素質和諧地、充分地、自由地發(fā)展,必須給學生提供較多的時空,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所以,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減輕負擔并不是不要負擔,也不是簡單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的減少,而要適當,那就要做到教師精講,學生多得,達到優(yōu)化教育活動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基本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英語教學優(yōu)化結構課堂效益多年來,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考試內容決定教學的內容,以提高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教育教學管理的宗旨,教師搞題海戰(zhàn)術,滿堂灌,負擔過重,學生死記硬背,得不到全面發(fā)展。為此,我們必須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它是實行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也是實行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以往由于學生受滿堂灌、死記硬背的影響,造成了素質上的低能,自己不會學習,不會思考。以致于在學習過程中,師生雙方都感到吃力,學生厭學現象普遍。而現在要實施素質教育,師生的觀念都要進行轉化,關鍵是優(yōu)化教育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質量。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的每堂課有教學目標,而學英語的總的教學目標是要把掌握英語、發(fā)展智力、發(fā)展情意、文化教育幾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掌握英語是實施目標的基礎,它主要是依靠英語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它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知識,基本訓練和初步運用。基礎知識的基本特點是了解、辨別、記憶、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等具體的單項語言知識;基本訓練則是把所學的基礎知識用于人為設置的情景或練習中,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而初步運用則是掌握知識的目的,它要求學生能在新的情景中初步運用語言知識,自由表達思想和交流新信息,掌握英語的三個層次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三者相輔相成,前一層是后一層的基礎,后一層是前一層的提高,了解→操練→運用這個過程具體體現為學生逐步脫離由教師、教材的控制到部分控制直到少或完全不受控制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素質提高的過程,而發(fā)展智力,發(fā)展情意,文化教育三個部分,主要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然滲透來完成的,可見掌握英語的重要性。
二、重視課堂教學
前面提過,掌握英語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課堂教學集中體現了外語教學的指導思想、原則、過程和方法的體系,所以教師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是重中之重。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知識為主,而現代英語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貫徹積極學習的精神,發(fā)揮學生主人翁的態(tài)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是師生協調的積極的能動反映過程,它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英語課堂教學要創(chuàng)造師生和諧、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減少情感憂慮心態(tài)的阻礙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一環(huán)上,教師可采用身體姿勢、實物、聲像直觀、言語描述情景、社會自然情景等方法來烘托課堂氣氛。
課堂的具體教學結構應分以下幾個:
1.組織教學
組織教學的作用是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好精神和物質準備,以便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組織教學貫徹課堂教學始終,它對保證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一開始上課,就起著主要的作用,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組織教學的主要內容。
2.檢查復習
檢查是了解學生掌握英語程度,獲得反饋信息的手段,復習則是鞏固知識,溫故而知新的手段,檢查復習要有重點,主要選擇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所學知識。
3.傳授新知識進行新技能訓練
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循循善誘,充分利用社會語言情景,新舊知識聯系,指導學生積極主動的獨立觀察、思維,積極參與訓練,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知識和培養(yǎng)技能。
4.鞏固新知識,培養(yǎng)運用能力
這是一堂課的關鍵,課堂成功與否就在于學生是否能運用所學的新知識,教師應耐心細致地采取各種方法,從而使絕大部分學生能運用新知識。
5.布置家庭作業(yè)
從以上課堂結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堂課可以分成四個基本階段:
(1)感知階段。這是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觀察力的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鮮明、生動和真實的實物、圖片、幻燈直觀教具的視覺形象來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果。
(2)理解階段。學生能聽懂別人所講的話和看懂別人所寫的書面文字記述,同時也要理解本堂課的語法和日常用語。
(3)鞏固知識階段。學生通過記憶、回憶等過程把所學的知識保持在大腦中,教師應采取各種復習方法來提高學生記憶英語的效果。
(4)運用知識階段。學習英語的目的就在于聽、說、讀、寫運用,知識如果不運用就會成為僵死的知識,運用知識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只有加強知識的運用,才能完成教學規(guī)定的任務。上述四個階段是一個辯證的統(tǒng)一體,教師只有了解四個階段循序漸進的特征,才能實現自己的組織教學,完成教學任務。
三、選擇合適的課堂操練方式
操練方式關系到課堂結構和效益,最終反映到整體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操練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就象是木柴與火的關系。如果木柴搭得合理,火焰將越高,溫度就會升高,氣氛就會越來越好;反之,木柴搭得不合理,火焰就可能會熄滅。操練方式就如同搭木柴架子。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課堂操練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1.同伴輔導法
同伴輔導法,也叫“同齡伙伴輔導法”:即同一班內優(yōu)等生對后進生進行幫教,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輔導作用。掌握字母是學英語中關鍵的一步,它不僅要求掌握其字母的筆順、格式,而且更應掌握其正確的讀法與寫法。實踐證明“同伴輔導法”,既能提高學生的效益,又能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小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好,接受能力也比較快。一課的小對話很快就能掌握,但遺忘也比較快。如果兩三天不去看,他們可能會全都忘記。因此,為了鞏固對話,早自修時我一般都采用“同伴輔導法”,以同伴的朗讀來帶動其他同學,同時教師在旁邊巡邏,隨時指導各小組的朗讀情況。
2.集中目標與實物操練法
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課堂的氣氛很重要。小學生的自律性比較差,如果總是按照同一模式進行操練,他們可能會覺得沒趣。集中目標操練法的引用,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小學生剛接觸英語,他們的新鮮感非常強,很想知道身邊一些物體的說法。在上蘋果、梨、香蕉等水果類時,我拿了各種水果去上課,學生情緒非常高。實物操練法,我認為一則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二則也增強了課堂氣氛。
為了達到所提出的英語教學目標,除重視課堂教學外,教師尚采取盡量用英語上課、有利糾正錯誤、寓思想教育于課堂教學中等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促進學生素質的根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