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黃岡師范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價值導向芻議
張 倩
(黃岡師范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對社會倫理與價值觀的建設有重要意義,但其價值導向方面的偏頗,卻使正確價值觀的確立舉步維艱,同時也使自身深陷類型突破、創(chuàng)新的困境。因此,探析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的價值導向困境就顯得尤為迫切。
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價值導向;價值困境
“大眾傳媒的道德傳播對社會倫理與價值觀的建設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某種價值觀念在傳播過程中,會迅速的波及受眾面,被廣大受眾接受,從而成為大多數(shù)人甚至全社會信奉的價值觀念;在另一方面,這種道德觀念,還會對受眾原有的價值觀念,在更大的范圍內聚合和分化,產生新的價值內涵,并進而導致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在更大的范圍內趨于融合。”[1]隨著傳播效果研究的深入和多元化影響因素的介入,“魔彈效果論”生存的社會空間不斷被擠壓,鄭根成的觀點顯然過于夸大了大眾傳媒的傳播效果。作為以時代社會生活為背景,以家庭為載體,反映普通百姓家庭生活中涉及的婚姻、愛情、親情等倫理道德和親情觀念觀,傳達積極價值觀念和一定文化意蘊的電視劇類型之一的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是最能直接反映人們日常家庭生活的電視劇類型;其中展現(xiàn)的與愛情、親情、婚姻等與倫理道德有關的故事,就像發(fā)生在鄰家的事情一樣??梢哉f,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人們的生活。苗棣說:“劇中的情節(jié)幾乎成為他們(指那些穩(wěn)定的常年觀眾)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劇中的人物也成為他們熟悉的朋友或是憎惡的仇人?!盵2]由此,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家庭化”的觀賞方式下,用生活化的節(jié)奏講述家長里短的故事,其舒緩的節(jié)奏、濃郁的親情氣息,在引發(fā)普通大眾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的傳達價值觀念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從社會生活中受眾對于熱播的家庭倫理電視劇的津津樂道,可以印證其對百姓大眾的行為、情感、認知等層面所產生的效果,因此大眾傳播產生的長期累積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縱觀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的發(fā)展歷程,撇開那些被時代淹沒、無人問津的電視劇不說,僅面對那些名噪一時、受人追捧的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我們失望的發(fā)現(xiàn),其價值觀存在錯位的現(xiàn)象。例如,曾引發(fā)萬人空巷收視奇觀的《渴望》的女主角劉慧芳,逆來順受、不思進取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筆下,卻成了溫良賢淑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典型代表。又如,《蝸居》也是很有收視率的。它揭示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道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存方式的權利,但并不是每種生存方式都是合情合理的。同樣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海萍和海藻姐妹倆,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一個辛苦拼搏卻無立身之地,一個投機取巧反倒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段伨印穭?chuàng)作者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否認現(xiàn)實生活中拼搏奮斗的艱辛,同樣也沒有從根本上否認投機取巧“求包養(yǎng)”的價值觀的合理性;但觀眾卻看不到作者對“第三者”的批判,看不到對貪污受賄官員的批判,看不到對于婚姻出軌者的批判。雖然劇末貪污之事敗落,宋思明出車禍而亡,海藻喪失生育能力,表面上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并非結局,卻是官員們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具有強烈視覺刺激的偷情過程,而這都是價值導向的偏頗。正如張軍在其著作《社會轉型與社會失范》中所言,“多元化的價值觀導致的道德難題是,道德評價標準不再確定,每一種價值觀立場各不相同,一種價值觀無法證明另一種價值觀的不合理性,但卻能同等的證明自己的合理性,而這種價值觀給人造成一種誤解:即個人做出的任何價值選擇都是合理的”[3]。作者試圖告訴觀眾:劇中兩種生存方式都是合理的。而這種錯位的價值觀,是對人們追求享樂的一種鼓勵,而這種鼓勵使“崇高與卑微、好與壞、美與丑”之間應有的界限也變得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對于那些認知價值觀尚未成熟和缺乏價值判斷能力的受眾群體,客觀上造成了錯位。
價值導向偏頗使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陷入類型元素失守的困境。美國著名的大眾文化研究學者約翰·卡威爾在電視類型劇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了“程式”理論,他認為:“所有的文化文本都是由‘慣例’和‘創(chuàng)新’兩種基本的元素構成的?!畱T例’是指文本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并為作者和觀眾所熟知的規(guī)則,包括流行的情節(jié)、模式化的人物形象、被普遍認可的觀念、常識性的隱喻以及其他的語言套路等。而創(chuàng)新,是作者獨一無二的發(fā)明,如新的形象、觀點和表達方式。任何單個的文本都是介于慣例和創(chuàng)新兩極之間的中間物?!盵4]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堅守了電視劇類型中的“慣例”屬性,忽略了其“創(chuàng)新”屬性,而深入分析之后竟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非但沒有堅守“創(chuàng)新”屬性,就連“慣例”屬性也流于浮表。電視劇類型中“慣例”屬性深層的要求是沿襲和傳達共識性的思想觀念,而最終的目的是穩(wěn)定和延續(xù)文化發(fā)展脈絡。因此,目前的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呈現(xiàn)出來的情節(jié)上的雷同和人物的類型化,也只是對“慣例”屬性形式上的強化。