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琴琴,黃淑田,張麗君,孫麗麗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轉歸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但幾乎沒有單一的檢測手段可以精確確定CHF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2]。本文回顧性對比分析不同基礎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級的CHF患者腎功能、電解質、血脂及血紅蛋白(Hb)的水平變化。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CHF患者232例,年齡35歲~92歲(66.19歲±11.63歲);病程(8.4±6.2)年;其中男121例,女111例;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Ⅱ級74例,Ⅲ級79例,Ⅳ級79例;其中冠心病69例,高血壓病51例,心臟瓣膜病59例,擴張型心肌病53例。排除甲狀腺疾病、原發(fā)性腎臟疾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出血等。
1.2 方法 所有觀察者分別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以苦味法測定血肌酐(CREA);以酶法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直接法測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選擇電極片法測定血清鉀離子(K+)、鈉離子(Na+);以光學法測定血紅蛋白。以上指標使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DXC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雅培公司CELL-DYN3700血細胞分類儀進行檢測。采用改良的MDRD研究方程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186×肌酐(mg/d L)-1.154×年齡(歲)-0.203×性別(男性=1,女性=0.742)。用eGFR評估腎功能,血紅蛋白評估貧血。并記錄一般資料:身高、體重(BMI)及病程。
1.3 診斷標準 腎功能不全判斷指標為eGFR<60 mL/(min·1.73 m2);電解質紊亂的診斷標準[3]:低鈉血癥為血清鈉濃度<135 mmol/L;低鉀血癥為血清鉀<3.5 mmol/L;高膽固醇血癥為TC>5.7 mmol/L;高三酰甘油血癥為TG>1.72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為HDL-C<0.93 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為LDL-C>3.12 mmol/L。Hb<120 g/L定義為貧血。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基礎病因的CHF患者各檢測指標的比較 (見表1)
表1 不同基礎病因CHF患者各檢測指標的比較±s)
表1 不同基礎病因CHF患者各檢測指標的比較±s)
項目 冠心病 高血壓病 心臟瓣膜病 擴張型心肌病 F值P eGFR[m L/(min·1.73 m2)] 70.53±25.52 71.81±25.90 66.38±24.82 71.84±25.84 0.583 0.626 K+(mmol/L) 3.86±0.57 3.70±0.54 3.88±0.46 3.94±0.48 1.960 0.121 Na+(mmol/L) 136.19±5.24 135.07±3.83 135.59±5.24 135.75±4.22 0.553 0.647 Hb(g/L) 121.79±24.61 120.99±19.66 122.46±18.57 126.9±17.64 0.889 0.448 TC(mmol/L) 3.69±0.91 3.89±1.02 3.97±0.90 3.83±0.99 1.015 0.387 TG(mmol/L) 1.44±0.69 1.33±0.62 1.48±1.09 1.29±0.71 0.663 0.575 HDL-C(mmol/L) 1.11±0.46 1.10±0.29 1.11±0.43 1.06±0.28 0.210 0.889 LDL-C(mmol/L) 2.22±0.74 2.24±0.75 2.36±0.80 2.39±0.70 0.695 0.556
2.2 不同心功能級別的CHF患者各檢測指標的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級別CHF患者各檢測指標的比較
CHF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它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復雜、連鎖、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4],常常伴有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血脂異常、貧血等。因此,從不同基礎病因、不同心功能級別角度對CHF患者腎功能、電解質、血脂、貧血等方面進行研究具有臨床指導價值。
CHF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腎功能異常,本研究應用MDRD公式估算eGFR,分析比較不同基礎病因及不同心功能級別的CHF患者腎功能變化,結果顯示,不同基礎病因的CHF患者間eGF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不同心功能級別組間,隨著心功能越差,eGFR下降越明顯,腎功能不全發(fā)生率越高,尤其NYHA-Ⅳ級組中eGFR<60 mL/(min·1.73 m2)者高達59.5%。究其原因可能有:①基礎心臟疾病冠心病患者可能合并腎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導致腎小管損害;心臟瓣膜病和擴張型心肌病長期心輸出量降低使腎臟供血不足導致腎前性腎功能不全;②CHF患者交感神經興奮,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過度激活,使腎血管收縮,腎臟組織因缺血、缺氧而功能下降;③反復長期心衰,腎臟血流灌注不足引起慢性缺血性腎?。?];④利尿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物的不恰當使用也可致腎損傷。有研究顯示伴有腎功能不全的CHF患者病死率是無明顯腎功能障礙者的1.81~3.04倍[6],腎功能不全對心力衰竭患者的預測強度甚至要超過NYHA心功能分級。因此,CHF患者在整個診治過程中需重視監(jiān)測和保護腎功能,延緩病情進展。
