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青
(昭通學院 外國語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美國著名小說家約翰·厄普代克以其豐富的創(chuàng)作和深邃的主題,以及刻意求新的藝術風格,被稱作杰出的“心理現(xiàn)實主義”文體家?!禔&P》是其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該作品被譯介到中國后,深受許多讀者、學者的喜歡和關注,并成為眾多文學作品選集的必選篇目。但有趣的是,其篇名卻出現(xiàn)了多個不同的中譯本,這主要緣于小說篇名獨特的審美符碼特征。
在文藝符號學視角下,一部文學作品就是一個指向某種所指的特殊的審美符碼系統(tǒng)。而在這套符號系統(tǒng)中,小說的篇名無疑又是作家不惜筆力進行特殊編碼的對象,用以暗示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現(xiàn)其創(chuàng)作特點,揭示小說的象征意義,以及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等等,因而文學作品的篇名,往往承載著更多審美符碼特征。約翰·厄普代克的小說《A&P》就是作家精心編制的特殊的審美符碼。小說的標題A&P由大寫字母 “A”、“P”和“&”三個符號組成,其標題本身就構成一個獨立的、神秘的審美對象。同時,與其他符碼相比,這篇小說篇名高度符碼化的特點,體現(xiàn)了其所指意義的高度不確定性、開放性和動態(tài)性。因此,譯者在對其進行翻譯時,不能進行簡單的處理,而應充分考慮到其作為審美符碼的特征?!禔&P》被譯介到中國后,針對其篇名的中譯,出現(xiàn)了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場”、“A和P”、“A&P”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種不同的譯法。
“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場”這一譯法,忠實地傳達了小說篇名A&P多個所指意義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含義。A&P是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Great Atlantic and Pacific Tea Company)的簡稱,在小說中,指波士頓北部一個小鎮(zhèn)上一家名為大西洋—太平洋的食品商場。然而,此譯法卻不利于展現(xiàn)原篇名審美符碼的多義性。據(jù)筆者初步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對A&P的解讀多達7種。靳涵身在《約翰·厄普代克短篇小說〈A&P〉賞析》中,提出了6種不同的闡釋:其一,A&P有從大西洋到太平洋(Atlantic & Pacific)的含義,喻示整個美國,因為從大西洋到太平洋(Atlantic& Pacific),正是美國本土的地理位置;其二,它是一個商場的名字,暗指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其三,還可把A&P視為青年與講經(jīng)教師(Adolescent & Preacher)的縮寫,預示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其四,可把它理解為審美與道德規(guī)范(Aesthetics & Proprieties),表明其要探討的社會哲學問題;其五,也可把A&P理解成贊美與嘲諷(Appreciation& Persiflage),體現(xiàn)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表現(xiàn)風格;其六,它的位置和含義都有冠頂明珠(Acrogenous Pearl)的影子。[1]除此之外,有學者認為,小說使用了神話原型(Mythic archetype),A&P不僅僅指商場名,同時也指代神話人物,A指代Aphrodite,P指代特洛伊王子(Paris),整個故事情節(jié)平行于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Athena)、美神(Aphrodite),因為金蘋果紛爭,特邀特洛伊王子Paris做評判的故事。[2](P94)
不僅如此,A&P還等待著不同讀者賦予它多樣的、豐富的、新的解讀。羅蘭·巴特認為,文學是建立在文字的“多重意義”基礎之上的。換言之,“一部作品之不朽,并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3]。因此,A&P作為審美符碼的特性,決定了不宜將其直譯為“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場”,因為它固化了篇名的抽象性、多義性,限制了讀者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破壞了原標題的神秘性和陌生化審美效果;同時,標題本為縮寫,縮寫本身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冗長的內容更加簡練,以達到簡潔、濃縮之美,然而“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場”這一譯法,無異于對作者精心編織的符碼進行了簡單的還原,容易消解作家為達到獨特的審美效果而付出的努力,不易體現(xiàn)作家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
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A和P”和“A&P”兩種譯法,只有細微的差別。其差別就在于對&的不同處理。“A和P”這種譯法,把符號&譯為中文的“和”,語義上雖無不可,但是放在兩個縮寫字母中,便顯得僵硬,且易給人一種中西文夾雜的非正式的英語的感覺。事實上,A&P作為縮寫詞,更應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在此,&雖意為And,但是也被作者符號化了,僅起連接前后縮寫字母的作用,因此,在翻譯中宜對其進行弱化處理。不僅如此,如采用“A和P”這一譯法,當文中再次提及A&P時,易造成語義上的歧義。如,“我想,肩帶蕩下來走進A和P超級市場的人,大概只有這副面孔”,“我敢說,要是你在A和P公司的一家超級市場引爆一顆炸彈”。The A&P在原文中指代一家名為A&P的超市,此處不管是將其譯成A和P公司,還是A和P公司的一家超級市場,都會導致語義的混亂和理解上的困難。讀者容易誤把A和P視作由“和”這個連接詞連接的兩個并列的成分,而非一個整體,從而使譯文與原文內容相去甚遠。同理,“A和P”作為標題,也極易讓讀者產生和原文內容偏離的閱讀期待視野。鑒于此,筆者認為,不易采取“A和P”這一譯法,因其無法再現(xiàn)原標題符碼的整體性、統(tǒng)一性性,及其引導性(閱讀視野)。
與以上的兩種譯法不同,“A&P”這種譯法,直接借用原文的標題“A&P”并冠之以中文的書名號。筆者認為,這種譯法更為妥當。
首先,與“A和P”和“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場”兩種譯名相比,“A&P”這一譯法保留了原標題符號的整體性、統(tǒng)一性、多義性、神秘性;同時,其由于保留了原標題中的縮寫字母A、P,更利于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
其次,“A&P”這一譯法,由于保留了原標題語言形式本身的美,能激發(fā)讀者豐富的審美體驗。標題A&P本身就構成一個獨特的審美對象。靳涵身認為,小說的標題可謂別出心裁,“如果說整個小說像一頂玲瓏剔透、工藝精美的王冠,那小說的標題A&P就是鑲嵌在最頂端的那顆最亮麗最迷人的明珠;從形式上看,A&P這個書名用兩個大寫字母和&符號作標題,A與P各立一邊,中間用&符號相連,外形像一個精美的徽標,給人以簡練平衡的美感”[1]。另外,此譯法有助于體現(xiàn)作者喜用意象符碼的藝術創(chuàng)作特點。郭定芹在《論厄普代克小說中的意象符碼》一文中指出:“意象符碼在厄普代克的小說中十分重要,從小說標題到小說的內容,諸如人物、場景、情節(jié)、事件等等,莫不如此?!盵3]他還特以《A&P》和《S》兩部作品為例,具體闡釋了意象符碼在這兩個作品標題中的獨特運用。
除此之外,從譯文目標語的文化語境來看,在大家都已經(jīng)熟知國外如Wal-Mart(沃爾瑪)、Carrefour(家樂福)等超市名稱的今天,用A&P指一個食品超市(作為該標題的多個所指中的一個),這樣的名稱,在國人看來,不會產生強烈的突兀感,對受眾來說,也是可接受。另外,從A&P的使用率來看,國內很多學者發(fā)表的關于這一小說的論文,大都采用了A&P這一譯名。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它的可接受性。
參考文獻:
[1]靳涵身.約翰·厄普代克短篇小說《A&P》賞析[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1).
[2](英)安納·杰弗森,等.西方文學理論概述與比較 [M].陳昭金,等,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3]郭定芹.論厄普代克小說中的意象符碼[J].求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