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的志愿軍老兵曹秀湖在寒風里等待了5個多小時,只為了再看戰(zhàn)友們一眼。這一天,韓國運送437具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并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60年的生死相隔,故國遠離,終于在這一天重聚在深情的目光里。
(武漢)賈代騰飛 攝影報道
2014年3月28日清晨,沈陽,風呼呼地刮著,天氣還有些冷。85歲的曹秀湖扶著一根水泥電線桿,站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口的警戒線外,默默地等待著。
1950年,曹秀湖作為第一批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在66軍197師任救護兵。今天,他從二十多公里外趕來,一個人在這里站了5個多小時,只為了再看當年的戰(zhàn)友們一眼。這一眼,他已經等了足足60年。
下午1時,運送烈士遺骸的車隊緩緩駛來,老人脫帽注目,眼淚簌簌下落。目送戰(zhàn)友們魂歸故土,他轉身默默離去?;丶业穆飞希菞l熟悉的線路,他居然把車給坐反了,花了3個小時才到家。
曹秀湖出生在沈陽市東陵區(qū)高坎鎮(zhèn)舊站村,4歲就沒了母親,父親是個打鐵匠。他14歲時,一支部隊經過家鄉(xiāng)?!白甙?,跟我們干革命!”一聲招呼,當時還不及槍高的他,就告別父親,跟著部隊走了。
他先是在偵察連隊當通信兵,后來被安排到衛(wèi)生隊當衛(wèi)生員。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隨部隊攻四平、圍長春,后來進關參加了平津戰(zhàn)役?!按蟛筷牽琰S河、過長江,一直打到廣西。我所在的那個師留在了北京,保衛(wèi)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辈苄愫湴恋卣f。
老人戎馬一生,對許多細節(jié)都記得特別清楚。他回憶:有一天,朱德老總向他們走來。他立馬行了護槍禮,但是對面哨兵卻行的是舉槍禮——“因為他是國民黨軍隊整編進來的,當時全軍的禮儀都還沒來得及統(tǒng)一呢?!?/p>
另一件令曹秀湖終身驕傲的事情,就是在開國大典時,他在陸軍步兵方陣里,邁著正步走過了天安門。他說,接受毛主席朱老總的檢閱,是那個年代一個士兵最大的榮譽。
六十多年過去,曹秀湖依然記得入朝戰(zhàn)爭發(fā)動的那一天。那是1950年的一個下午,曹秀湖所在的部隊正在收稻子。忽然一聲緊急集合,所有士兵立刻歸隊?;厝ゲ虐l(fā)現(xiàn),四兩一個的饅頭,都蒸好了,每人發(fā)了三個,就全部拉上了“悶罐”火車。
火車一直開到了丹東。過了江,戰(zhàn)斗就打響了。
曹秀湖當時是醫(yī)務兵,跟著戰(zhàn)友們沖鋒陷陣,血里火里滾了不知幾趟。一年多后,作為第一批入朝的隊伍,他們被后續(xù)部隊替換下來。曹秀湖回到家鄉(xiāng)衛(wèi)生院,當起了防疫員。而跟他一起上前線的兩個同鄉(xiāng),都犧牲在了朝鮮。
1955年,曹秀湖認識了現(xiàn)在的老伴兒陳長英。陳奶奶說起他,至今還有一肚子“怨氣”:“當年三個公社的防疫,天花、水痘這些大大小小的病,他都管,就是不管家里的事兒。”
工作37年之后,曹秀湖離休了。閑不住的他,向領導申請了新的“革命任務”,到東陵——一座烈士陵園去義務守陵。
東陵位于天柱山腳下,里面安葬著494名烈士,其中無名烈士320人,包括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中犧牲的革命先烈。
老人剛到這里時,每天要騎自行車往返兩個多小時。沒過幾天,他干脆把行李卷搬了過來,住在陵園里。
曹秀湖在陵園門外土道邊種上了樹,在園內栽上了花草。后來他把老伴也接來了,兩人一塊侍弄草木,打掃衛(wèi)生,一晃就是11年。
后來,領導念著老人年齡實在太大了,就讓別人替了他。曹秀湖舍不得。他說:“我跟他們在一起,心里頭真的很踏實?!?/p>
這次聽說戰(zhàn)友遺骨歸鄉(xiāng),老人說什么也要去看看。遠遠地看到了,也就默默地離開了,什么也不說。迄今,曹秀湖老兩口住在一間子女湊錢買的動遷房里,六十多平方米的小房,被老兩口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拔覀儼徇^七次家,后來兒子女兒湊了點兒錢,才給買了現(xiàn)在這間房子。年紀大了,別人不愿意租房給你,怕死在里面,晦氣?!标惸棠陶f。
從槍林彈雨里闖過來的老人,此時輕言細語地安慰著老伴:“這不咱國家有困難嗎?領導說了,那6萬多塊錢的住房補貼就要下來了,我們再等等,再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