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楊德豫譯詩看其詩學觀

      2014-03-25 11:27:13邊立紅
      關鍵詞:格律詩代步譯詩

      邊立紅,侯 燕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從楊德豫譯詩看其詩學觀

      邊立紅,侯 燕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楊德豫先生不僅譯作豐富,對譯詩也有獨特的見解,是現(xiàn)代英詩漢譯的名家。文章借鑒聞一多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對楊德豫的詩學觀及譯詩進行解讀,從而得出:楊德豫堅持用漢語格律詩翻譯英語格律詩,主張“以頓代步”,韻式悉依原著,在譯詩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詩學觀,并且在諸多實踐中實踐著自己的詩學觀。

      楊德豫;詩學觀;格律詩;以頓代步

      “當這副受苦的皮囊冷卻,那不滅的神魂漂泊何處?是否列入了寥廓的上界那兒有無數(shù)俯瞰的眼睛?”此句取自楊德豫譯拜倫的詩《當這副受苦的皮囊冷卻》,也是前者人生的最終總結。2013年1月23日,85歲的翻譯家楊德豫先生終于擺脫那副受苦的皮囊,不滅的詩魂得以在遼闊的宇宙間仙游。他一生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著作,獲得過無數(shù)榮譽。他的好友、著名詩人屠岸曾發(fā)挽聯(lián):“譯詩圣手文采飛揚信達雅,盜火能神人間揮灑美善真?!睏畹略ナ侵袊F(xiàn)代格律詩學會理事,中國20世紀著名的浪漫派詩歌翻譯家之一,他熱衷于詩歌翻譯事業(yè),對浪漫派詩歌的翻譯尤為興致盎然,成就了一部部精致的譯作,不僅如此,他也為后輩的詩歌翻譯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細讀楊德豫的譯作,不僅可以知曉他對浪漫主義詩歌的情有獨鐘,而且憑著自己的譯詩觀能夠使原詩的思想感情基本上能在譯詩中得到體現(xiàn)。筆者通過分析他的譯詩,解讀其詩歌翻譯活動是如何堅持以格律詩譯格律詩,如何實踐“以頓代步”,如何在節(jié)奏和韻式上力求與原作相似的。最后指出:楊德豫先生的諸多譯作無不透視出他自己獨到的詩學觀。

      一、楊德豫與詩歌翻譯

      囊括言之,楊德豫譯詩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事詩歌翻譯的初期階段。期間主要譯作有《朗費羅詩選》、莎士比亞的長詩《魯克麗絲受辱記》。第二階段,從事詩歌翻譯的成熟階段。主要譯作有《拜倫抒情詩七十首》、增訂版《朗費羅詩選》。第三階段,從事詩歌翻譯的鼎盛階段。主要譯作有《華茲華斯詩選》、《神秘詩!怪誕詩!——柯爾律治的三篇代表作》。其中《華茲華斯詩選》由蕭乾、文潔若、孫繩武、綠原、屠岸等著名翻譯家聯(lián)合推薦,獲得1995 -1996年全國優(yōu)秀文學翻譯彩虹獎;并憑此譯作,在1998年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楊德豫先生不僅是位譯詩高手,所譯的詩歌大多是神形兼?zhèn)?流暢順達;而且他還是具有深厚詩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不管他譯作的詩歌,還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大抵都包含了楊德豫先生深邃的情愫和豐富的想象,是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及詩歌譯作的精品。

      詩歌是一種高度集中概括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古今中外文學大家就詩歌的境界和語言特色曾有過無數(shù)精彩論述。兩漢時期有關詩學的重要文獻《詩大序》中提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标憴C在《文賦》中曾言“詩緣情而綺靡”;章太炎在其散論中有談到:“詩之有韻。古無所變……以廣義言,凡有韻者皆詩之流……臚列事物,比而成詩;編排各句,合而成韻。”雪萊在《詩辯》中闡述,“在通常意義下,詩可以界說為想象的表現(xiàn)?!眮喞锸慷嗟略凇对妼W》中也認為“詩人之所以被人習慣地稱為詩人,一概是因為他們采用某種格律?!盵1]在英語詩歌中,格律與題材有密切關系,各種題材都有與其題材相適應的格律。