如第一個“吃螃蟹”的《牽手》,顛覆了傳統(tǒng)的“第三者”形象,將“第三者”從狐媚的壞女人,變成了單純善良而缺乏價值判斷能力的王純,進而探討了在社會轉型期人們復雜的情感變化,以及面對傳統(tǒng)觀念和現(xiàn)代觀念碰撞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困惑。可以說,《牽手》借助了婚外戀這一尖銳的題材,而非單純地演繹了一個婚外戀的故事。但是,當《牽手》引起轟動時,急于求成的探索者流于浮表的將婚外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當成了《牽手》的內核,于是各種以婚外戀為題材的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競相登場。如《保衛(wèi)愛情》《危情杜鵑》《離婚女人》等等。從形式上看,這些家庭倫理電視劇在人物形象是延續(xù)了單純的知性,在情節(jié)上維持了纏綿悱惻的婚外情設計。但是,整體關照這些模仿和跟風之作,便可發(fā)覺,對類型劇中的“慣例”屬性的強化也僅限于形式,而未曾觸及作品成功的根源,可謂是“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方面,對成功作品挖掘出來的新穎話題或者元素的無節(jié)制消費,使觀眾迅速的對新挖掘出來的元素興趣索然,而這些本來應該為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多價值的成功元素,卻在“粗放式”的加工中迅速的被扼殺。另一方面,不正之風采取模糊化的價值立場,是助紂為虐。而最終,致使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維護和延續(xù)“家”、“親情”、“倫理”和諧等共識性的價值觀念上嚴重缺失,使其類型元素中的“慣例”屬性也隨之日漸失守。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創(chuàng)新層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挖掘多元化語境下人們的家庭關系,反映多元的價值觀念。但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探索中卻常常丟棄了安身立命之本,而這種舍本逐末的丟棄,對于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創(chuàng)作來說,只能說是悲哀。在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過程中,由于價值觀的模糊而滋生的一系列問題,丟棄了表現(xiàn)主流的倫理綱常及和諧家庭、親情關系等特質,而這些特質恰恰是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獨有的、區(qū)別與其他電視劇類型,獨立為一個電視劇類型的根本。質言之,價值導向偏頗指引下的中國家庭倫理劇的探索,令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深陷價值導向困境。
價值導向偏頗使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題材的選取與處理上陷入困境。當下充斥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內容的是雞毛蒜皮的瑣事,不斷升級的家庭矛盾被放大、異化和片面解讀,而這些缺乏深刻文化內涵和必要思想深度的內容使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在題材的選取和處理上更顯單薄。
例如,風靡一時的《蝸居》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購房難問題,但卻只是簡單將其歸結為貪官污吏的暗箱操作。把購房難直指貪官污吏,而未曾深入探究其深層的社會原因。因此,《蝸居》只激發(fā)了觀眾因購房難而對貪官污吏的憤怒情緒,但對于目前一生熱衷“購房”價值觀念的正確與否,未曾進行深度的思考。
《家的 N次方》真正吸引受眾的是,宣揚愛、寬容與善良是家庭和諧之本,傳達了積極的價值觀。這種真誠而豁達的對待家庭、婚姻的態(tài)度,受眾是欣賞的。但創(chuàng)作者在接受采訪時曾抱怨:“太接地氣,觀眾覺得沒創(chuàng)意;突破常規(guī),觀眾又痛斥撒狗血?!庇^眾尖銳指出:“其超越倫理綱常且?guī)捉涗秩镜摹愕軕佟?,不是?chuàng)作者所謂的電視劇文本上的畫龍點睛,而是劇本創(chuàng)作中的畫蛇添足?!边@就是文本創(chuàng)新上的困惑。
傳統(tǒng)的德性主義認為,“倫理的一般任務是指導人們如何依據(jù)至善的要求而恰當?shù)男袆拥目茖W”[3]。現(xiàn)實卻是,多元語境下新穎話題的“粗放式”消費,對社會現(xiàn)象的片面挖掘,以及僅為尋找炒作噱頭吸引受眾眼球,錯位的價值觀……甚囂塵上,甚而成為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發(fā)展路上的“絆腳石”。但我們相信,背離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以傳達和諧倫理關系和正確價值觀念為宗旨的倫理劇,也終將為受眾所背棄。
傳達積極價值觀念和一定文化意蘊是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的社會使命所在。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說:“個人是信賴于社會的,或者至少是信賴于社會中的個別群體的,因為共同的信仰和價值給予生活以意義和目的,而規(guī)范則引導和調整人的行為?!盵5]中國文藝方針也指出:“應該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币虼耍诙嘣膬r值體系內部存在著諸多矛盾及沖突的情況下,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更應該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段,對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及問題進行積極的引導,擔當起維護社會穩(wěn)定、傳承正確價值觀念的社會使命。
[1]鄭根成.媒介載道——傳媒倫理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2]張輝.社會轉型與社會失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0.
[3]鄭根成,田海平.論傳媒倫理的界定[J].倫理學研究,2007, (5).
[4]易前良.美國“電視研究”的學術流派[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5]尤建斌,袁佳文.城市化進程的斷層——對農民工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J].作家雜志,2009,(12).
J90
A
1673-2219(2014)06-0183-02
2012-12-02
張倩(1986-),女,山東臨沂人,文學碩士,黃岡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電視劇。
(責任編校:張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