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浩輝
淺析我國股市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
●仝浩輝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股票市場不斷發(fā)展壯大,經歷了許多國家?guī)资晟踔辽习倌晁哌^的歷程,為中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一些問題。如何活躍中國的股票市場,并使其向規(guī)范的方向健康發(fā)展,已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股市 現(xiàn)狀 成因 對策
我國股票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股票市場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分析我國股票市場的發(fā)展現(xiàn)狀出發(fā),剖析引起股票市場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進我國股票市場健康發(fā)展的對策。
(一)A股漲幅熊冠全球
2013年以來,雖然面臨經濟復蘇乏力,債務危機,財政懸崖等諸多因素,國外主要股市仍穩(wěn)步上漲,不僅恢復至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且接連創(chuàng)出新高。而反觀國內股市,雖然經濟形勢向好,但股市表現(xiàn)卻長期低迷,與國外主要股指排名再次墊底。從2013年初至11月份,全球股市上漲了21.3%,美國、歐洲、日本、中東等股票市場上漲幅度均超過20%;相比之下,國內股市年初至今表現(xiàn)可謂熊冠全球。上證指數(shù)從2013年初2276點跌至11月的2100點附近,年中最低跌至1849點,跌幅7%;深成指從2013年初9096點起步一路下滑,最低見7045點,至今跌至8100點附近,跌幅超過10%。截至11月份,滬深股市指數(shù)仍與七年前處于一個點位,這與中國經濟健康發(fā)展狀況極不相稱。
(二)325萬股民逃離股市
盡管2013年以來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屢創(chuàng)新高,一些熱門股票的股價也炒作上天,但是投資者離場的步伐始終未停。截止2013年11月中旬,滬深兩市持倉A股的帳戶下降至5402.99萬戶,較2011年6月份5728萬戶的歷史高點銳減了325萬戶。經歷了年內過山車般的股市震蕩,不少股民選擇賣出股票,清倉離場。一位在2007年中國石油上市時以40元成本買入的投資者,今年不堪忍受其一度最低跌至7元的悲慘情況,9月份的時候,忍痛割肉,清倉股票,把他的賬戶變成了三百萬清倉賬戶之一。
一是融資抽血不斷。與股民清倉離場相對應的是,股市融資從未停歇。就在最近一年IPO停滯期間,上市公司再融資也并未間斷。僅2013年上半年,247家上市公司就已不動聲色地通過再融資,從A股市場“抽血”超過2300億元,大有竭澤而漁之嫌。招商銀行,京東方A等急不可待地拿出一個接一個巨額再融資方案,讓股市應聲下挫,正是一些上市公司隨意抽血,圈錢重于分紅,讓中國股市成了銀行擴充資本金的天堂,成了上市公司擺脫銀行貸款依賴的福地,成了廣大小股民被套牢的溫床。
二是“黑天鵝”事件綁架股民。近年來,因負面信息突然曝光而股價暴跌的“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從2012年至2013年,因白酒塑化劑風波、新上市公司業(yè)績變臉、研究項目失敗、程式化交易失誤等問題爆出的“黑天鵝”事件多達十余起,股民往往“被綁架著跳崖”。2013年11月,對于上交所上市公司昌九生化的28000余名股東來說,簡直就是場災難。從11月4日開始,昌九生化連續(xù)7天無量跌停。公司股價因“稀土資源注入”炒作概念泡沫破滅慘遭腰斬本是市場行為,但昌九生化大股東因此概念炒作,多年來持續(xù)套現(xiàn)逾8億元,則讓人不得不懷疑公司股東是否涉嫌內幕交易。
三是欺詐發(fā)行,違法披露、蒙騙投資者。從此前綠大地、萬福生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因欺詐上市受到法律懲罰,導致股價暴跌,到今年河南天豐節(jié)能板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秋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已移交部門稽查,這種因違法違紀引爆的股市地雷,不僅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往往殺傷面極大。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違法違紀案件呈高發(fā)態(tài)勢,2009年至2012年,各類案件增幅年均14%,2012年同比增長21%,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0%。其中,欺詐發(fā)行,虛假信息披露案件在快速上升。
四是內幕交易,嚴重損害市場公平性。事實上,監(jiān)管層對內幕交易一直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tài)勢,查處力度不斷加大,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近年來內幕交易屢禁不絕,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光大證券“8.16”事件是中國證券市場一次標志性事件。光大證券的烏龍指在瞬間引發(fā)了中國股市驚天動地的一幕,然而光大所謂的自救行為最終被證監(jiān)會定性為內幕交易,光大證券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了5.23億元罰款的沉重代價,相關責任人也被罰款并被宣布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五是老鼠倉,誤導投資者。堪稱史上最大老鼠倉的博時基金馬樂案,經調查馬樂涉嫌任基金經理期間利用非公開信息操作他人名下帳戶,先于或同期于管理的基金買入70余只股票,涉案資金達到10億元之巨。在基金經理成為老鼠倉主角后,證監(jiān)會2013年2月還通報過一起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老鼠倉行為。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原投資經理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行為被立案調查,讓人們看到老鼠倉的新主角。
(一)加強上市公司規(guī)范管理
