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花
閱讀是準備,寫作是啟程遠行;準備不好,必然行之不遠;良好的閱讀習慣、正確的讀書方法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否則,寫作猶如空中樓閣,教學有年,履職盡責,天長日久,積累經(jīng)驗點滴,列舉如下。
一、認識讀書的重要性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在寫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讀書之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讀書久了,能夠深入其中,會感覺到“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讀書能夠豐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維,增進理解能力,提高語言素養(yǎng),升華人生智慧;無論是刀筆小吏還是國學大師,其語言的素養(yǎng)和文化的修為大都是“讀”出來的。讀誦不輟者,話語天成,言辭有味,說理深刻,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走向簡潔與智慧,日久功深,逐步成為語言的大師、文字的巧匠,能夠文章錦繡。而不喜歡閱讀的人,語文素質低,學習輒成障翳,如寶鏡蒙塵,烏云罩月,學習的路上、包括學習其他學科必然障礙重重、疑云片片;說話詞不達意,寫起文章三紙無驢,令人難以卒讀?!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顯然也是倡導科學的閱讀,突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打造與時俱進的誦讀文化。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閱讀的重要性,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樂于去讀,從而有利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認識,閱讀優(yōu)秀之作
經(jīng)商需要人脈,習武需要廣拜名師,讀書要讀優(yōu)秀之作,需要博覽,而且需要耐心理解古代文學,借此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根據(jù)我學習書法的經(jīng)驗,我體會到了教給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我在一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喜歡龍飛鳳舞的草書,后來又喜歡行云流水的行書,雖然經(jīng)過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水平一直不能夠得到飛躍式的突破。于是我謙虛地向書法大師請教,得到的答復是:我必須從楷書學起,所謂的楷書,就是皇帝中的正統(tǒng)、音樂中的嚴肅音樂、文學中的文言文。也就是說,能夠寫文言文的人,寫白話文絕對不是問題,但是白話文寫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寫文言文,更不要說文采如何。經(jīng)過了書法大師的指點,我認真地照做,結果過了半年多的時間,我的書法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學習、讀書、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主要是下工夫閱讀優(yōu)秀之作、千錘百煉。
三、作文之課前準備、提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讀書之后,就是寫作,基礎打好了,大廈才會屹立不倒。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在寫作文之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加上對學生一連串的提問,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在以母愛為題寫作文中,我們進行了下面的準備。
1.生活日夜交替,春去秋來,在學生的點點滴滴的生活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人文關懷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學會關心親人、關心母親。
2.在活動中,讓學生回憶過去,細心感受,體悟母愛,理解母親的愛是世間愛的極致,理解母愛的全部盡是情,在此基礎上,學會為人處世。
3.學生搜集有關母愛的格言名句、歌曲、文章等等,醞釀情感。
4.用最真摯的感情、最真實的體會、最樸實無華的文字說出、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愛。
5.你有沒有最想和母親說的一句話?有沒有一句話在你心中藏了很久?有沒有平時想表達的情感而沒有表達出來?
6.你有沒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用真誠的語言對母親表達你的愛完全是一種多余?你認為時間漫漫,來日方長,或者,你認為你表達出來你感覺到很不好意思?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如影隨形,桴鼓相應,學生要全面地認識語文的價值,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鑒別能力,利用語文的讀寫特點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為語文教學竭盡微忱,奉獻光熱。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