本研究分析了CHF患者血K+、Na+水平變化,其結果顯示,CHF患者的血鉀、血鈉水平與基礎病因無關,但隨著心功能級別的升高均下降明顯,且各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可能因素:①CHF患者胃腸道淤血,食欲減退,攝入和吸收減少;②CHF患者為緩解水腫癥狀,限制鈉鹽的攝入以及長期不恰當應用利尿劑會造成低鈉血癥和低鉀血癥;③伴發(fā)糖尿病的患者,應用胰島素可促進血鉀進入細胞內,使血鉀減低。在心力衰竭的基礎上,合并低鉀血癥,更易引起各種惡性心律失常,而低鈉血癥則會導致疲乏無力、食欲減退,甚至血壓下降、昏迷等嚴重并發(fā)癥,加重病情并影響預后。因此,嚴密監(jiān)測并調整電解質平衡在心衰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
冠心病作為CHF的主要病因,血脂異常又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血脂水平與CHF患者心功能級別間關系尚無統(tǒng)一定論。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基礎病因組間TC、TG、HDL-C、LDL-C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心功能級別組間血清TC、HDL-C、LDL-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僅TG水平隨著心功能級別升高而降低,其可能與患者胃腸道淤血、食欲減退以及飲食結構改變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CHF患者Hb水平與基礎病因無關,NYHA-Ⅱ級組與NYHA-Ⅲ級、Ⅳ級組間Hb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NYHA-Ⅲ級、Ⅳ級組間Hb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原因有:①CHF患者胃腸道淤血,食欲減退致營養(yǎng)物質攝入與吸收減少;②CHF患者常合并腎功能不全,致腎性貧血;③藥物因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均能降低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從而發(fā)生貧血[7]。本研究中NYHA-Ⅲ級、Ⅳ級組內CHF患者腎功能發(fā)生率差異與Hb差異不匹配,可能與其CHF合并腎功能不全病程長短及飲食、藥物有關。
綜上所述,NYHA心功能Ⅱ級~Ⅳ級的CHF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不全,血鉀、血鈉水平降低,尤其以心功能Ⅲ級~Ⅳ級為著。血脂異常主要以TG降低為主;心功能Ⅲ級~Ⅳ級患者多合并有貧血。而在不同病因間上述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對于CHF患者在評估心功能同時應重視評估其eGFR、電解質及Hb水平,對于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病情進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但是有關CHF患者合并電解質紊亂、血脂異常、貧血的發(fā)病率多少以及相關生化指標間是否存在相互關系及關系強度如何,有待進一步研究。
[1] 黃峻.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的新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7):593-594.
[2] Nishio Y,Sato Y,Taniguchi R,et al.Cardiac troponin T vs other biochem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irc J,2007,71(5):631-635.
[3] 陸再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78.
[4] 周紅,孫躍民,萬征.影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指標的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18(1):99-100.
[5] 朱云海,李亦龍,廖鳳,等.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8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18):61-64.
[6] Smilde TD,Hillege HL,Navis G,et al.Impaired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and nonischemic chronic heart failure:Association with neurohormonal activation and survival[J].Am Heart,2004,148:165-172.
[7] Shani A,Weinhandl E,Zhao Z,et al.Angiota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emia,and the impact of incident anemia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5,45(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