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岳宏
(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應用外語系,甘肅 蘭州 730070)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出現(xiàn)錯誤和改正錯誤的過程,因此,糾正學生的錯誤,就成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行為。糾正性反饋在英語課堂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真正有效的糾正,對第二語言習得起著積極的正面的作用。[1]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在英語課堂中出現(xiàn)錯誤的頻率高,因此,糾正性反饋是高職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所用語言和標準語言之間的差距,在教師的指導下糾正錯誤。學習語言,僅僅停留在語言輸入的理解層面是不夠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到語言輸入與學生自身的母語系統(tǒng)之間存在的區(qū)別。糾正性反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檢驗他們關于目的語的假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修正其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過渡性語法規(guī)則。
糾正性反饋,是指教師以某種方式向?qū)W生指出,他們對目的語的嘗試與標準目的語之間的差距。糾正性反饋是高職英語課堂教師語言輸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近年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2]高職院校的學生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征,了解英語課堂糾正性反饋和學生接納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糾正性反饋。但學生們承認,在其錯誤被糾正的同時,自己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焦慮或難堪,教師也常常擔心,糾正性反饋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會超過積極影響。以Lyster和Ranta的研究模式為指導,通過對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4位教師的32節(jié)課進行課堂觀察及錄音,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最常犯的錯誤是語法錯誤,但詞匯錯誤比其他類型的錯誤得到更多的糾正;重述是教師使用率最高的糾正方式,教師常常通過重述糾正語法錯誤和語音錯誤,而更喜歡通過形式協(xié)商來糾正詞匯錯誤;重述對于語音錯誤引發(fā)的修正率很高,但形式協(xié)商對于語法錯誤和詞匯錯誤的修正更為有效。
教師反饋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情感和互動的重要手段。Gass認為,糾正性反饋可以作為吸引學習者注意的手段,教師的言語輸入中,如果缺乏直接的或經(jīng)常性的糾正性反饋,學習者將無法察覺其中介語與目標語的差異,從而有可能出現(xiàn)石化現(xiàn)象。[3]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在英語課堂互動中出現(xiàn)錯誤的頻率很高,教師提供糾正性反饋后,如果學生通過可理解輸出的方式,對教師的糾正性反饋做出回應,教師就可了解學生是否已經(jīng)修正了錯誤。這可幫助教師評估自己的糾正性反饋效果,并決定是否繼續(xù)提供反饋,也可幫助學生檢驗自己關于目的語的假設,有利于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與教師的糾正性反饋密切相關的是學生接納。學生接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檢驗教師糾正性反饋方式的有效性。
情況
目前,一般糾正性研究都是以本科院校為試點進行研究,很少有專門針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所做出的專項研究。本研究是以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師生為研究對象,將4位教師的32節(jié)英語課進行課堂觀察與錄音,再轉(zhuǎn)化為文字,在課堂觀察中,運用Lyster和Ranta研究中的概念框架,找出課堂中教師所有的糾錯行為,以及學生的接納情況,進行分析。高職院校的畢業(yè)生遍布于各行各業(yè),英語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此,教師需要運用正確恰當?shù)姆绞?,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指導。[4]根據(jù)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生現(xiàn)狀,筆者將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按照語法錯誤、詞匯錯誤、語音錯誤進行分類,將教師的糾正性反饋方式分為三大類:明確糾錯,重述,形式協(xié)商(包括引導、元語言提示、要求澄清、重復)。如此,當教師提供糾正性反饋以后,學生對教師的糾正性反饋所做出的反應,便可根據(jù)是否接納予以劃分。