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倫
(吉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6000)
蕭伯納是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作家,他關注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底層的勞苦人民,并且敢于揭露資產(chǎn)階級丑陋的一面,也是世界級的優(yōu)秀戲劇家?!度A倫夫人的職業(yè)》被納入了《不愉快的戲劇集》中。之所以命名為 “不愉快”,主要是因為這個戲劇集中的戲劇都不是搞笑型的喜劇,而是展現(xiàn)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比如人民的勞苦、社會的陰暗等,讓看這本書的讀者們引發(fā)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反思。在《華倫夫人的職業(yè)》這部作品中,蕭伯納完美的塑造了華倫夫人及其女兒薇薇兩個女性形象。
1.對傳統(tǒng)女性的顛覆
戲劇的開篇描寫的就是剛從劍橋大學完成學業(yè)歸來的女孩薇薇與她媽媽的好友普瑞德先生見面的情景。薇薇是一個思想開放的女性,她崇尚自由,不受傳統(tǒng)的約束,擁有男子一般的力氣和勇氣。在普瑞德來到家后,薇薇禮貌的同他握手,但是卻是用力的捏了對方一把,這讓普瑞德在握完手后感覺到手指發(fā)麻。隨后薇薇就進屋搬出了凳子和普瑞德開始聊天。從這一場景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薇薇身上絲毫沒有傳統(tǒng)女性的那種拘束的感覺,反而覺得她性格豪爽,文中的薇薇甚至還會抽煙喝酒。但是像傳統(tǒng)女性喜歡的女紅、跳舞她卻一樣都不會,她只喜歡做那些被別人認為只有男人才能做的事情。
由于薇薇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她的思想較為前衛(wèi)、獨特,同時她也是一位睿智、自信、冷靜的女孩。她不會因為別人的異樣眼光而改變自我,更不會去一味的迎合自己的母親,而華倫夫人則是希望薇薇可以按照她的安排去生活,薇薇對母親的這種做法卻很反感,不愿意當一個乖乖女,她開始慢慢的質疑自己母親的職業(yè),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她的名聲,因此,她覺得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她母親的事情,她也有權利知道,因為她和母親是平等的。
2.自力更生的金錢觀
薇薇在求學期間,因為五十英鎊的獎賞,而發(fā)奮學習數(shù)學,在考試中獲得了甲等第三名的成績。薇薇她最原始的想法是如果她以后不走教師這條道路,那么她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學習數(shù)學上,但是如果她母親肯給她五十英鎊的話,她就愿意努力去考個好名次。這讓很多人會覺得薇薇是一個拜金主義者,但是卻并不能這樣武斷地去評價一個人。薇薇作為一個女孩并不喜歡藝術,她身邊有一些搞藝術的朋友經(jīng)常會帶她去參加畫展、聽歌劇,先前薇薇還能勉強答應,但是到了第三天,薇薇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她說:“以后不管誰愿意給我多少錢,我都不想再過一次這樣的日子。”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薇薇并不是一個拜金女。就像這次數(shù)學考試,薇薇后來意識到,為了那點獎金,每天都把時間花在學數(shù)學上,不能去獲取其他的知識,這樣并不值得,她決定以后絕對不干這樣的事情了。
薇薇不像其他的女孩子喜歡呆在家里,她喜歡工作,喜歡用自己的勞動成果換取報酬。她在學校放假期間還幫助婀娜呂阿·富雷澤做保險統(tǒng)計,做兼職這段日子是她過得最快樂最充實的,她還用兼職獲得的錢滿足了自己的生活需求。薇薇和華倫夫人在見最后一面的時候,就跟薇薇說,自己擁有很多的財富,但是薇薇卻并沒有為之動容,因為,薇薇是一個不安于舒適平凡的,她喜歡工作,她用自己的勞動獲取了很多的金錢。她最后下定決心不再接受母親通過賣淫得來的錢,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正值的錢。
