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段麗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英語是現(xiàn)在國際上使用最多的通用語言,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英語的作用也在逐漸加大.中國的大學教育十分重視英語的教育教學,但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主要關注知識的掌握,而缺乏對不同國家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文化層面的關注,跨文化教育在中國大學的英語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加強.
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教育;問題;對策
1.1 符合語言特性的要求
語言作為人類社會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是人類交流溝通的工具,更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表現(xiàn).語言的特征之一是其社會性,語言的產(chǎn)生、使用、發(fā)展基于一定的地域以及該地域的文化背景.學習一種語言是學習當?shù)匚幕倪^程.因此,在學習英語時加強跨文化教育是與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相符合的,符合客觀規(guī)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英語.
1.2 有利于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
人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處于一定的集體,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在這個強調聯(lián)系與合作的時代,作為21世紀的人才,當今的大學生必須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強化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世界的連系.不同國家間的連系依賴于語言的溝通,英語的重要性在此得到體現(xiàn).但僅保證語言溝通還不夠,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有著不同的價值觀、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就要求具備跨文化的觀念和意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跨文化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差異與多樣性,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在差異中尋求溝通與合作.
1.3 促進文化交流與本土文化發(fā)展
網(wǎng)絡的發(fā)展已經(jīng)將全世界緊密的連系在一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每一個國家都會面對大量外部傳播來的信息.跨文化教育強調尊重文化的差異性,這不僅指對外來文化保持開放客觀的態(tài)度,同時也要求對本土文化的尊重,認同和傳承.通過跨文化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到每一種文化各有其特征,不存在優(yōu)劣.了解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不同之處,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外來文化,同時也讓大學生更加重視和了解自己的本國文化,有利于本國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
1.4 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趨勢
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在發(fā)生巨大的改變,呈現(xiàn)出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首先,隨著各國間連系的不斷深化,人才交流不斷加強,人才競爭呈現(xiàn)出國際化趨勢.現(xiàn)在每一所高等教育院校的競爭對手不再是本地區(qū)本國的學校,而是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院校.其次,各國間連系的加強,也增加了對國際化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要順應時代趨勢,培養(yǎng)國際化的人才.
因此,現(xiàn)在各國高等教育院校間的合作和交流呈現(xiàn)蓬勃的發(fā)展趨勢.在這樣的國際交往中,跨文化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吸收外來文化,同時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在接觸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成為國際化的人才.
2.1 教師的跨文化教育意識及能力有待加強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已經(jīng)有一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跨文化教育意識和能力,但是要真正實現(xiàn)跨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還需要相當程度的普及和加深.主要的問題體現(xiàn)在:
(1)跨文化教育意識缺乏,片面重視語言知識.在上文我們已經(jīng)講過,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是學習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因素.跨文化教育強調語言的溝通特質和文化特性,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文化素養(yǎng)教育.語言的溝通特質要求在語言教學中加強溝通的練習,不僅學習語言本身,如何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傳達給對方,如何理解對方想要傳達的訊息,是跨文化意識所看重的.但是仍然有教師在英語教學上只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跨文化教育意識還比較薄弱.
(2)跨文化教育的內容不夠豐富,方法較單一.現(xiàn)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還沒有一套成系統(tǒng)的,以文化導入為目的的教材或教學材料.雖然有不少介紹西方世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內容,但是大多是介紹性的文章,缺乏在跨文化層面的深入思考和引導,而在英語教育領域關于中國文化的內容就更加的缺乏.跨文化教育的內容不夠豐富,直接影響了跨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其次,我國的英語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書本教學的方式,沒有主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的滿足跨文化教育對溝通的要求.
2.2 學生參與跨文化教育的主觀能動性有待加強
在應試教育階段,我國的學生以分數(shù)為唯一目標和指導,學習行為的最高目標就是獲得盡可能高的分數(shù).受這一思維方式的影響,進入大學以后,仍然有相當大部分的學生以文憑或證書作為學習的目的.如果只在乎掌握知識量的多少以及考試分數(shù),獲得證書的多少,無疑不符合跨文化教育的要求.
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跨文化教育不僅僅依靠老師,還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要具備跨文化意識,積極了解和接受相關的知識;其次要主動的采取可以利用的方式來提高自己在跨文化方面的知識構成與能力,例如直接與外國人交流,瀏覽外國媒體等等;另外還要保持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對中國文化進行全面的了解.
3.1 加強教師跨文化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作為跨文化教育的實施者、推動者,首先要從教師開始進行改變,摒棄陳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面對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積極了解各國文化特征,背后的文化因素,與我國文化的差異;同時積極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去掌握這些跨文化的意識、知識和能力.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加強自身跨文化教育意識,在制定教學方針,在安排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等各環(huán)節(jié)中,都要帶著跨文化教育的視角去看問題,不片面看重語言知識的傳授,積極思考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跨文化教育中,切實提高溝通能力.
(2)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掌握.除了書本以外,還可以利用外國報紙、電視、網(wǎng)絡等各種方式搜集教學內容和材料,力求把國外實時、真實、客觀的情況展示給學生.不局限于教或講的形式,把材料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思考,設置開放性問題等等,都是有效利用教學內容的方式.
(3)做到教育方式多樣化.除了教師傳授以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進行討論.利用新型的科技手段,可以把傳統(tǒng)的書面作業(yè)改為與外國友人通信,或者進行演講等各種生動的形式.還可以利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尋找國外高等院校的公開課資源,讓學生進行學習,把各種教育方式有機結合.
(4)重視引導學生關注母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英語和吸收外來知識同時提高母語能力和本國文化素養(yǎng).
3.2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糾正學生的“分數(shù)優(yōu)先”、“證書優(yōu)先”、“書本優(yōu)先”等錯誤的學習理念,以及被動等待老師傳授的錯誤學習方法,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跨文化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切實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例如,弱化分數(shù)對學生的影響,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對于積極主動參與跨文化教育的學生進行獎勵等各種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大學的英語學習,不僅僅是記單詞,寫文章,而是通過對英語的學習和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和外國人溝通交流時的能力,讓學生把英語學習的目的和重點轉移到真正在國際化的交流中實現(xiàn)高質量的溝通,培養(yǎng)國際化的視野,和理解尊重各種各有差異的文化.
〔1〕童惟.全球化視野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01).
〔2〕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01).
H319
A
1673-260X(2014)01-0246-02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本土文化導入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12WLH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