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輝
摘 要 文章通過分析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裝飾的藝術特色,以及建筑石雕的造型特點、雕刻工藝和裝飾特點,進而分析永州建筑石雕裝飾的文化內(nèi)涵。因其具備的歷史性、地域性、文化性、審美性特點承載著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裝飾的藝術形態(tài),它為當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傳承與發(fā)展之路具備了豐富的素材。
關鍵詞 永州古民居 建筑石雕 裝飾
永州歷史悠久,擁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文化。從永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中可以解析出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如:“舜文化”“柳文化”“瑤文化”等。正是這些彼此獨立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文化元素,塑造了永州古民居的基因。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為永州古民居的形式產(chǎn)生和演變提供了依據(jù)。永州的石雕藝術和民居文化關系淵源深厚,考證永州的石雕藝術對了解民居藝術有重要意義。西方歷史學家說“建筑是石頭的歷史,是凝固的音樂?!睆拇艘饬x上來理解,永州的古建筑雖然不是完全用石頭來筑就的,但永州的建筑離不開石頭的運用,故建筑石雕塑裝飾藝術也不失為永州歷史的凝固表現(xiàn)。
一、永州石材的材料特性與石雕文化特色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與廣西桂林交界。其自然地質(zhì)分布上大都屬于喀斯特地貌,因此石材產(chǎn)量比較豐富。所產(chǎn)石材大多以石灰?guī)r和花崗巖居多,俗稱“青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青石的表層質(zhì)地比較疏松,容易風化,吸收水性強,便于開采,不利的是容易開裂,抗壓能力較差。此外青石多有白筋夾雜其內(nèi),石材容易從白筋處斷裂,這樣一來就降低了其抗壓強度。因此,在石材的利用方面也受到了局限,在建筑裝飾中其構件體積都不大。青石由于其表面有細密的孔,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氣候干燥的時候又能被解析出來,所以青石在夏天具有一定的降溫功能,當?shù)匕傩粘T诖箝T兩側(cè)設置石凳或石墩供夏天納涼之用。再者,青石如果經(jīng)長時間踩踏或者觸摸,其表面很容易形成一層油膜,呈現(xiàn)出烏黑發(fā)亮的物理特征。
從目前的石雕實物遺留來看,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大多是明清時期的產(chǎn)物。與北方地區(qū)的建筑石雕相比,北方建筑石雕追求的是一種大氣磅礴的藝術效果,而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裝飾則追求實用、質(zhì)樸、清秀的藝術效果。在石雕的題材上多選取祥瑞禽獸、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生活場景等。并且利用諧音、引申等手法賦予作品更深的文化意味。比如石榴寓意多子,麒麟寓意賢德,松鶴寓意長壽,瓶卉意平安富貴等等,達到“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點。此外還強調(diào)“文以載道”的儒家禮教作用。比如,牌坊的宣揚和垂范。在工藝技巧上,工匠們注重多重效果的利用。比如,鏤空和高浮雕的結合,線刻和淺浮雕的結合之類。此外,石雕裝飾還強調(diào)美觀和實用關系,比如在建筑內(nèi)的結構部件和容易踩踏的部件上,一般不做雕刻或者做簡單的線刻和淺浮雕。在臺階和基石等部件上多見有陰、陽刻的線條起到防滑作用??偟膩碚f,石雕藝術在裝飾上滲透出永州淵源深厚的儒家文化思想和湖湘文化氣息,具有棄繁就簡、強調(diào)實用、高度概括、意義深遠的藝術特色。
二、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藝術分類及裝飾特點
在建筑石雕的裝飾藝術中,石雕的裝飾手段和技巧是多樣的,其具體的分類也是不盡相同。目前,從永州民居石雕裝飾留存來看,可分為兩大類別:構件裝飾,公共裝飾。
(一)構件裝飾