      楊德豫先生深受五四精神的影響,當其浪漫主義的理想與現(xiàn)實碰壁時,他毅然決然把自己的追求放在詩歌和翻譯之上。除了因為他是讀外文系,喜歡外國文學之外;他更希望可以通過翻譯詩歌這個對外的窗口來呼吸從海外飄來的新鮮空氣,能夠在當時的政治高壓下為其追求的人文精神的表達開辟一方小天地。不難看出,楊德豫熱衷于詩歌翻譯,特別是英語浪漫派詩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推崇浪漫派詩人注重主觀抒情,喜用夸張的手法,崇尚個性自由,謳歌愛情和大自然。楊德豫的很多譯詩方法都受到諸多專家學者的推崇與稱贊;他筆耕不輟,在逝世之前,給我們留下來眾多備受稱贊與學習的譯作。譬如:1959年他所出版的譯著《人生禮贊》,被譽為“150年來6種漢譯中最為理想的一種”;楊德豫譯的《拜倫抒情詩七十首》是“我國白話格律詩體譯詩流派主流中具有典型性的成功之作”[2]。在大多翻譯大家的心中,楊德豫先生譯詩的功底異常深厚。其譯詩亦獲得了諸多好評,就如著名翻譯家屠岸先生談到,“對楊德豫,我是不會吝惜稱贊的詞語的,因為他值。在現(xiàn)當代把英文詩翻譯成中文詩的人中,他首屈一指。他翻譯的量不多,面不廣,但精益求精。他是譯詩天才,也可稱為譯詩圣手?!狈g家飛白亦奉楊德豫先生的譯詩為“音部嚴謹?shù)牡浞丁薄@戏g家卞之琳把楊德豫譯的《拜倫詩選》稱為“我國譯詩藝術的成熟”[2]。

      二、楊德豫的詩學觀

      “詩學”是一個頗為古老的概念,至今學術界也無法明確界定,大多學者狹義定義之:詩學就是指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手法的綜合理論,是一種以“對詩歌的分析”為其基礎的文藝價值理論。也有大多學者廣義定義之:詩學就是指文學的全部內(nèi)在理論以及各種理論流派?!霸妼W”此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詩學》,雖然其中并沒有對“詩學”做出明確的界定,但他明確地以建立一種普遍文學理論(詩學)為目標,指出“詩學”泛指一切系統(tǒng)構成諸如文體、主題等文學的創(chuàng)作藝術手法的綜合體。俄國托馬舍夫斯基在其《詩學的定義》中就現(xiàn)代詩學下如此定義:“詩學的任務就是研究文學作品的結構方式。詩學研究的對象就是指有藝術價值的文學;其研究的方法就是對現(xiàn)象進行描述、分類和解釋?!盵3]綜上所述,詩學在文學領域含義豐富,不僅關乎做詩論詩的學問,而且還涵蓋研究詩歌作品價值存在的文學理論、文學流派和文學(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手法。詩學作為文學體系中的因子,必然會遵循當下文學發(fā)展的定勢從一元邁向多元[4]。筆者采用狹義詩學的理論,結合楊德豫的譯詩見解探討他的詩學觀。

      楊德豫認為詩歌翻譯要堅持格律詩譯格律詩,還原詩歌的形式之美。不可置否,詩歌翻譯不僅要體現(xiàn)原詩的意象美,還要凸顯原詩的形式美,建筑美。對以形式為基礎的詩歌而言,形式的喪失則意味著詩美的消亡。不僅如此,楊德豫還堅持實踐“以頓代步”,力求在節(jié)奏和韻式上與原作相似。楊德豫在譯詩中還堅持韻律“悉依原詩”,以求再現(xiàn)原詩的風格和神韻。聞一多先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提出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以下根據(jù)此“三美原則”來分析楊德豫先生的譯詩觀。

