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賀
一、力的基本概念
例1 (2013年山東省菏澤市中考題)如圖1所示,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圖1
A.魚線對魚竿的拉力使釣魚竿發(fā)生形變
B.瓶對海綿的壓力使海綿發(fā)生形變
C.球拍對乒乓球的作用力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方向
D.腳用力踢足球時,能使足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A和B選項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C選項中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D選項中用力使足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這是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不能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答案 D。
點評 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由慢變快,由快變慢,改變運動方向(轉(zhuǎn)彎),都是運動狀態(tài)改變。要實現(xiàn)運動狀態(tài)改變,物體不受到力的作用是不可能的。
例2 (201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題)如圖2所示,用手指壓圓珠筆芯使它彎曲,同時手指感到疼痛,這個實驗不能說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解析 圓珠筆芯彎曲,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圓珠筆芯受到了手指施加的力。同時手指感到疼痛,說明手指受到了力,這個力是圓珠筆芯施加的。以上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也說明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圓珠筆芯彎曲,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但這與圓珠筆芯形狀的變化和手指感到疼無關(guān)。
答案 D。
點評 試題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識,是力學的基本概念或規(guī)律,同學們應牢記。
二、彈力
例3 (2013年云南省中考題)小明觀察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由此他猜想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拉力成正比。為了驗證猜想,小明決定進行實驗。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如圖3中所示的一根兩頭帶鉤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重力已知)、鐵架臺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進行實驗后小明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數(shù)據(jù)明顯錯誤的是第_____次實驗。
■
■
(2)去除錯誤的一組數(shù)據(jù),在圖4中作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guān)系曲線。
(3)由圖像可驗證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的(填“正確”或“錯誤”)。
(4)小華認為實驗中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他的做法是:用彈簧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出,你認為用彈簧測力計好,還是用鉤碼更好一些?答: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需要測量彈簧的伸長量和拉力,測量彈簧的伸長量就需要刻度尺;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容易看出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越長,因此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2)圖像中橫坐標表示彈簧受到的拉力,縱坐標表示彈簧的伸長量,利用描點法就可以畫出圖像。(3)從圖像看出,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是正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說明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剛的猜想是正確的。(4)實驗中,如果用彈簧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盡管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出,但是彈簧測力計難控制,施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難以控制,彈簧的伸長量難以確定,因此還是用鉤碼好些。
答案 (1)刻度尺;4。(2)如下圖。(3)正確。(4)用鉤碼更好;彈簧測力計較難控制,施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難以控制,彈簧的伸長量不易確定。
■
點評 試題以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為載體,考查了器材的選取、圖像的繪制、數(shù)據(jù)分析等實驗能力,也有對科學探究中評估能力的考查,綜合性較強,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予以重視。
三、重力
例4 (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題)如圖5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長木片上,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下列對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對它的支持力
B.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點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點
解析 羽毛放置在長木片上,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羽毛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從圖片看出,是羽毛上的a點與長木片接觸,所以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點。
答案 D。
點評 本題給出了確定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一種思路。硬棒支起物體,如果物體能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則物體與硬棒接觸的點即為物體重心。
例5 (2013年河南省中考題)“神舟”號飛船發(fā)射成功,中國人的“登月夢”指日可待。已知月球上的物體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月球上物體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呢?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員,駕駛飛船到達月球,請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1)要完成實驗,除需要若干個質(zhì)量均為50 g的鉤碼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______ 。
(2)請你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畫在下面的虛線框內(nèi)。
■
(3)測量結(jié)束后,你如何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 請說出一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實驗需要多次測量,其目的與“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的目的___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 (1)在月球上物體同樣受到重力,測量重力用彈簧測力計。(2)表格應體現(xiàn)重力、質(zhì)量、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而且實驗次數(shù)不能少于三次。(3)作出G-m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重力G與質(zhì)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4)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結(jié)論的普遍性,減小偶然性。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的目的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答案 (1)彈簧測力計。(2)如下表:
■
(3)作出重力和質(zhì)量的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計算出重力G與質(zhì)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4) 不同。
點評 通過探究“月球上物體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的問題,考查了同學們的多種實驗能力,同學們應注意學習、掌握。
