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鎮(zhèn)
(安徽大學,安徽 合肥 230601)
在新公司法實施以前,我國法律允許外國的公司和自然人在中國開辦一人公司,國有資本也可以在中國設立國有獨資企業(yè),但禁止其他有限責任公司由一人設立。這一做法體現了國家重視外資和國有資本,而岐視內資和非國有資本立法思想,但違背了民法的平等原則。新公司法將一人公司的法律規(guī)定擴大到非國有資本,允許民營企業(yè)和個人設立一人公司,鼓勵民營經濟成分參入社會經濟活動,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新公司法通過立法形式允許一人設立有限公司,有利于充分保護公民和企業(yè)的開業(yè)自由,吸引民間資本,擴大投資渠道,增加就業(yè)機會,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我國的新公司法在2006年1月1日正式頒行實施,其中最鮮明的改變就是確立了我國的一人公司制度。一人公司制度并非我國首創(chuàng),但是真正在我國適用此即為開端。所謂一人公司,也稱獨資公司、獨股公司,是指僅有一個股東持有公司全部出資的有限公司或僅有一個股東持有全部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我國立法者從當前實際出發(fā)僅承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一人公司的股東人數只有一個,這是一人公司與普通有限責任公司的最顯著區(qū)別。在普通有限責任公司歷經發(fā)展中,其社團性特點是十分突出的。公司的社團性在其發(fā)展的歷程中主要解決融資的問題。因為在以前,個人的資本都是比較有限的,資本市場肯定不像現在如此的活躍,更多的股東出資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最佳途徑。但是在經濟水平很高的今下,個人的資本積累已經不是往日可比。更加重要地是,法人股東的出現已經讓融資變得十分簡單。在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社團性作為公司的特征,已經不像當初那么明顯了。[1]正如有觀點指出:公司的本質應是獨立人格、資本聯(lián)合、有限責任以及財產所有與財產經營的分離的融合。[2]
公司的治理結構即公司的組織結構,使公司能夠獨立地作出意思表示,從事法律行為,參與民事生活,體現了公司自治。[3]現代公司的典型治理結構即為分權制衡,通過公司內部監(jiān)督自治來防止權力被公司經營管理者濫用。一人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是有別于傳統(tǒng)有限責任公司的,典型的特點即為集權。一人公司只有一個股東,其一人即可做出決議。由于一人公司自身的組織結構太過簡化和自由,所以必須要有相應地制衡因素存在。目的同樣是在于制衡,只是和普通有限責任公司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區(qū)別。例如,在一人公司監(jiān)事的設立上,必須由工會直接選舉產生監(jiān)事,通過強化監(jiān)事會的職權來限制股東的權利。另外,可以引用法國的會計監(jiān)察人制度。西方對于一人公司制度的研究比我國要成熟得多,因為他們的實踐經驗更多。會計監(jiān)察人的重要作用在于監(jiān)督公司財務,同時,其在公司會計監(jiān)察過程中承擔著股東同等的共同連帶責任。
公司與股東徹底的分離是股東承擔有限責任的前提,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公司財產與股東財產的分離脫離;其二是公司經營權與股東財產權分離。投資股東以承認公司對注冊資本擁有所有權的同時取得了本人享有對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權利。股東通過有限責任的形式獲得投資安全的承諾后,就要遠離公司的經營管理,這是現代企業(yè)制度運行的基本原則。[4]由此可知,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有限責任是以個人財產獨立于公司財產為代價的。在傳統(tǒng)公司里,有著明確地財產分離機制,公司財產與個人財產關系十分明晰。但是,在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中,我們很難清晰地分離個人與公司財產,當二者難以分辨時,股東便可趁虛而入,濫用公司的有限責任以謀取私利,這是一人公司有限責任的局限性。
一般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3萬元,而一人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10萬元,且需一次性交清。出資額的規(guī)定能否保護債權人等的權益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原因在于法定注冊資本金與公司在運營中的實際償債能力并不能對等。這就將那些依靠技術創(chuàng)業(yè),但是資本比較薄弱的投資者擋在了一人公司的門外,一人公司的初衷在于鼓勵小型投資、活躍市場經濟,如依該規(guī)定就出現了兩相矛盾的問題。
我國的新《公司法》給一人公司設立的注冊標準是人民幣10萬元,且需一次性繳足。表面上來看,該出資要求很明晰,但是,對比公司法對普通有限責任公司的規(guī)定,我們就會發(fā)現漏洞所在。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三款規(guī)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由此發(fā)現一人公司的出資規(guī)定中對貨幣出資數額并沒有明確要求,實踐中就導致很多非貨幣出資的情況。當非貨幣出資占了股東出資的較大部分時,公司就會發(fā)生資金短缺的困境,該種出資形式在加大債權人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公司承擔債務的能力。