3.永不結婚的婚姻觀
在那時的傳統(tǒng)社會中,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獲取名望和金錢的基礎之上。劇中的克羅夫爵士就是資產(chǎn)階級貴族的代表人物,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糟老頭,但是卻向只有二十多歲的薇薇展開了追求,他曾試圖用自己的爵士頭銜和財富來打動薇薇,但是薇薇卻不為所動,因為她不愿意為了物質屈服于人之下,成為婚姻的奴隸。薇薇覺得婚姻就應該是自由的,而不是被捆綁在物質上。薇薇在生活上堅持獨立自主,在婚姻問題上更是堅持這一原則。她愛上了整天游手好閑、以討好貴婦為生的富蘭克,他們在一起過著輕松的日子,像小孩一樣在樹林嬉戲,而當薇薇最后發(fā)現(xiàn)富蘭克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后,她決定通過工作來麻痹自己,她投身于法律事務所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工作。在薇薇看來,浪漫和美麗并不能讓薇薇著迷,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薇薇是一個對待感情較為淡漠的人,薇薇只有過一段美好的愛情,那就是與富蘭克的那段,但是這在以后再也不會存在。在經(jīng)歷過各自事情以后,薇薇更加的篤定要做一個職業(yè)女性,一生不嫁,這樣的結局不禁讓人為這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感到嘆息。
1.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的結合體
在劇中,華倫夫人是一個矛盾體,她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反傳統(tǒng)的,說她是傳統(tǒng)的,是因為,她在薇薇面前極力的捍衛(wèi)著自己母親形象的權威。當薇薇跟她說她有自己的生活,不愿意接受她的安排的時候,她瞬間發(fā)怒了,她覺得薇薇沒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只能夠按照母親的意愿去做事。在劇中的最后,華倫夫人去找薇薇,希望她回到自己的身邊,甚至指望薇薇可以給她養(yǎng)老,但是,薇薇卻并沒有心動,她覺得母親只是想用眼淚打動自己,用感情達成交易,可是薇薇卻覺得母親的感情太過廉價,不愿意跟她回去,最后華倫夫人只能帶著失望和憤怒離開。
同時,華倫夫人又是反傳統(tǒng)的,她在向薇薇說明為什么自己當初會走上這樣的職業(yè)道路時,回憶了自己兩個同母異父的姐妹的生活,其中一個姐妹在鉛粉廠工作,為了賺取那可憐的工錢,必須每天在工廠工作12小時,最后終于因為鉛中毒而去世了。另外一個則是選擇嫁給了一個軍需廠的工人,最開始,她的生活過得很好,可是最后當她的丈夫開始酗酒以后,生活就開始走向谷底了,最后,華倫夫人在這兩個姐妹的勸說下走上了妓女這條道路,然后當上了老鴇,還同自己的情人克羅夫先生在歐洲開了好幾家妓院,不斷的拓寬自己的事業(yè)。在華倫夫人看來,做一個辛辛苦苦一輩子、受累又受餓的正經(jīng)人并不值得,還不如讓自己過上舒適的生活。蕭伯納曾說過,她刻畫這個任務,不是為了讓大家認為做妓女是一個墮落的表現(xiàn),而是為了讓大家看清現(xiàn)實,由于在資本主義社會,女人的工資水平太低,女人的地位也不平等,總是遭到輕視和虐待,這樣受到生活迫害的婦女不得不為了生存而走上妓女這條道路。邪惡的根源不在于人,而是在于社會,他揭露了資本階級丑惡的嘴臉。
2.金錢萬能的金錢觀
