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日呼
(呼倫貝爾學院 學生資助中心,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高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
巴達日呼
(呼倫貝爾學院 學生資助中心,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家庭困難學生是當前高校學生中的重要群體,他們面臨著嚴重的生活壓力,因此,無論從高校人才培養(yǎng)還是社會發(fā)展角度而言,都必須建立良好的資助體系.本文圍繞這一問題首先分析了當前高校貧困學生資助方式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從多個角度提出了一個整體的高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創(chuàng)新體系,能夠作為當前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推進及深化改革的參考.
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體系
在當前高校大學生中間,有很多來自農(nóng)村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由于經(jīng)濟方面的原因,這些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壓力.當前,高校的擴招,大量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進入到高校中,如果不及時的環(huán)節(jié)這類學生的生活壓力,那么對于整體高校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以及高校教育的穩(wěn)定將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國家以及各個高校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例如國家助學貸款等,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困難學生的壓力.但是,無論是資助體系本身還是資助的具體實施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導致高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難以更加快速的推廣和深化.因此,必須從社會發(fā)展、高校資助政策改革以及學生成長等多個方面出發(fā),提出一種新的資助體系,為高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狀況較十年前已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招生人數(shù)的增加使得家庭困難學生的數(shù)量也逐年提升.2009年的調查表明,全國普通高校人數(shù)大約為2300萬左右,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人數(shù)達到近600萬,家庭情況特別困難的學生人數(shù)近200萬,比例分別超過了26%以及
8.5 %.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全國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群體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如果這種經(jīng)濟壓力持續(xù)伴隨學生的高校教育階段,無論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還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甚至社會人才的整體質量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從家庭困難學生個人角度,經(jīng)濟問題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面臨著重大的壓力,學生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從而導致學生無法良好的接納知識.同時,物質方面的缺乏,對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等也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從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角度,隨著家庭困難學生的數(shù)量呈現(xiàn)規(guī)?;内厔荩瑢е麓罅繉W生的精力更多的放在物質生活保障層面,學習角度的投入必然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從社會整體人才角度,當學生將更多的經(jīng)歷投入到物質保障中時,學生在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就無法得到全面的提高,降低了社會整體人才質量.
針對當前高校困難家庭學生數(shù)量的規(guī)?;蝿?,國家以及各個高校分別出臺了一系列的學生資助政策,例如前面提到的國家助學貸款,以及各個學校的勤工助學、困難補助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經(jīng)濟壓力.
盡管當前國家及學校已經(jīng)認識到家庭貧困學生面臨的生活學習壓力以及這些壓力帶來的影響,從各個角度和層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措施.但是,就目前而言,這些資助方式以及資助內容上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問題,使得這些資助方式難以解決根本的問題.
3.1 以經(jīng)濟資助為主,忽略精神幫助
貧困家庭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壓力是兩個層面的,一是經(jīng)濟壓力.經(jīng)濟壓力是學生面臨的最直接的壓力,在日常生活中,這部分學生基本生活沒有保障,因此學習過程中無法將全部的經(jīng)歷投入進去,必然會對學習成績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生后期個人發(fā)展極為不利;二是精神層面的壓力.精神壓力是家庭困難帶來的深層壓力,也是對學生心理層面造成嚴重影響問題.很多學生在生活中,由于經(jīng)濟較為困難,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特別是與周圍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比較時,心理波動會更加明顯.當前,無論是國家還是各個高校,在貧困學生資助時,更多的是注重經(jīng)濟層面的資助,對于貧困學生的精神幫助上幾乎沒有,這種方式使得資助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的解決貧困學生的問題.
3.2 缺乏實際的調查,對于貧困沒有明確的標準
很多高校在貧困學生認定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大多是根據(jù)學生的貧困證明或者學生個人的陳述來建立貧困檔案.這種貧困建檔方式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無法讓真正困難的學生得到資助.在這種貧困建檔的方式下,很多貧困學生由于手續(xù)等方面的問題無法出具相關的貧困證明,因此,就無法獲得相應的資助.而相反很多家庭并不是十分困難的學生由于在當?shù)亟⒘顺鼍吡嘶镜呢毨ёC明而獲得了貧困資助;第二,擾亂了正常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在第一方面問題的前提下,國家以及學校正規(guī)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失去了其基本的價值,從而導致資助體系缺乏公信力.這一問題也是當前高校貧困學生資助體系面臨的重要問題,即如何讓真正貧困的學生獲得相應的資助.
3.3 資助方式存在漏洞,勤工助學崗位設立盲目
勤工助學是當前很多高校貧困生資助的一種方式,從資助理念上,這種方式意義重大.通過勞動的方式,讓學生獲得相應的報報酬,幫助學生樹立自助的概念.盡管這種方式幾乎存在于所有高校中,但是,很多學校在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立時較為盲目,大多是以體力勞動為主,例如送水工,清潔員等.當然,這些崗位對于鍛煉學生的體魄和意志力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從另一個側面而言,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第一,勞動強度過高,影響學生身體健康.一些高校設立的勤工助學崗位勞動強度較大,例如送水工、夜間校園巡查員,這些崗位勞動強度大,連續(xù)性強,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體健康;第二,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無法帶給學生真正的幫助.一些高校的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立,并沒有將學生個人發(fā)展以及知識的汲取作為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將學生作為廉價的勞動力,讓學生機械勞動,無法讓學生從中得到成長.