      (一)建筑美:以格律詩譯格律詩

      楊德豫是翻譯實踐者,并不是純理論家,其在《用什么形式翻譯英語格律詩》一文中闡述,“既然譯文是格律體,那么無論譯詩對原詩的節(jié)奏和韻式怎樣變通,怎樣破格,它本身還得是格律體或基本上是格律體,而不能是自由體、半自由體或別的什么?!盵5]詩歌語言不同于其他文體語言,并非由于主題之異,而在于詩歌的形式與內(nèi)容統(tǒng)一于審美目的之上。所以,我們就無法認同那種不惜一切代價舍棄形式以保全內(nèi)容的譯詩方法。從楊德豫先生對字數(shù)的均齊和詩行的構成這兩方面可知其譯詩的“建筑美”。

      楊德豫在翻譯英國浪漫詩歌時,詩行都是按照原詩亦步亦趨的,形式上的臨摹讓原詩和譯詩有了可對等的形式之美。楊德豫堅持“以格律詩譯格律詩”,也就意味著對不同體裁的原詩,譯詩都要嚴格仿照與其體裁相適應的格律[6]。相似的格律,更能顯示出原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作者與譯者二者詩學觀上的一致。浪漫派英語詩歌基本上都是規(guī)范的格律體,詩歌的字里行間都會融入詩人的豐富情感與想象,大抵讀起來節(jié)奏分明,疾徐有致[6]。這一文學樣式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其漢譯詩歌的全過程中,故而譯者不得不注重譯詩形式的安排。格律問題即譯詩的“形似”問題。譯詩要在格律上,讓節(jié)奏和韻式這兩方面都嚴格依照原詩,是較為困難的,畢竟在節(jié)奏和韻式上嚴格仿照原詩,而又不能影響譯文的忠實、傳神就非常困難了。楊德豫完全同意雪萊的主張:譯詩一定要采用原詩同樣的形式來譯,才算真正對得起原作者。因此,楊德豫在翻譯中,大抵力求“形”似,以形似來成全神似。楊德豫說,以格律體譯格律體,譯詩在節(jié)奏和韻式兩方面都嚴格依照原詩,誠然并非易舉,且必然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也絕不是諸多譯者所說的“帶著鐐銬跳舞”[5]。

      (二)音樂美:“以頓代步”、“悉依原韻”

      “以頓代步”,即在英詩漢譯中用漢語的頓代替英詩的音步[7]?!邦D”是現(xiàn)代漢語的基本節(jié)奏單位,楊德豫堅持“以頓代步”的譯詩原則,以兩字頓和三字頓為基本單位。他在《用什么形式翻譯英語格律詩》敘述“如何還原原詩的音韻”中提到,用漢語詩歌中的一個“頓”代替英詩中的一個音步,“遵循‘以頓代步’,可以在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律的條件下,在詩行節(jié)奏上獲得與原詩盡可能相似的效果?!盵6]一般來說,譯者譯詩應該努力做到忠實地展示出原詩作者的詩學觀念,這也是楊德豫先生一直努力做的嘗試。漢語的一頓含兩個字或三個字,少數(shù)只含一個字,至多四個字。漢語的一頓與英詩的一個音步,兩者的容量大致相當[7]。他堅持“以頓代步”,翻譯詩歌時費勁心力想要保全原作者詩歌中的節(jié)奏,以求不失原詩格律及風韻,達到詩學觀上的一致,至少不會造成較大的偏頗。劉勰《文心雕龍》中的《明詩》和《樂府》中詳細討論了音樂和詩的關系:“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惫颊ぶ赋?“判斷一首詩是否是詩的第一要素是其外部形式特征:即分行或押韻。要指出的是,這種分行和押韻同時意味著相對于其他問題來說更強的節(jié)奏感?!盵1]

      節(jié)奏在詩歌的審美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利于詩句的和諧,從而增加詩歌的音樂美,因而古今中外的詩歌格律都圍繞著節(jié)奏而構建。楊德豫認為,格律體譯詩要求保持或大體保持原詩的韻式,即“悉依原韻”。楊德豫堅持認為,譯者的義務或責任,主要是讓不能讀原詩的讀者知道:原詩的內(nèi)容究竟是怎樣的,原詩的形式(包括韻式)又究竟是怎樣的。楊德豫先生譯詩的時候,非常注意原詩中的韻律問題,不僅是尾韻,而且其中的行內(nèi)韻都考慮得非常妥當,這極大程度上維護了原詩的音樂之美。