構件裝飾就是指在建筑構件表面所進行的裝飾活動及其效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泰山石”“石礎柱”“石門檻”“抱鼓石”(圖1-2)。“泰山石”就是用于建筑物外墻轉(zhuǎn)角處加固墻體的石材構件,因取“穩(wěn)如泰山”之意而得名。在建筑中一般呈對稱分布,有等級之分。等級高的自然是位于大門兩側(cè)轉(zhuǎn)角處,按照建筑的墻面轉(zhuǎn)換依次降低,最低者位于建筑背面。在“泰山石”的表面一般有浮雕裝飾,就其內(nèi)容而言主要是一些吉祥紋樣,如“搖錢樹”“聚寶盆”“鯉魚跳龍門”等,也有表現(xiàn)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題材,如“趙子龍單騎救主”“八仙過海”之類。在構圖技巧上,強調(diào)敘述性的連續(xù)圖案的運用,雕刻技巧講求線條表現(xiàn),采用淺浮雕比較普遍?!笆T檻”和“抱鼓石”是傳統(tǒng)漢民居的構件裝飾。一方面有美化建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建筑的主人社會地位的體現(xiàn)。永州地區(qū)的民居都比較重視大門的形象,并且認為門檻可以守住運氣,因此門檻的高度都設置相對較高。石門檻左右都有石墩,石墩和門檻間有卯榫結構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在石墩之上是抱鼓石,主要起到辟邪和鎮(zhèn)妖的作用,其裝飾是非??季康?,多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題材以龍鳳、麒麟、朱雀居多。在圖案的平面布局上,主題圖案位于鼓面居中的位置,鼓邊刻有淺浮雕的鼓釘,形成主次有序、雕刻層次分明的特點?!笆A柱”是民居建筑中的重要構件,南方民居建筑中的石礎柱的高度普遍比北方高,這其中主要考慮的是防潮問題。從目前的實物遺留來看,永州地區(qū)古民居的石礎柱風格是豐富多樣的,裝飾亦很精美。一般情況下,石礎柱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即上部的石鼓和下部的基座。石鼓和基座還會分出許多層,基座的形狀變化很豐富,有正六邊、八邊、四邊形等,很少有多余裝飾。而在基座上的石鼓側(cè)面則通體裝飾,多見于淺浮雕的蓮花、卷草等動植物紋樣。不難看出如此設計是經(jīng)過縝密思考的,因為基座主要用于承重,又在視平線之下,故而少做雕琢。而基座上的石鼓,其頂面也是用于承重,考慮到實用性,所以也弱化裝飾,轉(zhuǎn)而將其側(cè)面作為裝飾重點。這樣既照顧到了實用,又不失美觀。
(二)公共裝飾
公共裝飾,簡而言之就是指建筑外圍公共空間的裝飾活動以及效果。較有代表性的有“石牌坊”(圖3)。在永州的古民居建筑中,最典型的最多見的附屬裝飾當屬“石牌坊”??梢哉f一個村落的牌坊所承載的就是該地方的文化和歷史。在古代社會中,牌坊是彰顯皇威和宣揚禮教的標志性公共建筑,多見于村落前的大路上。從內(nèi)容上分,主要有功德牌坊和節(jié)孝牌坊,從形式上分,主要有四柱三門三樓式樣。石牌坊的主體由梁和柱子支撐,梁和柱之間安裝花板。立柱用于承重,裝飾較少,只有在柱頭上稍做雕刻;而橫梁上多見于高浮雕的圖案,如“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等,也有表現(xiàn)花鳥蟲魚和人物故事等題材的。在花板的裝飾上主要以文字為主,中間的花板是牌坊的主題,以匾額的形式出現(xiàn),匾額之上有浮雕的祥瑞圖案。兩側(cè)的花板一般用于記載對所紀念對象的稱頌性文字。如是皇家所賜,則在中央匾額的上方居中位置設有豎板,上面刻寫“御旨”或“圣旨”字樣。
結語
對于民居裝飾而言,其最終效果總是和民居建筑緊密相聯(lián)的。毫無疑問,裝飾文化也會受到居住環(huán)境的影響。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正是契合了這兩種關系得以存在,它不僅真實的反映出永州當?shù)厝藗兦楦信c現(xiàn)實生活,還蘊藏著情節(jié)豐富的民俗內(nèi)容。它展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更是永州先民無窮智慧的結晶。從這個意義上說,永州古民居建筑石雕藝術正是以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質(zhì)樸率真的表現(xiàn)手法,充分的反映出其地域文化,居住文化、審美情趣等特征。它秉承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的祈福、求吉、避兇以及對自然生活的一種向往,在現(xiàn)代設計活動中如要發(fā)揚文化傳統(tǒng)和堅持發(fā)展創(chuàng)新,尊重傳統(tǒng)藝術文化必會為現(xiàn)代設計帶來具有較好的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官妹,胡功田.永州古村落[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
2 丁俊清.中國居住文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3 唐鳳鳴,張成城.湘南民居研究[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6.
4 劉森林.中華裝飾.傳統(tǒng)民居的裝飾意匠[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