如果學生接納后,此前的含有錯誤的語言表述將得到修正,或?qū)W生在一次話輪中未能成功地改正錯誤,即有待修正。在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具有以下特點:學生總共出現(xiàn)427個錯誤,其中語法錯誤出現(xiàn)頻率最高,總共228個,占所有錯誤的53%;語音錯誤為96個,占所有錯誤的22%;詞匯錯誤103個,占所有錯誤的25%。由此可見,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出現(xiàn)錯誤的頻率很高,但其最常犯的錯誤則是語法錯誤。[5]在427個錯誤中,總共有278個錯誤得到了教師某種類型的糾正性反饋(明確糾錯、重述或形式協(xié)商)。教師對于語法錯誤的糾正數(shù)量為107個,占所有糾錯的38%,對于詞匯錯誤的糾正數(shù)量為93個,占所有糾錯的34%,對于語音錯誤的糾正數(shù)量為78個,占所有糾錯的28%。學生各種類型錯誤出現(xiàn)的頻率和教師的糾正性反饋是成正比的,即出現(xiàn)錯誤的頻率越高,得到教師的糾正性反饋就越多。[6]學生語法錯誤最多,得到的糾正性反饋也最多,而語音錯誤數(shù)量最少,相應的,其得到的糾正性反饋也是最少的。
研究結(jié)果表明,教師對學生的詞匯錯誤容忍度最低,學生的詞匯錯誤總共出現(xiàn)了103個,對此,教師提供的糾正性反饋共93次,反饋率為90%,在所有類型錯誤中,獲得的糾錯比例最高;其次是語音錯誤,反饋率為81%;語法錯誤的反饋率相對最低(47%),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共228個,教師只提供了107次糾正性反饋。教師之所以對學生的詞匯錯誤容忍度低,原因在于,他們認為詞匯是構(gòu)成語言的基本單位,是理解和表達語言的基礎。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也曾說過:“沒有語法,人們無法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币虼?,教師非常重視糾正學生的詞匯錯誤。[7]如前所述,筆者把糾錯類型分為三大類,即明確糾錯、重述和形式協(xié)商。研究結(jié)果顯示,各類錯誤所獲得的糾錯類型分布情況依次為:在278次糾正性反饋中,教師使用重述最多(148),占53%;形式協(xié)商其次,占34%;明確糾錯最少(36),占13%。語法錯誤所獲得的糾錯類型中,重述占73%。語音錯誤獲得的糾錯中,最多的也是重述,占41%。至于詞匯錯誤,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糾錯方式為形式協(xié)商,占51%。重述是教師提供糾正性反饋時,使用率最高的反饋方式。重述是一種比較含蓄的糾正性反饋方式,教師不明確糾正學生錯誤,但用正確的形式重新表達學生欲表達的意思,對學生的面子幾乎沒有任何威脅,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照顧學生的情感需求,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緊張、焦慮或難堪的情緒,從而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進行言語交際的欲望。[8]教師常常通過重述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和語音錯誤,而更傾向于通過形式協(xié)商來糾正學生的詞匯錯誤。
根據(jù)Lyster和Ranta的分析模型,教師提供某一種糾正性反饋方式時,會引起學生的接納或不接納。學生不接納時,將繼續(xù)前面的話題。學生接納糾正性反饋時,學生或完成錯誤修正,或未能成功地修正錯誤即有待修正,然后是教師或?qū)W生對于前面話題的繼續(xù)。[9]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94次的形式協(xié)商中,引起的接納率最高,高達97%,明確糾錯的接納率較高,占83%,而重述引起的接納率最低,為77%;各種糾正性反饋類型總接納率為83%,不接納率為17%。由此可見,教師的糾正性反饋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有助于學生進行正確的語言輸出,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根據(jù)不同類型錯誤的修正數(shù)量與反饋數(shù)量的百分比可知,語音錯誤修正率最高,反饋數(shù)量為78個,修正數(shù)量為60個,占77%;詞匯錯誤的修正率次之,為53%;語法錯誤的修正率最低,只占107次反饋中的38%。在41個語法錯誤修正中,61%是由形式協(xié)商引起,34%由重述引起,而只有2%由明確糾錯引起;在49個詞匯錯誤修正中,63%源于形式協(xié)商,22%源于重述,14%源于明確糾錯;72%的語音錯誤修正來自重述,18%來自形式協(xié)商,有10%來自明確糾錯。對于三類錯誤,明確糾錯所引起的修正率都是最低的:語法錯誤5%,詞匯錯誤14%,語音錯誤10%。重述引發(fā)的語音錯誤修正率最高。雖然教師也多用重述來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但在促進學生修正錯誤方面,形式協(xié)商對語法錯誤的糾正更有效果。而形式協(xié)商對于詞匯錯誤和語法錯誤引發(fā)的修正率更高(分別為63%和61%),其原因如下:多數(shù)語音錯誤是出現(xiàn)在朗讀中,教師重述學生語音錯誤時,學生容易感知到教師的糾錯目的,從而有助于修正自己的錯誤,但當教師用重述的方式糾正學生的語法和詞匯錯誤時,效果卻并不理想,引發(fā)的修正率分別只有34%和22%,因為重述這一種糾正性反饋方式的明晰度不高,反饋意圖不易被學生所覺察。正如朱曄等人的研究所發(fā)現(xiàn)的,學習者對反饋明晰度的感知,顯著地影響到錯誤識別率和糾正率;重述還可能引起歧義,學生可能會把重述當作可供選擇的其他正確形式,如果學生沒有領會到重述是糾正性反饋,沒有理解此反饋的意圖,那么重述就失去了意義,因此,為了避免重述可能引起的潛在歧義,教師就會以形式協(xié)商的方式,來糾正學生的詞匯錯誤和語法錯誤。[5]形式協(xié)商是隱性的反饋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我修正的機會,也可幫助學生再次復習相關的語言知識。同時,學生認為,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完成了糾錯,能讓自己印象更深刻,因而更有一種成就感。
