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芳
有人說:教學方案應當是外出旅行時的指南針,而不是有固定路線和時刻表的火車。一堂語文課的價值不僅在于教材內容本身,還更應該關注課堂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學生,關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節(jié)外生枝的自主生成現象,為錯綜復雜的生成資源做“加減乘除”。
一、等一等,為看似錯誤的回答做“加法”
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認真傾聽,發(fā)現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chuàng)意。
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小池塘》第二小節(jié)時,我這樣引導:“小池塘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它白天呀,晚上呀,都望著天上,日日夜夜,天上的景色都映在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了。小朋友們,你從這只美麗的大眼睛里看到了什么?”學生有的說看到了白云,有的說看到了太陽、月牙、星星,還有一個學生站出來說:“我還看見了白鵝?!痹拕傉f完,大家急喊:“錯了錯了,不是‘白鵝是‘白云?!睂W生的找茬讓這位從不發(fā)言的學生不知所措起來,但我卻敏銳地發(fā)現了這個動態(tài)資源。我沒有急于完成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是溫和地對這位學生說:“你為什么說小池塘看到白鵝了呢?”他遲疑了一會兒,說:“因為我覺得白云倒映在小池塘里可像白鵝啦!雪白雪白的?!甭犕晁慕忉?,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其他學生也紛紛鼓掌。
原來,語文課堂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答案背后的智慧。因此,對待學生看似錯誤的回答,教師更要多一分耐心,多一點呵護,為學生的成長做“加法”。
二、比一比,給節(jié)外生枝的奇思妙想做“減法”
課堂教學中,信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這就需要我們隨時做出準確的判斷,給在對話碰撞中產生的奇思妙想做“減法”,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教學的新契機。
在教學《雨點》一課漸近尾聲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放學后我想去看看小雨點?!边@個節(jié)外生枝的奇思妙想引發(fā)了一連串的奇特創(chuàng)意。學生們有的說要畫一畫可愛的小雨點,有的說要把這首兒歌讀給小雨點聽,有的說要到花壇里去看一看雨點在干什么……于是,我讓學生回家后觀察雨點:看看這些調皮的小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會給大自然帶來哪些奇妙的變化?我很慶幸我用“合理的減法”處理了課堂收尾的節(jié)外生枝。果然,第二天,極富想象力、充滿童趣的話語從學生們快樂的小嘴里蹦了出來:雨點跳到屋頂上,在調皮地唱歌;雨點掉進草叢里,在和小草說話;雨點落到小朋友身上,在和小朋友捉迷藏……稍加潤色,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小詩也出爐了:雨點落進田野里,滋潤了莊稼,雨點降在池塘里,喚醒了青蛙,雨點落到樹梢上,染綠了柳芽,雨點落到果園里,點紅了桃花……
三、換一換,為看似干擾學習的信息做“乘法”
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偶發(fā)事件,很多教師將這些偶發(fā)事件視之為課堂的最大干擾。如果我們換一種視角,把它當做資源加以利用,就能讓這些課堂信息為語文教學做“乘法”。
一天下午,我的語文課剛上了一半,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安靜上課的學生也騷動起來,眼睛不時瞟向窗外,思緒早就飛出了教室。于是,我順水推舟,停下來與學生一起欣賞窗外的景象。學生們看到我也和他們一樣“貪玩”,就放開膽子,走下座位,自由地觀察雨中的小草、鮮花。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還興致勃勃地唱起了歌。學生們情不自禁地說著、笑著:“小雨真好??!”“呀,柳樹發(fā)芽了?!薄疤一妹煤攘怂欢ㄩ_花了?!薄靶〔莸艿芸诳柿税?!”“小青蛙一定在荷葉上跳來跳去了?!薄拔蚁?,小蜜蜂一定到樹葉下躲雨了吧?!薄靶『隙ㄔ诨ㄏ峦嫠D?!”……一句句美妙的語言從他們嘴里蹦出來,這都是一場突然降臨的小雨帶來的妙處!
換一種角度就換一種風景。課堂中看似干擾教學的信息非但沒有干擾學習,反而使學生欣喜萬分,更重要的是,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說話力。
四、引一引,給看似無價值的提問做“除法”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時學生并不會順著教師的思路走,他們會旁逸斜出,南轅北轍。面對這些“歧路動態(tài)資源”,如果教師細心體會,藝術處理,課堂必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比如,支玉恒老師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jié)》最后一節(jié)時,許多學生都陶醉在潑水節(jié)的歡樂氣氛中,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現在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少了,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要潑掉許多水,這不是在浪費水資源嗎?”這一問題顯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課堂氣氛和教學節(jié)奏顯然被這“不和諧”的音符打亂了。這時,支老師卻對這位學生大加稱贊,并請學生們再讀全文,思考:潑水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槭裁刺貏e高興?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義呢?學生們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后明白了,這清潔的水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資源,還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它象征著尊敬、友愛和祝福。
教師利用課堂中的“歧路動態(tài)資源”,“除”去了學生心中的疑問,辯出了文字縫隙里的含義,這樣的引導使課堂教學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是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通道和美麗風景的旅行……所以,面對語文課堂的生成,我們不妨耐心等一等,用心比一比,換一份心情,多一份肯定,為有效語文教學做好“加減乘除”!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