      (三)繪畫美:再現(xiàn)原詩的風格和神韻

      詩一旦依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采取了相應恰當?shù)脑娦行问?就會具有建筑的視象美[3]。蘇東坡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睆埶疵裨凇懂嬡分刑岬?“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惫畔ED人西蒙尼德斯也有說過,“畫為無聲詩,詩為有聲畫?!盵3]觀古今中外,大抵有詩名之人都崇尚詩畫合璧,詩如畫,畫如詩。繪畫美,不過于是成全意境之美。就楊德豫的譯詩看來,譯詩不僅應該準確傳達原詩的內(nèi)容,也應在不排斥現(xiàn)代漢語內(nèi)在規(guī)律的前提下,盡可能再現(xiàn)原詩的風格和神韻,以此保全詩歌的神韻風格及譯詩的繪畫意境之美。在楊德豫譯的浪漫詩歌當中,我們不乏看到諸多具備繪畫美的譯詩精品,可見楊德豫崇尚及遵從翻譯詩歌應當不舍棄詩歌的具這種“有聲畫”的特質(zhì)。

      三、楊德豫詩學觀在翻譯中的體現(xiàn)

      詩歌翻譯,詳細言之,當?shù)檬且环N美學上的實踐和藝術。楊德豫主張堅持把英語格律詩譯成現(xiàn)代漢語格律詩,主張實踐“以頓代步”,韻式悉依原著,在諸多實踐中形成了自己在格律詩翻譯中獨特的詩學觀。他翻譯英語格律詩,將形式上的轉換放在首位,意欲鑄造譯詩的建筑之美。再者,楊德豫先生更加注重節(jié)奏和韻式,他指出在詩歌翻譯中有兩點是完全可行的:“第一,使譯詩每行的頓數(shù)與原詩的步數(shù)一致。第二,譯詩的押韻形式(即韻腳安排)完全依照原詩?!盵7]這兩點都有在楊德豫先生的譯詩中得到了相當好的體現(xiàn),而且這也是“有實際意義的探索”,有利于詩句和諧,成全詩歌的音樂美。楊德豫認為,只有用這種以格律詩譯格律詩,采取“以頓代步”,“才能較為圓滿及成功地傳達原詩的內(nèi)容,再現(xiàn)原詩的風格和神韻”[5]。以下結合楊德豫的譯詩實踐對其譯詩觀給予詳細解讀。

      (一)“建筑美”在譯詩中的體現(xiàn)

      楊德豫先生對譯英國浪漫派詩歌情有獨鐘,有著執(zhí)著的譯詩追求,他主張“盡可能相似地模擬原詩的形式”。就《哀希臘》而言:原詩十六節(jié),每節(jié)有六行,每行有四個音節(jié),抑揚格;楊德豫先生按照原詩每行四頓(四個音組)翻譯,腳韻也都依原詩安排。舉《哀希臘》談之:

      TheislesofGreece!TheislesofGrece!

      WhereburningSappaholovedandsung,

      Wheregrewtheartsofwarandpeace,

      WhereDelosroseandPhoebussprung!

      Eternalsummergildsthemyet,

      Butall,excepttheirsun,isset.[8]

      譯詩:

      希臘群島呵,希臘群島!

      你有過薩福歌唱愛情,

      你有過隆盛的武功文教,

      太陽神從你的提洛島誕生!

      長夏的陽光燦爛如今——[8]

      除了太陽,一切都沉淪!這節(jié)詩共六行,每行為四個音節(jié),是抑揚格(故而稱之為:四步抑揚格);而楊德豫的譯詩也是按照原詩的安排,共六行,每行四頓,也是依照原詩的腳韻“ababcc”翻譯的,其譯詩詩行及句式都與原詩大體一致,楊德豫在保全形式的同時也成功及完美地傳達了原詩的內(nèi)容。

      再如,拜倫《去國行》[8]談之:全詩共十節(jié),每節(jié)為八行,單數(shù)行為四個音節(jié),雙數(shù)行為三個音節(jié)。楊德豫譯此詩時,依此堅持以頓代步,單數(shù)行是四頓,雙數(shù)行是三頓,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又如,拜倫的浪漫主義抒情詩“SheWalksinBeauty”,這首詩是拜倫吟詠威莫特·霍頓夫人的,原詩共三節(jié),每節(jié)為六行,每行為四音步。拜倫采用標準的四音步抑揚格,如此,整齊的格律體形式賦予原詩舒緩規(guī)則的節(jié)奏,散發(fā)著美的氣息與光彩。楊德豫譯此詩堅持每行四頓,從而讀起來甚是整齊公整,給人明快自然、歡欣優(yōu)雅之感覺。