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內部制衡治理機制是公司作為一種市場主體的最大特點。傳統(tǒng)的公司治理模式是股東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三權分立,其優(yōu)點可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提高了公司決策的效率和專業(y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護公司股東、交易相對人、債權人的利益。但一人公司作為特殊的有限責任公司只有一個股東,無法形成三者的相互制衡,至于資本多數決定原則本身是無法施行的,一人公司的股東通常兼任董事或經理,完全掌握公司的控制權。若此,所謂公司的行為實質上就是股東一人的意思表示,往往產生股東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的情況。[5]
新《公司法》確立了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債權人保護方面,這是我國開創(chuàng)性的規(guī)定。立法者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向人們表明,我國已經不再禁止個人設立一人公司,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是十分重視的。我國新《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guī)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通過上述兩規(guī)定,我們可以發(fā)現相對于一般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來講,我國新《公司法》對于一人公司的規(guī)定過于嚴格。
另有,新《公司法》中規(guī)定當一個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其個人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細分析之,這種“連帶責任”的提法是不確切地,從字面上理解這個“連帶責任”即為當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享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既可以選擇以公司為被告,也可以選擇以股東為被告,二者處于平等的地位。然而,公司獨立人格的本意卻非如此,確立公司獨立人格的原意在于分離公司本身與股東個人,進而保護股東。所以,一人公司中的“連帶責任”也不能違背這一基本公司法原理。其含義應當是一定要在股東濫用了公司的人格,給公司帶來損失,導致公司不能償債的情況下,才能追究其股東的責任。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并非是實踐出真知的結論,可以將其和普通有限責任公司一樣,規(guī)定為人民幣 3 萬元。這樣就可以使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與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受到平等對待,進而激發(fā)單個投資者投資設立一人公司的熱情。由實踐中可以得出結論,保護債權人利益的關鍵在于增加公司的資產和進行正確的經營管理,沒有必要糾結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
注冊資本是公司從事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一人公司的注冊資本在公司設立后被用于公司的生產經營之中,注冊資本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經營過程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是構成公司資產的基礎,因而注冊資本也是公司承擔債務責任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一人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若想得到更切實的保護,就需要建立起公司的資本充實維持制度,使公司的資本維持在合理的水平上。避免公司在資本惡化的情況下繼續(xù)對外負債,出現更為無法挽回的后果。
傳統(tǒng)公司中的股東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三權分立的治理模式被實踐證明是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但是,一人公司股東唯一的特點,與建立在產權多元化基礎上的傳統(tǒng)法人治理結構是難以吻合的。一人公司不設股東會,由一人股東兼任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來對整個公司的事務進行獨立決策。顯然,這種獨斷專行的治理模式是不科學的,必須為一人公司的發(fā)展設計一套更為合理的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人的獨立人格及相應有限責任必須尊重與保護,同時使股東獲得應得的利益,承擔有限責任。但是,當公司股東利用公司有限責任獲得非法利益,損害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時,法律則不能漠視不管。所以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完全必要的。顯然我國的公司法也承認這一制度。問題在于我國公司法中并沒有可以進行操作的具體細則,特別是針對一人公司,其濫用有限責任的范圍是什么,將債權人利益損害至何種程度都沒有規(guī)定,這必然會造成司法實踐上的困難,使這一制度陷入難以適用的尷尬境地,對此,公司法還應繼續(xù)完善。
參考文獻:
[1]趙旭東.新公司法制度設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1.
[2]趙旭東.企業(yè)與公司法縱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1~137.
[3] [英]梅因·哈特.歐洲十二國公司法[M].李功國,譯.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121.
[4]姜萬鎖.試論一人公司法律制度[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9,(2):11.
[5]錢弘道. 經濟分析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