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亞靜
2014年1月3日,江蘇衛(wèi)視引進了德國《Super brain》的節(jié)目模式,推出中國首檔科學真人秀節(jié)目《最強大腦》。節(jié)目一經(jīng)推出,立刻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v觀當前各大衛(wèi)視的綜藝節(jié)目,以《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為代表的歌曲類節(jié)目雖收視不俗,但同質化趨勢明顯,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親子節(jié)目引發(fā)全民熱捧,但奇跡難以復制。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江蘇衛(wèi)視繼《非誠勿擾》《一站到底》之后,以科學探索為內核、用精致新穎的方式讓科學走下神壇,走進大眾,推出了科學類綜藝節(jié)目《最強大腦》?!蹲顝姶竽X》并非科學類綜藝節(jié)目的首創(chuàng),但此前的科學類欄目往往都是用實驗室做布景,解密生活中的某些科學現(xiàn)象或誤區(qū)。而《最強大腦》關注的是由生活科普轉向更高端的腦力科學話題。嚴謹?shù)牡墓?jié)目理念、精致的舞美包裝、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特點鮮明選手的參與,真正將“讓科學流行起來”的口號在整個真人秀節(jié)目同質化趨勢日漸明顯的當下刮起一陣流行風。
《最強大腦》對選手的選擇充分展現(xiàn)了對個體差異性的尊重。參賽選手大致分為以下三類:天生的天才——“火眼金睛”鄭才千、“指紋神探”吳天勝、意外的天才——“中國雨人”周瑋、“聽風者”艾曉娃;造就的天才——“子承父業(yè)”李云龍、“書價檢索儀”王國林等等,他們每個人獨特的記憶、思維、邏輯特點為腦力科學的進一步開發(fā)和探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素材和樣本,為人們展現(xiàn)著各具特色的奇妙世界。
作為一檔大型的真人秀節(jié)目,主持人是節(jié)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蹲顝姶竽X》的主持人蔣昌建的首場亮相,便引發(fā)了觀眾的熱議。但正是這種陌生感讓觀眾們對于這位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好奇。除了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博士、耶魯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后的學術背景外,他還曾獲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CCTV新聞頻道“聚焦兩會”特約評論員,并曾擔任《楊瀾訪談錄》總策劃。此次蔣昌建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最強大腦》舞臺上的表現(xiàn),既展現(xiàn)了他機敏的反應能力和良好的現(xiàn)場把控能力,同時,他豐富的學術背景也更增加了這檔科學類欄目的嚴肅性和學術性。
《最強大腦》雖然定位于科學,但腦力科學的高冷特點,選手異于常人的個性特點以及學術型出身的主持人選擇,在娛樂至死的當下猶如一縷清風,在唱歌、跳舞類綜藝節(jié)目中獨樹一幟。同時,作為一檔綜藝類節(jié)目,在尊重科學、注重學術的同時,也與綜藝節(jié)目的娛樂性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對此,欄目中嘉賓的選擇就很好地中和了這一點。
科學評審魏坤琳,被稱為“中國最帥教授”。加入《最強大腦》的團隊,讓這位外表帥氣、學術嚴謹?shù)?6 歲教授一夜之間成為了男神式的人物。他沒有太多舞臺經(jīng)驗,鏡頭前有時也稍顯緊張,甚至有時當觀察員梁冬在針對某位選手而提出質疑時與他發(fā)生爭執(zhí),他也稍顯落下風,但絲毫沒有影響他火爆的人氣,反而成為了節(jié)目的一大看點。
固定觀察員是娛樂界伶牙俐齒的陶晶瑩,主持界幽默風趣又言辭犀利的梁冬,體育界羽毛球國家隊總教頭李永波。三人各具特點,在面對選手時,梁冬時常言辭犀利,而李永波則表現(xiàn)出為人師的仁慈,陶晶瑩在兩個男人中間則利用女性感性的一面在兩者中進行著調和。
在每期節(jié)目中,除了固定觀察員外,X觀察員的選擇也是提高節(jié)目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例如:韓國當紅男星金秀賢、羽毛球奧運冠軍林丹以及著名歌手周杰倫分別是影壇、體壇、歌壇的人氣號召人物,他們的加入使欄目在年輕觀眾中也具有了極大的影響力。
自節(jié)目開播以來,各界對《最強大腦》的稱贊與爭議一直不斷交鋒。對于真人秀節(jié)目來說,歸根結底擺脫不了“秀”的本質。因此,引發(fā)沖突才能制造話題,增加看點。
