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江
(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觀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偨Y中國共產黨92年來的發(fā)展史,群眾路線是一條特色鮮明的發(fā)展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生命線。隨著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群眾路線不斷走向成熟,內涵不斷豐富。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后,就明確了黨的綱領是“要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1]3。1922年中國共產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盵1]901925年中國共產黨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于職工運動之議決案中指出:“對于各種產業(yè)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組織在我們共產黨指導之下,成為純階級性的獨立組織,并且要盡力發(fā)展我們自己黨的組織,力求深入群眾。”[1]346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中,毛澤東提倡聯(lián)系群眾、深入群眾、依靠群眾。1925年10月中央擴大執(zhí)委會決議案指出:“中國革命運動的將來命運,全看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組織群眾,引導群眾?!盵1]472這時,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思想開始萌芽。
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中指出:“我們黨有這種偉大的力量,不但因為我們黨的階級性使然,而且因為有群眾之奮斗,無產階級及其貧苦農民群眾之奮斗作保證——這些群眾是我們黨的基礎。”[2]同年3月,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重點強調放手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的思想,表明中國共產黨已經有了“一切依靠群眾”的強烈意識。1928年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確立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指出:“第一個革命浪潮已經因為歷次失敗而過去了,而新的浪潮還沒有來到,反革命勢力還超過工農,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盵3]1929年9月,周恩來在《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論述了紅軍與群眾的關系,并指出“關于肅清反革命的工作要經過群眾組織來執(zhí)行,才有群眾的意義”?!瓣P于籌款工作,亦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4]36“沒收地主豪紳財產是紅軍給養(yǎng)的主要來源,但一定要經過群眾路線”[4]39。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群眾路線”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澤東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決議》中指出:“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zhí)行?!盵5]80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文中,毛澤東批評了單純軍事觀點,指出還要擔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5]86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著名論斷,就含有深入群眾,走群眾路線的思想,他指出:“為什么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入群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里作怪?!盵5]111“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盵5]113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澤東指出:“因為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盵5]136至此,中國共產黨已經初步形成“群眾化的工作方式”[6]62。這一切表明,黨已掌握了正確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已經形成。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行全面抗戰(zhàn)路線。全面抗戰(zhàn)路線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對群眾路線實踐和運用,就是要發(fā)動群眾,實行全民族抗戰(zhàn),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群眾路線進行了豐富和完善。1943年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盵7]899對“從群眾中來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7]900這一基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是群眾路線理論成熟的標志。在1945年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極其深刻的論述,指出了群眾路線的科學含義,并進行了理論概括,完整地對黨的群眾路線作出了界定,從而使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臻于成熟,并把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明確寫進黨章。劉少奇在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強調:“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盵6]342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在論述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時,對群眾路線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闡述: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共產黨員要善于同群眾商量辦事,任何時候也不要離開群眾。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8]1956年,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將“群眾路線”的概念首次納入黨章,要求“必須不斷地發(fā)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tǒng)”。[9]鄧小平在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指出:什么是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呢?簡單地說來,它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相信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黨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依靠群眾,而不能脫離群眾,不能站在群眾之上;另一方面,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10]
1980年12月,鄧小平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的講話中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盵11]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對群眾路線的內涵作出了定義性的科學表達: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2]834我們黨要堅持革命,把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12]835并強調了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主要方面之一。[12]832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黨在長期斗爭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13]928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加進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14]的論述。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5],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繼承和發(fā)展,并提出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16]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全黨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動搖,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17]“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群眾路線理論。2008年,習近平在全國組織會議上指出: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切實做到“四個不能變”,這就是:堅持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馬克思主義根本觀點不能變,始終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的謙虛態(tài)度不能變,關心群眾疾苦、傾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真摯情感不能變,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yōu)良作風不能變。[18]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對群眾路線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和豐富,彰顯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指出“必須增強宗旨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9]強調人民群眾是至高無上的地位。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至此,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再次被強化,其作用越來越突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關于群眾路線的深化和豐富還在繼續(xù),將來也會不斷的進行下去。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形成與發(fā)展史的考察,可以發(fā)現,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戰(zhàn)勝各種困難、搞好各項工作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92年來的奮斗歷史告訴我們,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革命和建設實踐不斷取得成功的傳家寶。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fā)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決定著黨的事業(yè)的成敗。實踐證明: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得好,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就順利發(fā)展;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zhí)行得不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遭受挫折。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黨必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zhàn)。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13]1425,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匯聚磅礴力量,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依靠人民實現中國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優(yōu)勢和力量源泉,貫徹好群眾路線,才能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確保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把人民團結成“命運共同體”,才能強化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四種危險尖銳擺在全黨面前,這四個危險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歷來是黨的群眾工作的大敵。形式主義誤事傷民;官僚主義損害群眾利益,直接威脅黨的執(zhí)政根基;享樂主義動搖理想信念,追求享受,不思進??;奢靡之風危害嚴重,侵蝕心靈,銷毀意志,助長社會仇富心態(tài)而引發(fā)各種社會矛盾。這四者不斷地侵蝕著黨的肌體,瓦解著黨員干部的奮斗意志,敗壞了黨風及政府的公信力,給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四風”問題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共產黨內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脫離群眾危險、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20]。因此,切實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是解決“四風”問題的堅強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首先作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又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為期一年半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力量源泉,是黨的事業(y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群眾路線要求共產黨時刻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把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黨制定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用心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難事。同時加強廣大群眾對于共產黨的監(jiān)督,以此來祛除侵蝕我黨肌體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亮出堅決反對“四風”的利劍,能夠使共產黨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使共產黨反對“四風”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回顧中國共產黨92年奮斗歷程,堅持和發(fā)揚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實踐成功的根本保證。新時期,我們踏上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歷史可以昭示未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路線指引下,取得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成功,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定能克服“四風”問題,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2]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252.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341.
[4]周恩來選集(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547.
[9]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 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316.
[10]鄧小平文選(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11]鄧小平文選(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12]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94.
[15]江澤民文選(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8.
[16]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533.
[17]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371.
[18]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213.
[19]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8.
[20]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