華倫夫人出生貧寒,為了生存做過侍女,在酒吧當過服務員,但是都是收入微薄,最后生活所迫,她選擇了一個反傳統(tǒng)、反倫理的職業(yè)——妓女。華倫夫人在成為妓院老板之前經(jīng)受過很多挫折,也是一位被資本家剝削的正經(jīng)人,但是在社會現(xiàn)實的逼迫下,她走上了反傳統(tǒng)的道路,不斷地為金錢出賣肉體和靈魂,已經(jīng)沒有了是非觀。在華倫夫人看來,這個社會是冷酷的,只有金錢才能讓自己變成上流人,無論獲取金錢的方式是什么,就算是做老鴇也是值得的,華倫夫人已經(jīng)在那個紙醉金迷的世界里喪失了羞恥心。她認為那些整天食不果腹的奴隸是沒有自尊心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了自尊心,女人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價值。華倫夫人在為薇薇擇偶時就是把金錢和地位作為唯一的標準。雖然富蘭克和薇薇情投意合,長得也很帥氣,但是由于他是一個窮小子,便堅決不同意他們的婚事。另外,年齡完全可以做薇薇父親的克羅華在追求薇薇之初華倫夫人是反對的,但是知道克羅華愿意在去世后將自己所有的財產(chǎn)留給薇薇后,華倫夫人也就改變了自己的主意,打算把薇薇嫁給他。
在喜劇的最后,薇薇決定離開自己的母親,也不再用母親用骯臟手段賺來的錢,她將母親寄給她的錢全部退了回去。華倫夫人為了將薇薇留在身邊,便用金錢誘惑薇薇,她告訴薇薇只有有錢才能過上舒適的日子,可以每天穿漂亮的新衣服,出席各種舞會;只有擁有財富,歐洲的富人才會與其交好;只有擁有財富,才能住在大房子里,有一大群傭人伺候著,只要有錢,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華倫夫人現(xiàn)在擁有的積蓄足夠她后半輩子花了,但是她也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現(xiàn)在的事業(yè),因為,這個職業(yè)不僅可以賺取大量的金錢,而且能夠幫助她打發(fā)平時無聊的時間,因為她沒有其他的追求。恰恰相反,女兒薇薇不是一個安于一輩子過著安逸舒適日子的人,所以華倫夫人根本無法用金錢留住她。
3.金錢為重的婚姻觀
劇中華倫夫人最初并沒有反對富蘭克與薇薇交好,但是當?shù)弥惶m克是一個沒錢沒勢的小伙子的時候,華倫夫人就徹底的被激怒了,在她眼里,愛情值不了幾個錢,如果富蘭克沒有足夠的金錢,她是絕對不會允許他接近薇薇的,更不用說嫁給他。而劇中的克羅夫恰恰了解華倫夫人的個性,因此,縱然他與薇薇的年齡差距極大,他也有把握讓華倫夫人把薇薇嫁給他,因為他的男爵頭銜和雄厚的財富可以收買華倫夫人的心。
在現(xiàn)實社會中,正經(jīng)女孩子一生最關鍵的就是與一個有錢人結婚,為自己的未來謀求一份安逸。而一個窮苦的女孩根本就不能奢望有錢的男人能夠與自己結婚,即使是結婚了,自己也只會是身份低賤的附屬品,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有錢有地位的女人不會去做妓女,但是窮苦的女子不做這個就是傻瓜。華倫夫人這樣的價值觀讓她盡力的培養(yǎng)薇薇,讓薇薇從小衣食無憂,接受高等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可以與有錢人接觸,嫁給有錢的男人,然后過著安逸舒適的日子,還能給她養(yǎng)老。但是沒想到,思想開放的薇薇卻并不受她安排,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于不再接受自己的錢,離開了她,獨立自主的生活。
《華倫夫人的職業(yè)》是蕭伯納的偉大作品。他以反映社會現(xiàn)實,引發(fā)人們反思為精湛之處,雖然表面是描繪了社會的賣淫景象,但是本質上卻抨擊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現(xiàn)實。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固守傳統(tǒng),做個道德的正經(jīng)人卻要受餓受累,生活在死亡的邊緣,但是犧牲肉體和靈魂的人卻活在社會的最頂層。這樣的殘酷現(xiàn)實,怎么能不讓人不平。這部喜劇作品是作者成熟的標志,具有深層次的悲劇性。蕭伯納是那個時代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通過文字揭露了丑陋的社會現(xiàn)實,挖掘了罪惡的根源,抨擊了資本主義的反人道主義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