節(jié)目開播之初,科學評審魏坤琳的難度系數(shù)決定權成為了爭議的焦點。對于他的打分權,在舞臺上表現(xiàn)出的是由他來給出決定選手“生死”的難度系數(shù)分。這一規(guī)則的表現(xiàn)引起了觀眾們的質疑。而事實上,魏坤琳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他的背后有一個包括美國耶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近三十位國內外專家組成的“智囊團”。這一爭論的平息,也從另一個角度更加深了節(jié)目的科學性和嚴肅性。
在某期節(jié)目中,熟食店老板娘趙淑芬因為“瞬間知筆畫”的神奇能力而一夜成名,而她的神奇腦力也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從詞語到短語,甚至到12字以內的句子,她都可以馬上說出筆畫。這樣的能力讓所有人驚嘆。然而,在打分時刻,魏坤琳卻沒有給出分數(shù)。他的解釋是:我現(xiàn)在無法打分,她能如此快速的反映出筆畫數(shù)的行為,有些像艾斯伯格癥候群或者學者癥候群,我需要帶她去北京做進一步的檢測。這一點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節(jié)目的科學性與嚴肅性,同時,這無形中使觀眾對趙淑芬有了更大的好奇,對下一步將要做出的解答有了更大的期待。然而,當她在新一期節(jié)目重返舞臺時等待著難度系數(shù)分時,卻只得到了1分。在所有人對這個分數(shù)表示不解時,魏坤琳給出的解釋是:能力并不代表就是才能。這一觀點立刻引起了評審梁冬的不滿,進而引發(fā)了一場爭議不小的口水戰(zhàn)。對于不善言辭的魏坤琳來說,“科學是我的惟一標準”已成為他在節(jié)目中的反復出現(xiàn)的應對話語,但同時他也表示:“我是科學家,也有感情,但我坐在了這個位子上,就要做出理性的判斷,為人類選出‘最強大腦’”。理性的魏博士與感性的梁冬相遇,摩擦碰撞出火花,同時也引出爭議與看點。
雖然《最強大腦》的節(jié)目模式引自德國的《Super brain》,但江蘇衛(wèi)視并沒有照搬套用,而是針對中國電視欄目的實際進行了具有特色化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在晉級賽、挑戰(zhàn)賽之外,首創(chuàng)中外PK賽。從而實現(xiàn)了在同一模式下,不同國家間腦力人才的真正 PK。除了中國的 12 位腦力精英外,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也紛紛派出了自己國家的頂尖腦力選手前來出戰(zhàn)。這場國家間的頂級選手PK賽中,各國選手都希望通過國際間的較量成為世界的最強大腦。這場國際間的腦力PK,讓這種抽象的腦力科學通過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比拼在世界范圍內喚起人們對腦力科學的興趣,同時,不同國家間選手的同臺競技,也折射出各國的社會文化差異。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中國與意大利PK賽中,中國選手李云龍與意大利選手安德烈的比拼,兩位同為12歲的記憶高手在PK賽中相遇。在主持人的一段采訪中,安德烈說起一段印象深刻的經(jīng)歷時表示:“夏天和爸爸及堂兄們在卡拉布里亞的海灘上生篝火,在漫天繁星下睡覺。為了看黎明整晚都呆在海里,是最難忘的經(jīng)歷。”問起李云龍如果贏得比賽想要什么獎勵時,他說希望好好玩三天,這個愿望從一個12歲孩子的嘴里聽到似乎略顯諷刺。李云龍沒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子承父業(yè)”就是他的標簽。兩位同為12歲的少年,他們的童年生活卻有著天壤之別,這其中折射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新郎新娘配的比賽中,他們反方向記憶51對新娘新郎順序,之后蒙上眼睛,51對新人打亂順序站好,在他們摘下眼罩后,靠記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模型擺放。李云龍在用時上快于安德烈,只要保證擺放正確他便能夠贏得比賽,而當安德烈在報出自己的順序時,李云龍突然一拍腦門,痛哭起來,現(xiàn)場的他幾近崩潰。不斷地在說:“我記對了,擺錯了!”顯然,觀眾們此時意識到李云龍也許是求勝心切,粗心擺錯了一對新郎新娘。面對自己的失敗,現(xiàn)場的李云龍在父親的攙扶下才站了起來,無法接受失敗的打擊讓觀眾們看到了在一種“虎爸”式教育下的孩子有著怎樣脆弱的一面。而此時,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主持人讓李云龍報出自己的結果,人們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的答案是完全正確的,只因為在擺放時兩人處于反方向而使李云龍誤認為自己擺放錯誤。李云龍破涕為笑,而此時的安德烈,上前抱住了李云龍。“我剛才很擔心李云龍,他看起來很難過,我想要去擁抱他?!卑驳铝艺f完也不禁落淚,意大利男孩用他的同情寬容之淚感動了每一個人。許多觀眾從這兩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同齡孩子身上看到了兩國間教育的差異,進而引發(fā)了更加深刻和廣泛的社會關注與探討,這種輿論反響比對決勝敗更加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