由于我國證券法規(guī)不完善,缺乏監(jiān)控力度,造成不少上市公司為了上市不惜弄虛作假,規(guī)范證券公司的行為,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jiān)控,確保市場上信息披露充分和上市公司自律,對證券投資市場的健康運行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蹲C券法》頒布以來,政府把工作的重點更多地放在信息披露監(jiān)管這一基礎工作上,逐步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首次發(fā)行,公募增發(fā)、年報、中報、并購、重大事件等方面,必須真實、完整、及時地進行信息披露,使投資者比以往能夠收到上市公司更多的公開信息。但是在信息披露執(zhí)行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對關聯(lián)交易避重就輕;有的對經營情況與回顧介紹不詳;有的對隨意改變資金投向所做的解釋難以使人信服等,尤其是在涉及嚴重影響股票價格的公司業(yè)績發(fā)生重大變化,公司發(fā)生并購重組重大事件等方面,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與股票價格表現(xiàn)形成強烈的時間反差,致使市場的時效性、公平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特別是表現(xiàn)出對廣大中小投資者的不公平。對此,要加大信息披露監(jiān)管和處罰力度,具體措施包括:1.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進行巡回檢查和專項檢查;2.利用新技術、新方法豐富監(jiān)管手段,如建立上市公司資信信息網,上市公司失信舉報電子信箱等;3.建立上市公司誠信評級和公告制度;4.對那些重大信息不予披露,或者發(fā)布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的上市公司予以嚴厲的打擊。
另一方面,要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在嚴格的市場化和法制化條件下,退市機制的建立意味著對劣質上市公司的擠出效應開始實現(xiàn)。形成優(yōu)勝劣汰的退市機制,不但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質量,而且有利于更新投資理念,降低市場風險。但目前中國退市機制尚不嚴謹和完善,其最大效用是刺激和加快虧損上市公司的重組步伐,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淘汰制。股市“不死鳥”,“僵尸公司”等仍然能夠通過多種方式與手段逃避退市,其最主要的方式即為資產重組。有了資產重組這棵“救命稻草”,上市公司規(guī)避退市明顯容易得多。因此,有必要對上市公司實行更為嚴格的退市規(guī)則,確定凈資產、虧損期限等明確的退市指標體系,加大重組中對債權更為嚴格的保護,嚴格上市公司再融資標準,使退市機制更好地警示上市公司,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降低股票市場整體風險水平。
(二)加強對中介公司的監(jiān)督管理
對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來說,要建立政府監(jiān)管、行業(yè)自律和社會監(jiān)督的三位一體的監(jiān)管框架。
政府對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行為的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分類管理制度、對資本充足率監(jiān)管和設立資本最低標準等方面:一是明確證券市場設立和分類的條件,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從業(yè)人員的基本要求,增強證券公司的風險應對能力,對從事證券業(yè)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二是規(guī)范證券公司股票承銷、經紀和自營業(yè)務,禁止挪用客戶保證金;三是嚴格資產負債比例,提高資產流動性等風險控制標準;四是嚴肅查處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對中介機構及其從業(yè)人員來說,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固然可使其遭受巨大的經濟負擔,但仍有些人改頭換面繼續(xù)從事本行業(yè),因此,要建立中介機構及從業(yè)人員的信用體系,提高違法成本,讓嚴重違法中介機構及其從業(yè)人員從證券行業(yè)中徹底出局,或者徹底喪失執(zhí)業(yè)資格,才能真正達到嚴懲違規(guī)者,震懾鋌而走險者的目的。
(三)加強對投資者的規(guī)范教育。
投資者是股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對股票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股票市場規(guī)范管理,降低投資者投資風險,抑制市場過度投機,保護投資者利益始終是一項長期任務。
當前,規(guī)范投資者行為的主要著力點:一是讓投資者能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中進行投資。堅決打擊違法違規(guī)行為,規(guī)范市場行為,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氛圍,保證證券市場的平穩(wěn)運行。二是重視投資者風險教育,提高投資者素質。中國投資者結構中,中小個人投資者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資金少,人數(shù)多,缺乏證券專業(yè)知識和風險意識,而證券市場風險是永遠存在的,因此,加強對投資者風險教育,既是保護投資者利益所必需的,也是幫助投資者了解和認識市場所必需的,伴隨著對投資者風險教育的深入,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才會更加理性。三是強化投資者保護機制。成熟的證券市場均有一套完整的投資者保護機制,主要包括投資者的訴訟機制、教育機制和賠償機制。我國在這方面剛剛起步,應借鑒成熟市場經驗,逐步建立我國投資者保護機制,在司法實踐中,鼓勵和支持中小投資者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真正把保護投資者利益落在實處。
[1] 新華社.股市抽血何時休.新華網,2013.07.29
[2] 新華社.近百萬賬戶清倉,A股如何留住投資者.新華網,2013.10.18
[3] 新華社.A股漲幅全球墊底,改革能否開啟牛市,新華網,2013.11.13
[4] 左盛丹編.A股融資抽血不斷,股民跑路325萬個賬戶不玩了.京華時報,2013.11.26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0)
(責編:李雪)
F830.91
A
1004-4914(2014)01-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