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華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0)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更應發(fā)揮其宣傳教育作用。如何推動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而在大學生中廣泛形成“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良好風氣,切實做到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這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思考的問題。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其中都會蘊含一些新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為主題,蘊含著許多新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科學發(fā)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將其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既是對其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同時有利于增強全黨和全國人民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意義重大而深遠。
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鄧小平同志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一個發(fā)展目標,并且在20世紀末已經(jīng)實現(xiàn)。然而,我們的小康社會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不平衡的,因此,要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建設”表明的是過程,“建成”預示著結果。一字之差,既是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又意味著未來任務的艱巨,絲毫不容忽視。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并分別用“實現(xiàn)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三個詞對三者予以定位,指出“三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既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nèi)涵,又為我們在實踐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在十八大報告中,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同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一樣確立為國家的總體布局之一,國家的總體布局因此由“四位一體”上升為“五位一體”,并且在十八大報告中用一章進行具體闡述。建設生態(tài)文明,既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永續(xù)發(fā)展的前提和保障。
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城鄉(xiāng)居民收入10年翻番的目標,而且提出要實現(xiàn)“居民收入增長和經(jīng)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chǎn)率提高同步“,強調要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突出了“發(fā)展是為了人民、發(fā)展要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實質。
十八大報告將“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作為主線,并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努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執(zhí)政黨,能對自身有如此深刻的認識與反思,這既堅定了全國人民繼續(xù)跟黨走的信心,又讓人民堅信中國的美好未來。
對于十八大的這些新精神,當代大學生如何認識和對待?這就需要對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進行深入的研究。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社會日益開放的時代,影響他們思想的因素很多,既有國內(nèi)的、又有國際的;既有正面的宣傳教育、又有負面的思想入侵。在錯綜復雜的價值取向面前,大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困惑與迷茫,甚至做出錯誤的抉擇。對于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首先應解決大學生思想認識中的三個層次:“知不知”?“信不信”?“踐行與否”?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三個層次逐層遞進,構成了大學生思想認識的一個從低到高的框架。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范圍越來越廣。但課堂調查的結果表明:很少有學生去聽新聞;很多學生經(jīng)常上網(wǎng),但很少有人去關注新聞;當被問及十八大的相關內(nèi)容時,個別學生能做淺顯的回答,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新精神新在哪里。這些調查結果令人堪憂,它表明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淡薄,政治參與度不高,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度減弱。人們在某一方面思想意識的麻木,必然會導致其在行為上的懶惰甚至倒退。所以,十八大的新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有待去認識和接受的新領域。
由于國際上一些組織對中國的負面宣傳,加之中國處于改革開放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種矛盾凸顯,于是,社會上的一些負面現(xiàn)象的影響就會被放大,使得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容易對現(xiàn)有方針、政策產(chǎn)生疑慮。如對“小康社會的建成”、“生態(tài)文明建設”結果的期待、“城鄉(xiāng)居民收入10年翻番目標”的實現(xiàn)、“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力度等方面產(chǎn)生懷疑。可以說,大學生的內(nèi)心既有對美好目標的期待,同時又對其實現(xiàn)存在疑慮。
十八大召開后,所有學校都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其新精神進行了宣傳教育。然而,怎樣去衡量學生學習后的作用與效果呢?有的學生認為:十八大的內(nèi)容背熟了,就應該是學好了;有的學生認為,有關十八大的學習筆記做好了,就應該是學好了;還有的學生認為,十八大的報告已經(jīng)聽了無數(shù)次了,怎么能說沒學好?可以說,這是在學習十八大精神過程中存在的認知與踐行的誤區(qū)。眾所周知,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并為指導實踐發(fā)揮更好的作用,理論的實踐性才能夠被認可。所以,對于大學生學習十八大精神,不僅僅是認知與認同,更應讓十八大精神在指導大學生實踐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都會經(jīng)歷一個思想上的深刻轉化,既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的學習,也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的思想蛻變。
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首先要求教師對十八大精神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即教師對其應該有內(nèi)化、吸收的過程。然后將內(nèi)化的成果上升為理論,寫進自己的教案之中,由此完成轉化過程的第一步——進教材。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審視自己的價值取向,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思想境界,既要做新精神的傳播者、研究者和引領者,更要以身作則,做新精神的踐行者。