一、力的基本概念
例1 (2013年山東省菏澤市中考題)如圖1所示,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圖1
A.魚線對魚竿的拉力使釣魚竿發(fā)生形變
B.瓶對海綿的壓力使海綿發(fā)生形變
C.球拍對乒乓球的作用力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方向
D.腳用力踢足球時,能使足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A和B選項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C選項中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D選項中用力使足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這是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不能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答案 D。
點評 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由慢變快,由快變慢,改變運動方向(轉(zhuǎn)彎),都是運動狀態(tài)改變。要實現(xiàn)運動狀態(tài)改變,物體不受到力的作用是不可能的。
例2 (201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題)如圖2所示,用手指壓圓珠筆芯使它彎曲,同時手指感到疼痛,這個實驗不能說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解析 圓珠筆芯彎曲,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圓珠筆芯受到了手指施加的力。同時手指感到疼痛,說明手指受到了力,這個力是圓珠筆芯施加的。以上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也說明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圓珠筆芯彎曲,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但這與圓珠筆芯形狀的變化和手指感到疼無關(guān)。
答案 D。
點評 試題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識,是力學的基本概念或規(guī)律,同學們應牢記。
二、彈力
例3 (2013年云南省中考題)小明觀察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由此他猜想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拉力成正比。為了驗證猜想,小明決定進行實驗。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如圖3中所示的一根兩頭帶鉤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重力已知)、鐵架臺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進行實驗后小明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數(shù)據(jù)明顯錯誤的是第_____次實驗。
■
■
(2)去除錯誤的一組數(shù)據(jù),在圖4中作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guān)系曲線。
(3)由圖像可驗證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的(填“正確”或“錯誤”)。
(4)小華認為實驗中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他的做法是:用彈簧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出,你認為用彈簧測力計好,還是用鉤碼更好一些?答: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需要測量彈簧的伸長量和拉力,測量彈簧的伸長量就需要刻度尺;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容易看出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越長,因此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2)圖像中橫坐標表示彈簧受到的拉力,縱坐標表示彈簧的伸長量,利用描點法就可以畫出圖像。(3)從圖像看出,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是正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說明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剛的猜想是正確的。(4)實驗中,如果用彈簧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盡管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出,但是彈簧測力計難控制,施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難以控制,彈簧的伸長量難以確定,因此還是用鉤碼好些。
答案 (1)刻度尺;4。(2)如下圖。(3)正確。(4)用鉤碼更好;彈簧測力計較難控制,施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難以控制,彈簧的伸長量不易確定。
■
點評 試題以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為載體,考查了器材的選取、圖像的繪制、數(shù)據(jù)分析等實驗能力,也有對科學探究中評估能力的考查,綜合性較強,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予以重視。
三、重力
例4 (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題)如圖5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長木片上,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下列對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對它的支持力
B.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點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點
解析 羽毛放置在長木片上,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羽毛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從圖片看出,是羽毛上的a點與長木片接觸,所以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點。
答案 D。
點評 本題給出了確定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一種思路。硬棒支起物體,如果物體能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則物體與硬棒接觸的點即為物體重心。
例5 (2013年河南省中考題)“神舟”號飛船發(fā)射成功,中國人的“登月夢”指日可待。已知月球上的物體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月球上物體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呢?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員,駕駛飛船到達月球,請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1)要完成實驗,除需要若干個質(zhì)量均為50 g的鉤碼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______ 。
(2)請你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畫在下面的虛線框內(nèi)。
■
(3)測量結(jié)束后,你如何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 請說出一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實驗需要多次測量,其目的與“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的目的___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 (1)在月球上物體同樣受到重力,測量重力用彈簧測力計。(2)表格應體現(xiàn)重力、質(zhì)量、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而且實驗次數(shù)不能少于三次。(3)作出G-m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重力G與質(zhì)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4)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結(jié)論的普遍性,減小偶然性。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的目的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答案 (1)彈簧測力計。(2)如下表:
■
(3)作出重力和質(zhì)量的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計算出重力G與質(zhì)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4) 不同。
點評 通過探究“月球上物體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的問題,考查了同學們的多種實驗能力,同學們應注意學習、掌握。
一、力的基本概念