3.4 資助體系為直線型,缺乏必要的反饋結構
當前,貧困學生資助已經(jīng)成為很多高校的常規(guī)工作,從普及程度以及覆蓋面基本達到預期的要求.但是,對于高校整個貧困生資助體系結構分析可以看出,幾乎所有高校的貧困生資助體系都是直線型,沒有必要的反饋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會陷入以下兩個誤區(qū),第一,資助體系的模式化發(fā)展.在缺乏有效的反饋制度下,高校工作會一直沿著原有的預定工作模式進行,從而使得資助體系一直處于較為單一的發(fā)展模式下,無法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而進行調整;第二,資助體系僅僅停留在資助層面.沒有必要的反饋結構,學校就無法直接獲取資助工作帶來的實際價值,那么,資助體系所解決的就僅僅是短時間內的學生經(jīng)濟壓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以及資助體系的正確性都無法準確的預期.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存在著很多漏洞,而這些漏洞大多是涉及資助工作本質的問題.因此,要解決當前貧困家庭學生的生活學習壓力,必須從多個角度建立資助創(chuàng)新體系,使得資助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在解決學生個人生活問題的同時,深化和改革現(xiàn)有的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
4.1 明確貧困資助標準以及相應的資助辦法
在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建立時,首先要明確貧困的定義.在很多高校中,貧困定義的模糊使得后期工作的推廣阻礙較大,這是由于無法定義貧困的標準就無法讓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資助,使得整體資助體系缺乏必要的公信力.因此,在貧困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學??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開展工作.第一,確定貧困生的標準.學校要將貧困的定義明確化,例如,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作為特困生,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為較特困,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為一般貧困學生.只有將明確了貧困的標準,才能確定資助的標準以及工作的具體化推進;第二,進行實際的調查.向最需要的學生進行資助是整個資助工作的重點,因此,學校應當加大力量對于貧困學生實際的情況進行調查,例如通過實際家訪,電話調查等,從而確定真正貧困的學生;第三,明確相應的資助辦法.當確定了資助對象以及貧困標準之后,學校就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資助辦法,最重要的是要將資助的標準明確,例如特困生減免全部學費等.
4.2 將心理干預與經(jīng)濟資助并重
前文中提到,很多學校將貧困的經(jīng)濟資助作為重點工作,對于心理幫助幾乎不會涉及.從資助的本質上分析,要將資助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將心理干預與經(jīng)濟資助作為整體工作的兩個等同部分進行開展,從心理層面上解決學生的基本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學??梢酝ㄟ^多個途徑開展工作,第一,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課程.針對貧困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這些課程應當更多的從勵志以及自強的角度向學生灌輸思想,使得學生真正能夠從貧困中站立起來;第二,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部門.在學校一些學生工作機構中,學校可以指定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對一些心理波動較大的貧困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幫助他們及時的走出心理困境;第三,開設網(wǎng)上心理輔導教育平臺.利用網(wǎng)絡資源等,學??梢越iT的心理輔導網(wǎng)站或者交流方式,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心理輔導,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調節(jié).
4.3 加強勤工助學的靈活性及教育價值
在實際的資助工作,例如勤工儉學工作中,學校在工作崗位的設置以及工作目的思想的定位上應當從育人的角度出發(fā),開展更加靈活的勤工儉學活動.在實際的工作中,勤工儉學應當向以下兩個方向發(fā)展,第一,崗位更加趨近于腦力勞動.在崗位設置上,學生應當設立更多的腦力勞動崗位,例如與學科建設有關的助理以及試驗助理等,這些崗位能夠讓學生在獲得資助的同時,加強了對于學科的認識;第二,工作時間更加靈活.在勤工儉學工作的時間的規(guī)定上,學校不必太拘泥于時間長短,而可以通過類似學分的形式,只要學生一周實際工作時間滿足要求就能夠獲得相應的資助,這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工作和學習的調節(jié)自由.
4.4 建立多個工作反饋渠道
與教學工作類似,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也必須從長遠出發(fā),根據(jù)學校的發(fā)展以及學生的需求進行改革和發(fā)展,而改革和發(fā)展的依據(jù)就是工作的反饋.因此,建立有效的反饋渠道對于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創(chuàng)新體系的建立意義重大.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可以根據(jù)資源建立相應的反饋渠道,第一,面對面的反饋.學??梢远ㄆ谂c學生通過座談會的形式,了解學校當前的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內容以及方式的有效性,通過這種點對點的方式直接獲取工作的反饋;第二,點對面的反饋.學校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等平臺,建立合理的反饋通過,并設立專門的部門針對學生的意見進行及時的總結,并將學校的工作方式與學生直接溝通,形成點對面的有效反饋;第三,點對點的反饋.針對貧困學生的個人想法,學校可以讓輔導員老師直接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針對每個學生獲得直接的意見反饋,形成點到點的溝通.
〔1〕龐艷桃.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有效方法分析[J].理論月刊,2010(7).
〔2〕金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
〔3〕翟羽.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研究[J].北方經(jīng)貿,2010(5).
G647.18
A
1673-260X(2014)01-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