      (二)“音樂美”在譯詩中的體現(xiàn)

      音韻在詩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音韻鏗鏘,瑯瑯上口的作品很多,但是要譯出來就要花費較大的氣力與雙語詩歌掌控能力。拜倫、華茲華斯在英國詩歌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楊德豫譯《華茲華斯詩選》、《拜倫抒情詩七十首》等,韻式基本上都依照原詩。譯詩要完全仿照原詩是相當困難的,特別是音韻在譯作中要體現(xiàn)出來,無疑是對譯者極大的挑戰(zhàn),但是楊德豫做到了[9]。而且,楊德豫亦會依照原詩的韻律,成功安排行內(nèi)韻、腳韻等。以楊德豫譯華茲華斯“TotheCuckoo”中的第二節(jié)詩為例:

      ToseektheedidIoftenrove

      Throughwoodsandonthegreen;

      Andthouwertstillahope,alove;

      Stilllongedfor,neverseen.

      AndIcanlistentotheeyet;

      Canlieupontheplain

      Andlisten,tillIdobeget

      Thatgoldentimeagain.[10]

      譯詩:

      為了尋覓你,我多次游蕩,

      越過幽林和草地;

      你是一種愛,一種希望,

      被追尋,卻不露形跡。

      今天,我還能偃臥在草原,

      靜聽著你的音樂,

      直到我心底悠悠再現(xiàn)

      往昔的黃金歲月。[10]

      原詩抑揚格(偶有抑揚格),單數(shù)行4音步,雙數(shù)行3音步;譯詩單數(shù)行4頓,雙數(shù)行3頓。原詩每節(jié)的韻式為“abab”,譯詩依照了原詩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還原了原詩的音樂之美。詩歌有了優(yōu)美的音律,避免了重復且靈活多變,更加增強了詩人感情的抒發(fā)。

      (三)“繪畫美”在譯詩中的體現(xiàn)

      楊德豫喜歡選擇主題鮮明,感情激蕩,意境開闊,音韻鏗鏘的浪漫派作品。詩歌可以喚醒作者和譯者的共鳴,文字和想象都能載著彼此寬解惆悵,飛越孤寂。譯者選擇可以共鳴的作品才能譯出佳作,這是不容置疑的。例如,楊德豫譯華茲華斯《致睡眠》中的一段:

      Aflockofsheepthatleisurelypassby,

      Oneafterone;thesoundofrain,andbees

      Murmuring;thefallofrivers,windsand seas,

      Smoothfields,whitesheetsofwater,and puresky[10]

      譯詩:

      一頭跟一頭慢悠悠走過的白羊

      雨聲,蜜蜂的低語,奔瀉的川流

      清風,碧海,平曠的原野田疇

      澄潔的天宇,白茫茫一片湖光。[10]

      讀楊德豫先生的譯詩,畫面感特別強,“白羊”、“雨聲”、“蜜蜂”、“川流”、“清風”、“碧?!?、“原野田疇”、“天宇”、“湖光”[10]這些意象穿湊而成的詩歌,美不勝收,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人不斷變化角度抒寫意象,達到了意余于像的效果。

      四、結論

      楊德豫先生在《人鬼龍蛇八十秋》中曾談及自己一生八十多年的風雨滄桑,對往事的回憶、面對心中極其復雜的情感、曲折的人生以及自己的學術成就,他歸于寧靜、淡然,心靈永遠棲息在詩意的綠洲。他不僅會作舊體詩詞,會平仄對仗,而且很喜歡看五四以來的白話文學作品,包括魯迅的書,巴金、郁達夫、沈從文的小說、曹禺的戲劇,冰心的散文,特別是愛讀白話新詩,而且他也自己學著寫。這些都為楊德豫用中國白話格律詩翻譯英國格律詩做了極為充分的鋪墊。在20世紀80年代的“英詩漢譯的黃金時代”,楊德豫先生翻譯了諸多浪漫派英詩,生動形象,聲情并茂。通過從“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這三個方面對楊德豫的譯詩進行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楊德豫從其諸多格律詩歌翻譯中形成了獨特的詩學觀:他堅持用漢語格律詩翻譯英語格律詩,鑄造詩歌的建筑之美;主張“以頓代步”、韻式悉依原著,還原詩歌的音樂之美;再現(xiàn)原詩的風格和神韻,以此保全詩歌的神韻風格及譯詩的繪畫意境之美??傊?楊德豫先生的諸多譯作無不透視出他自己獨到的詩學觀,值得我們后輩去探討與學習。