例1 (2013年山東省菏澤市中考題)如圖1所示,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圖1
A.魚線對魚竿的拉力使釣魚竿發(fā)生形變
B.瓶對海綿的壓力使海綿發(fā)生形變
C.球拍對乒乓球的作用力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方向
D.腳用力踢足球時,能使足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A和B選項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C選項中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D選項中用力使足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這是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不能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答案 D。
點評 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由慢變快,由快變慢,改變運動方向(轉(zhuǎn)彎),都是運動狀態(tài)改變。要實現(xiàn)運動狀態(tài)改變,物體不受到力的作用是不可能的。
例2 (201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題)如圖2所示,用手指壓圓珠筆芯使它彎曲,同時手指感到疼痛,這個實驗不能說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解析 圓珠筆芯彎曲,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圓珠筆芯受到了手指施加的力。同時手指感到疼痛,說明手指受到了力,這個力是圓珠筆芯施加的。以上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也說明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圓珠筆芯彎曲,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但這與圓珠筆芯形狀的變化和手指感到疼無關(guān)。
答案 D。
點評 試題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識,是力學的基本概念或規(guī)律,同學們應牢記。
二、彈力
例3 (2013年云南省中考題)小明觀察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由此他猜想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拉力成正比。為了驗證猜想,小明決定進行實驗。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如圖3中所示的一根兩頭帶鉤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重力已知)、鐵架臺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進行實驗后小明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數(shù)據(jù)明顯錯誤的是第_____次實驗。
■
■
(2)去除錯誤的一組數(shù)據(jù),在圖4中作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guān)系曲線。
(3)由圖像可驗證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的(填“正確”或“錯誤”)。
(4)小華認為實驗中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他的做法是:用彈簧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出,你認為用彈簧測力計好,還是用鉤碼更好一些?答: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需要測量彈簧的伸長量和拉力,測量彈簧的伸長量就需要刻度尺;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容易看出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越長,因此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2)圖像中橫坐標表示彈簧受到的拉力,縱坐標表示彈簧的伸長量,利用描點法就可以畫出圖像。(3)從圖像看出,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是正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說明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剛的猜想是正確的。(4)實驗中,如果用彈簧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盡管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出,但是彈簧測力計難控制,施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難以控制,彈簧的伸長量難以確定,因此還是用鉤碼好些。
答案 (1)刻度尺;4。(2)如下圖。(3)正確。(4)用鉤碼更好;彈簧測力計較難控制,施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難以控制,彈簧的伸長量不易確定。
■
點評 試題以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為載體,考查了器材的選取、圖像的繪制、數(shù)據(jù)分析等實驗能力,也有對科學探究中評估能力的考查,綜合性較強,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予以重視。
三、重力
例4 (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題)如圖5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長木片上,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下列對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對它的支持力
B.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點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點
解析 羽毛放置在長木片上,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羽毛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從圖片看出,是羽毛上的a點與長木片接觸,所以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點。
答案 D。
點評 本題給出了確定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一種思路。硬棒支起物體,如果物體能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則物體與硬棒接觸的點即為物體重心。
例5 (2013年河南省中考題)“神舟”號飛船發(fā)射成功,中國人的“登月夢”指日可待。已知月球上的物體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月球上物體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呢?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員,駕駛飛船到達月球,請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1)要完成實驗,除需要若干個質(zhì)量均為50 g的鉤碼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______ 。
(2)請你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畫在下面的虛線框內(nèi)。
■
(3)測量結(jié)束后,你如何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 請說出一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實驗需要多次測量,其目的與“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的目的___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 (1)在月球上物體同樣受到重力,測量重力用彈簧測力計。(2)表格應體現(xiàn)重力、質(zhì)量、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而且實驗次數(shù)不能少于三次。(3)作出G-m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重力G與質(zhì)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4)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結(jié)論的普遍性,減小偶然性。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的目的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答案 (1)彈簧測力計。(2)如下表:
■
(3)作出重力和質(zhì)量的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計算出重力G與質(zhì)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4) 不同。
點評 通過探究“月球上物體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是否成正比”的問題,考查了同學們的多種實驗能力,同學們應注意學習、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