推動十八大新精神進課堂是實現(xiàn)轉化的關鍵步驟和不可缺少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理論準備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完成對新精神的宣講與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采取何種方式、以何種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的非常關鍵。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就不能接受十八大新精神,那么,接下來的“進頭腦”便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教師要在傳播的方式、方法上認真做好準備。
思想決定行動,推動十八大新精神進頭腦,是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的轉化。只要新精神能入耳、入腦、入心,就表明大學生已經(jīng)接受并認同新精神。在此基礎上,大學生在行動上就會有所體現(xiàn),如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去做,做忠實的追隨者;能夠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做優(yōu)秀的踐行者,等等。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理論或精神能夠被廣泛認同和傳播需要幾種關鍵的要素: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能夠解決人們的各種問題,易于理解和接受(即要生動活潑)。因此,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也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這些因素的作用。
理論是抽象的知識,十八大新精神也很抽象。如果不能將其與大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各種問題,不能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入課堂,將很難被接受,更不會被認同和踐行。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科學地引導學生如何去解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現(xiàn)實需求,進而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這樣既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解決了學生面臨的問題,提高了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引用案例教學,恰當開展情景教學、時政教學,用生動的事實,科學地處理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最后,在相關的考核評定方面,也要突出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標準,可以開展演講、宣講、競賽、講座、討論、實踐等多種方式的考核,在多樣中實現(xiàn)認同與踐行。
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是教育的一個總體要求,轉化應具體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所謂真學,指認真的而不是搪塞的、馬虎的,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膚淺的,全面的而不是點滴的、零碎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要做到真學,一要知道學什么,二要明白為什么學,三要明確怎么學。十八大的新精神是系統(tǒng)的理論,它既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又是指導個人修養(yǎng)、實踐的標尺。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講,學習十八大精神,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思想實際、生活實際來學;把學習精神與解決實際問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結合起來學。只有學進去,才能學得好,進而學得深。
所謂真懂,指掌握主要內(nèi)容、領會精神實質、獲得真知灼見。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十八大精神,既要弄清新精神產(chǎn)生的理論依據(jù),又要了解其產(chǎn)生的實踐基礎及社會、時代背景,從中悟出有價值的哲理。要做到真懂,必須具備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肯于鉆研的精神,因為思考的深度將決定學習的深度。只要用心去學,便能真正懂得十八大精神的內(nèi)涵及實質。
所謂真信,指對所學的內(nèi)容不僅入腦、入心,而且在其思想深處對其堅信不疑,并能夠上升為自己的政治信仰。對十八大新精神是真信還是假信,是堅定不移還是半信半疑,其實質是在考驗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信仰。只有立場堅定,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人們自覺地學習。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政治理論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對一些現(xiàn)實問題認識不深,更應該在“真信”上下功夫。
所謂真用,指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而達到學以致用、學用一致。真用既是前三者的根本著眼點,也是檢驗其效果的根本標志。對于大學生來說,真用體現(xiàn)在思想上是政治信仰堅定,理想遠大;體現(xiàn)在學習上是認真、自覺地學習十八大精神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體現(xiàn)在實踐上是能夠身體力行地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去指導實踐。
四者中,真學是基礎,真懂是前提,真信是關鍵,真用是目標。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統(tǒng)一于大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全過程。在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過程中,缺一不可。
總之,推動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從認知到認同與踐行的轉化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是主陣地、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著重要的使命。通過科學地宣傳與教育,認真地貫徹與執(zhí)行,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一定能夠真正實現(xiàn)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的轉化。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新華網(wǎng)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 2546.htm,2012-11-19.
[2]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1-19.
[3]田建國.大學生理論學習的主體、重點和方法[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1):21-25.
[4]張安強.加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77-79.
[5]劉君杰.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問題研究[J].理論界,2012(1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