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萍
“快樂課堂”是指創(chuàng)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的教學個性化、民主化的氛圍,將課堂教學過程變成是生生、師生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學生快樂學習、人格完善、發(fā)展能力的過程,最終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快樂課堂”的高效模式。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關注課堂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一、營造快樂氛圍,讓課堂充滿愛
所謂快樂氛圍就是學生樂于接受,感到輕松的課堂氣氛。小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再加上沒有語言使用環(huán)境很可能影響學習效果。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必須結(jié)合其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學生認知行為的外部環(huán)境。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不是拘謹?shù)?,而是顯示自己個性,展示自我才能的平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從教室的布置、教具的準備、教學語言的使用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上下工夫。教師要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時刻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學生,還要以一個朋友的姿態(tài)平等地處理師生關系。如在口語訓練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一個班級的學生不可能一個層次,因此,在提問題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在表現(xiàn)中感受到快樂。毋庸置疑,我們經(jīng)??吹讲簧俳處熈晳T提問一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即使有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多次舉手,都視而不見,試想這樣的教學會給學生多大的傷害。教師的教態(tài)親切,他的每個動作都會流露出對學生的喜愛,是針對每一個學生而存在的。使所有學生的情緒自然、活躍,能隨著教師的教學表現(xiàn)出樂學的狀態(tài)。
二、美中享樂,樂中求學
美好才能讓人快樂。小學生也有愛美、求美的心理。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欣賞美、享受美,他們才能充分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才能學好英語。這就要求教師在語言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板書設計等多方面下工夫,變換花樣,變枯燥為有趣。例如,教學How are you?時,可以使用升降調(diào)向?qū)W生發(fā)問,也可以轉(zhuǎn)換角色進行操練,設問豐富多彩,使學生了解了新知識,也產(chǎn)生了興趣,享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三、寓教于樂,趣中求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能激發(fā)其參與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的英語課堂氛圍,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動靜適中
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上課時靜靜地坐著,甚至是雙手背后坐著。聽教師不停地講,看教師不停地寫,這種枯燥機械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厭倦。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形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故事、謎語、唱歌、跳舞、做游戲、錄像片等,特別是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游戲,因為游戲給他們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快樂,使枯燥、機械的句型操練變得生動、活潑、趣味無窮。就這樣“動”了起來,“活”了起來。
(二)實物引導
利用直觀教具進行情景教學能清楚地把所有要教的單詞、短語、句子和它們表示的概念,建立起最直接的關系,使英語課堂形象化,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接受知識,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例如,教學“banana,orange”等實物單詞時,教師可帶實物進課堂,使學生產(chǎn)生新鮮感,用實物激活學生語言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英語。
(三)想象與實際結(jié)合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增強趣味性很有幫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不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豐富想象力。例如,在練習“Drinks and the shop assistant”句型時,教師可以畫出各種實物和飲料,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問一答,使學生在快樂中學英語。
(四)評價及時
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學生需要獲得肯定的心理,不斷地變化方式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的一個評價,切不可一帶而過,要熱情地鼓勵,以更好地提高學習興趣。一句:“Very good”“Wonderful““Try again”,都能讓學生受到莫大的鼓舞,使學生增強信心,保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充分感受英語學習的快樂。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們只有不斷充實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樂學、好學,真正提高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