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楊永剛 鮑莎莎 齊萬征 周云轍 郭靜霞 趙會穎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等)、顯性(如腦梗死或腦出血等)或非顯性腦血管病(如白質(zhì)疏松和慢性腦缺血)引起的從輕度認知功能損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一大類綜合癥,VCI可單獨存在或(和)Alzheimer(AD)伴隨存在,2/3的卒中患者會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1/3可發(fā)展為癡呆。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對社會、家庭均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迫在眉睫,本文收集了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20例,給予治療組患者口服奧拉西坦,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輕中度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120例,分為年齡、性別相匹配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男48例,女12例;年齡70~88歲,平均年齡79.8歲,對照組男49例,女11例;年齡68~89歲,平均年齡78.5歲,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平均年齡及性別構(gòu)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臨床上存在認知損害,如反應遲鈍、執(zhí)行能力下降等,應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量表積分值在10分以上(中度VCI為10~20分,輕度VCI為20~26分);②存在血管因素,包括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卒中病史(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腦血管病),影像學存在病灶依據(jù),以上血管因素不一定同時具備;③認知障礙與血管因素有因果關(guān)系。
1.2.2 排除標準:通過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為其他因素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除外伴發(fā)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肺功能衰竭、重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降壓、降糖、調(diào)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奧拉西坦(石家莊市歐意藥業(yè)生產(chǎn)的,商品名歐來寧),口服,每次800 mg,3次/d,連續(xù)24周?;颊哌M行血液檢測包括全血細胞計數(shù)、血沉、血電解質(zhì)、血糖、肝腎功能和甲狀腺素水平,進行vitB12、梅毒血清學、HIV等其他檢查,
1.4 療效評估 分別于服藥前及用藥后6周、12周、24周,采用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進行評分判斷,評判標準[1]:MMSE評分增加≥4分為顯著有效,MMSE評分1~3分為有效,MMSE評分不變或減分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評分比較 治療后6周2組各量表評分與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12周、24周時MMSE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治療后12周、24周時 ADL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見表1。
2.2 2組療效對比 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不良反應比較 整個研究中,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均未見明顯異常,極少部分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不適、輕度興奮等不良反應,2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我國腦卒中患者已達1 160萬,每年新發(fā)病例250萬,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明顯升高,使癡呆的發(fā)生提早了10年。自1907年報道首例AD到20世紀60年代,認為早老期癡呆主要是AD,而老年期癡呆可能是腦動脈硬化導致腦血流進行性下降所產(chǎn)生的腦功能不全,70年代后,老年慢性進行性癡呆被認為等同于早老期癡呆,故老年期癡呆就是AD,90年代后,認為癡呆定義受AD的影響,片面強調(diào)記憶損害且不能早期識別可預防的患者,故提出VCI概念。癡呆是嚴重的、多不可逆轉(zhuǎn)的認知功能損害,用癡呆診斷就不能發(fā)現(xiàn)有認知損害但非癡呆的患者,而這些患者是二級預防和治療的重點,故使用VCI有重要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干預的意義。因為引起各種認知損害的血管性危險因素是可以被識別和控制的,控制VCI向不可逆的癡呆發(fā)展成為目前治療的目的[2]。
表1 2組治療前后評分比較n=60,±s
表1 2組治療前后評分比較n=60,±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指標 治療前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后6周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后12周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后24周治療組 對照組MMSE 19 ±4 18.8 ±3.0 20 ±3 18.6 ±3.7 23.8 ±2.4* 19.1 ±3.3 24.2 ±3.5*19.5 ±2.9 ADL 42 ±3 42.7 ±2.8 42 ±4 42.3 ±2.7 39.2 ±3.4* 41.4 ±3.2 38.5 ±4.1*41.6 ±2.5
表2 2組療效對比 n=60,例(%)
奧拉西坦于1974年由意大利史克比切姆公司首次合成。屬于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分子小,能夠透過血腦屏障,具有多重作用機制以改善患者記憶思維的能力,為新一代促智藥,適應證廣泛,不良反應少見,安全性高。奧拉西坦是作用于中樞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擬膽堿能益智藥,刺激特異性中樞神經(jīng)通路[3],具有乙酰膽堿激動作用,能選擇性的提高皮層和海馬區(qū)Ach的水平,參與中樞谷氨酸系統(tǒng)的作用,與NMDA受體作用,激活海馬區(qū)蛋白激酶C的活性,促進腦組織能量代謝,可促進缺氧后EEG恢復,激活腺苷酸激活酶,增加ATP合成和能量儲存,提高ATP轉(zhuǎn)化和RNA合成,并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本文通過奧拉西坦對認知功能療效觀察,進一步證實奧拉西坦可以提高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MMSE評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此部分患者的生活能力,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早期VCI患者的功能是可以恢復的,可逆轉(zhuǎn),尤其對于一些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我們的研究中,服藥后達到顯效的患者例數(shù)遠低于達到有效患者例數(shù),可能與我們選取的患者均為老年病區(qū)收治的患者,年齡偏高,且合并一些其他老年病有關(guān),這一點,與既往文獻中報道的治療后顯效率均大于有效率有所不同,因此,早期防治VCI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早應用,早受益,且藥物安全性好,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1 Ramirez M,Teresi JA,Holmes D,et al.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ning(DIF)and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Overview,sample.and issues of Translation.Med Care,2006,44:S95-S106.
2 陳秋.血管性認知障礙研究概況與進展.西南軍醫(yī),2010,12:947-949.
3 朱寧,朱洪山,劉合玉.天智顆粒聯(lián)合奧拉西坦治療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臨床觀察.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