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王曙霞 胡彩霞 程毅 康瑞花 張燕 高順強
中波高能紫外線治療儀能夠發(fā)射高密度光束到皮損部位上,從而避免了全身紫外線照射致正常皮膚的損害,與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相比,具有靶向性、精確性和順應性等優(yōu)點,近年來已經逐漸用于白癜風、銀屑病等多種皮膚病的治療。最小紅斑量值(MED)測定是光實驗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光源或特定波段的光線照射下,引起照射部位24 h可察覺紅斑的最小照射劑量。為了安全有效的進行中波高能紫外線光療,我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以美國DuaLightTM高能紫外線治療儀UV120-2型為光源,檢測了河北地區(qū)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膚的MED值范圍,以期能夠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劑量,減少治療的不良反應。
1.1 一般資料 入選標準:隨機選擇90例健康志愿者,男45例,女45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6.06歲。妊娠女性、年齡小于18歲者、有光敏史或4周內有服用可能發(fā)生光敏感的食物、藥物史者,或4周內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光療患者,或腹部有紅斑、色素等影響結果判斷者均除外。每位受試者均知情同意。按性別進行分組,男性組和女性組的平均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男性組(44±15)歲,女性組(48±16)歲,t=1.18,P=0.24];按皮膚類型分為Ⅲ型 26 例和Ⅳ型64例,未發(fā)現年齡[Ⅲ型皮膚組(43±13)歲,Ⅳ型皮膚組(47 ±16)歲,t=1.16,P=0.25]、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Ⅲ型皮膚組男14/26,Ⅳ型皮膚組男31/64,χ2=0.22,P=0.64],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采用美國DuaLightTM型高能紫外線治療儀UV120-2型,發(fā)出的UVB光峰值302 nm和312 nm,輻射強度經設備自調定,能量范圍為35~250 mW/cm2,通過 1.9 cm ×1.9 cm 的治療手柄輻射出來。
按Fitzpatrick皮膚日光反應型[1]的不同分為Ⅲ型、Ⅳ型皮膚2組。Ⅲ型組26例、Ⅳ型組64例,2組間性別、年齡等呈近似分布,可以對比分析。Ⅲ型皮膚的測試劑量90~240 mJ/cm2Ⅳ型皮膚的測試劑量為120~270 mJ/cm2,30 mJ/cm2為一個間隔。照射部位選擇在下腹部衣物遮蓋區(qū)的一側,照射2行3列6孔,分別得出相應的高能紫外線最小紅斑量值。
1.3 最小紅斑量評價 受試24 h后,觀察受試者下腹部各孔產生紅斑反應的情況,在照射靶位所出現的肉眼剛可察覺(無明顯邊界)的紅斑即為該受試者的中波高能紫外線的MED。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0例受試者的MED值為(175±49)mJ/cm2。按性別進行分層分析發(fā)現,男性組和女性組的MED值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91,P=0.37);按皮膚類型進行分層發(fā)現,Ⅳ型組的MED值高于Ⅲ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0,P=0.01);進行年齡與MED值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未發(fā)現MED值與年齡之間存在相關性(r2=0.32,P=0.18)。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與皮膚日光反應類型的MED值測定結果mJ/cm2,±s
表1 不同性別與皮膚日光反應類型的MED值測定結果mJ/cm2,±s
性別男(n=45) 171 ±48 0.91 0.366女(n=45) 180±49皮膚日光反應類型Ⅲ型(n=26) 156 ±42 2.50 0.014Ⅳ型(n=64)183±49
中波高能紫外線與傳統的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相比,具有靶向性、精確性和順應性等優(yōu)點。中波高能紫外線治療儀能夠發(fā)射一定面積的高密度紫外線束,通過治療手柄到達皮損,在靶皮損處能達到較高的能量而不累及附近的正常皮膚,從而消弱了紫外線在表皮的累積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治療的不良反應[2],近年來已經逐漸用于光感性皮膚病的治療。
影響光療效果的因素很多,在光療前先確定患者的MED值,再根據MED值確定治療的起始劑量,可在保證療效的同時避免各種不良反應,是光療法的基礎。文獻研究表明,不同波長、不同能量的紫外線的MED值不同,且與性別、年齡、皮膚日光反應類型等因素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3,4]。
本研究發(fā)現中波高能紫外線的MED值為(176±49)mJ/cm2,這與南京地區(qū)中波高能紫外線MED的測定結果[5][(189 ±56)mJ/cm2]接近,表明河北地區(qū)健康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線最小紅斑量具有普遍性,與南京地區(qū)結果一致,可以考慮在全國范圍內參考。
本研究未發(fā)現中波高能紫外線的MED值與性別、年齡有關,這也與余婷婷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一般認為女性比男性對紫外線更敏感,本研究證明了這種觀點并沒有充分的依據。年齡也是確定起始照射劑量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認為,雖年齡差別與中波紫外線的MED值無明顯統計學意義,但老人更易出現紅斑[2]。我們受試者年齡均在67周歲以下,無法更多驗證老年人的紅斑情況。
多個關于長波、中波(包括窄譜和廣譜)紫外線的研究都表明皮膚日光反應類型是決定MED值大小的主要因素[3-5]。本研究也發(fā)現中波高能紫外線的MED值與皮膚日光反應類型有關。
1 Astner S,Anderson RR.Skin phototypes 2003.J Invest Dermatol,2004,122:1042-4043.
2 Mysore V.Targeted phototherapy.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9,75:119-125.
3 王麗英,陳昆,常寶珠,等.118例志愿者紫外線最小紅斑量值測定.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80-82.
4 李秀麗,廖萬清,盧忠.上海地區(qū)100例正常人紫外線最小紅斑值測定.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8,24:356-357.
5 余婷婷,曹宇,朱紅柳,等.中波高能紫外線最小紅斑量值測定.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