      [1]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18-19,44-45.

      [2鄭鋒林.翻譯家楊德豫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2.

      [3袁娜.翻譯詩學與漢語新格律詩[D].湖南:中南大學,2010.

      [4袁筱一,許均.“翻譯詩學”辨[J].外國文學,1995(03):60-64.

      [5楊德豫.用什么形式翻譯英語格律詩[J].中國翻譯,1990(03):2 -6.

      [6王芳.論以格律體翻譯英語格律詩的理論基礎[J].外語教學2002(02):51-54.

      [7 孟憲忠.“以頓為步”是翻譯英語格律詩的光明大道[J].外國文學,2001(06):79-82.

      [8拜倫.拜倫抒情詩七十首[M].楊德豫,譯.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1-22.

      [9 北塔.形神兼?zhèn)湫叛悦馈摋畹略ハ壬臐h譯《華茲華斯抒情詩選》[J].中國翻譯,2003(03):51-55.

      [10]威廉·華茲華斯.楊德豫,譯.華茲華斯抒情詩選[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69-70,131-132.

      OnYangDeyu'sPoeticViewsBasedonHisPoetryTranslation

      BIANLi-hong,HOUY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410114,China)

      YangDeyuisnotonlyrichintranslatedworks,butisalsouniqueinhiscommentsontranslatedpoems.Heisarenowned translatorofEnglishpoetryincontemporaryChina.InlightofWenYiduo'spoeticviewsof“architecturalbeauty”,“musicalbeauty”,“picturesquebeauty”thispaperanalysesYang'spoetrytranslationfromthreeaspects,andthenpointsoutthatYangDeyuhasallthe timeinsistedontheviewtotranslateEnglishmetricalpoemsintomodernChinesemetricalform,whichisknownas“replacingfoot withdun”,andkeeptheoriginalrhymescheme.Hehasformedhisownuniquepoeticviewsandhasalwaysbeencarryingouthispoeticsinhistranslationpractice.

      YangDeyu;PoeticViews;MetricalVerse;ReplacingFootwithDun

      I207.25

      A

      1672-934X(2014)05-0101-05

      2014-08-28

      湖南省社科規(guī)劃課題基金資助(11WLH03)

      邊立紅(1966—),女,河南省孟縣人,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侯 燕(1990—),女,湖南省岳陽人,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文學翻譯研究。

      猜你喜歡
      格律詩代步譯詩
      格律詩倒裝略說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2:32
      曲是新格律詩繼承傳統(tǒng)和融匯當下的紐帶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28
      超迷你折疊代步電動車
      樂活老年(2019年4期)2019-05-20 06:42:28
      譯詩“三美”與國學經(jīng)典英譯的美學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從代步到騎行——重構中的中國自行車文化
      中國自行車(2017年1期)2017-04-16 02:53:41
      設計“奇葩”的代步工具
      新能源背景下的城市個人代步工具設計研究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自由詩與格律詩之間
      靖边县| 孟连| 芦溪县| 商河县| 个旧市| 临城县| 奉贤区| 灵武市| 济源市| 高唐县| 高要市| 连州市| 遂溪县| 连平县| 台山市| 汝南县| 洞头县| 彭山县| 乌恰县| 德清县| 辽阳市| 唐河县| 七台河市| 桐城市| 文安县| 贵德县| 喀喇沁旗| 科技| 贺兰县| 南陵县| 上虞市| 富顺县| 新昌县| 河东区| 南充市| 张家港市| 绍兴市| 石首市| 吴旗县| 将乐县|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