就我國的高等教育前景而言,高職高專教育已成為我國今后高等教育的一個重點。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fā)展,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逐漸成為中國高校中越來越大的英語學習群體。[10]因此,以高職學生為對象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糾正性反饋和學生接納的相關研究,便具有了現(xiàn)實而迫切的意義。以上研究結(jié)果,給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帶來的啟示有:首先,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要加強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語言輸出的機會,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練習目標語言,并及時提供相應的反饋,以使其修正自己的語言輸出,使其通過分析比較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形式和標準目的語之間的差距,有效地改正其語言錯誤,而不應對學生的錯誤聽之任之,并進而導致其錯誤的石化;其次,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以使其自己修正錯誤,這將更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為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修正了自己的錯誤時,學生將更有成就感,盡管這可能浪費一些教學時間,但有利于學習者中介語的發(fā)展,并使學生從中受益;第三,教師在糾錯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學生錯誤的特點,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語言水平、性格特點、情感因素、需要和偏好等相關因素,以合理選擇適宜的糾正性反饋方式,因為只有對學習者面子不構(gòu)成威脅的反饋方法,才最容易被學習者所接收,同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錯誤的類型,選擇有利于其修正的反饋形式,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步。只有合理運用正確合適的糾正性反饋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高職英語學生的英語水平,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在語言學習中,糾正性反饋使課堂教學提高了效果,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因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糾正性反饋研究,應該引起廣大院校的高度重視,值得更多研究者對此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將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綜合在一起,才能找出適合的糾正性反饋方式,從而促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的若干問題——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之二[J].外國語,1994(5).
[2]牟金江.語言錯誤分類及其糾錯策略[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
[3]施光,劉學惠.EFL教學中的糾錯——教師與學生的看法與糾錯效果的關系[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2).
[4]張雪梅,戴煒棟.反饋二語習得語言教學[J].外語界,2001(2).
[5]朱曄,王敏.二語寫作中的反饋研究:形式、明晰度及具體效果[J].現(xiàn)代外語,2005(2).
[6]張倩,王健.大學英語互動課堂教師糾正性反饋的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
[7]張利.淺析課堂語言教學中教師的糾正性反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7).
[8]何晴.英語課堂口頭糾正性反饋的觀察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0(6).
[9]喻杰.不同焦慮程度的學生對教師課堂糾正性反饋的態(tài)度調(diào)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1).
[10]葛虹宇.高職高專院校英語口語課堂糾正性反饋實驗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