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yè)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 魯耀雄
湖南省農業(yè)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經過研究和示范,利用畜禽糞便、造紙的蘆葦殘渣、碳化稻殼等有機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配用少量草炭、蛭石制成新型水稻育秧基質,成功培育出適宜機插的健壯秧苗。
1.配制基質 利用有機廢棄物配制水稻工廠化育秧基質時,有機物料要經過充分的發(fā)酵腐熟,即有機物料需經過持續(xù)5天55℃以上的高溫消毒,以殺滅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卵等。否則,配制的基質容易在田里繼續(xù)發(fā)酵,造成爛種爛根及病害發(fā)生?;|供給秧苗生長的養(yǎng)分主要來自有機物料本身而非大量添加。因此,各種原料要搭配合理,透氣性好,保水性強,且保證基質的有機質含量在20%以上,pH值5.5~6.5,總養(yǎng)分≥3.5%。如以45%蘆葦殘渣、15%牛糞、15%碳化稻殼、15%草炭、10%蛭石的原料配比,進行科學管理,就能夠培育出適合機插的健壯秧苗。
2.前期準備 除去育秧棚中雜草,平整土地。可采用放淺水的辦法檢查平整情況,積水和凸起的地方需重新平整。再噴灑藥物對大棚進行消毒。種子消毒后浸種,早稻浸種24小時,晚稻12小時,期間換水2~3次。催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要求溫度控制在30~35℃,待80%以上的種谷破胸露白即可播種。為了播撒均勻,可在陰涼處攤開晾干種谷。
3.適量播種 手工鋪盤需制作凸型木板,刮平基質,但基質應低于秧盤上緣5毫米左右。澆水使基質濕透,將芽谷播撒均勻。以盤(30厘米規(guī)格)為例,每盤播種量:雜交稻芽谷120~140克、常規(guī)稻180~200克。然后,在秧盤上面再鋪一層基質,使之與育秧盤上緣持平。覆蓋基質也不能太厚,否則基質升溫慢,影響出芽,易發(fā)生“頂蓋”現象。機械鋪盤播種嚴格按操作進行,基質不能過濕,以防堵塞,水流速度要正常,芽谷下放要均勻。
4.加強管理 播種后集中進行疊盤催芽,疊盤前澆透水即可滿足發(fā)芽出苗所需水分。攤盤后,要及時透水。出苗到1葉1心時,保持基質濕潤,每天上午10點前后澆透水,溫度控制在25~30℃。2葉1心前后,要保證基質水分充足,每天透水后應保持一定的淺水層,溫度控制在20~25℃;3葉1心前后,采用干濕交替的辦法,促進根系生長,即白天揭膜開窗,溫度控制在20℃左右,如溫度超過30℃,要及時揭棚控溫降濕。如遇連續(xù)陰雨天,秧苗生長慢,葉色黃,可以適當噴施生命素或者速效的葉面肥,但不宜噴施或淋施尿素,因苗期短,尿素難被吸收利用,反而易引起燒苗。
5.病害防治 以有機廢棄物作育秧基質,應加強水稻爛秧的預防。生理性爛秧易在低溫陰雨或溫度突變時發(fā)生,包括水稻吸收根少、停止生長等。病害性爛秧主要由立枯病和綿腐病引起,如預防不及時,在二三天內會迅速蔓延,導致秧苗大面積枯死。
預防生理性爛秧,寒潮來臨時要灌水護苗,蓋膜保溫,縮短開棚時間。冷后暴晴要灌水降溫,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大而缺水,同時揭膜降溫降濕。預防水稻立枯病和綿腐病要及時用藥,1葉1心至2葉1心期,用立枯凈、惡霉·稻瘟靈(移栽靈)或甲霜·惡霉靈(瑞苗青)等進行預防。遇強冷空氣到來前,應及時用藥防治,在陰天或晴天傍晚時施藥。噴藥前,先澆透水后,并保持薄水層,施藥后二三天內苗床不宜灌水,以免降低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