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瀚勛 方潔瑩
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表現特點分析及其診斷
陳瀚勛 方潔瑩
目的 對臨床上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聲像圖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以便提高診斷準確率。方法 對2013年1月~2013年9月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0例經過手術和實驗室病理證實的甲狀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超聲進行檢查,并對其超聲表現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40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中,36例患者在手術前經超聲診斷,診斷符合率為90.0%;另外4例患者中,3例患者被誤診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例患者沒有得到確診。結論在臨床上,采用超聲檢查對甲狀腺微小癌進行診斷,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具有重要的臨床使用價值。
微小癌;甲狀腺;超聲表現;診斷
甲狀腺微小癌(TMC)主要是指腫瘤直徑≤1.0cm的特殊類型的甲狀腺癌[1]。其臨床主要特點為:原發(fā)性腫瘤較為隱匿,并且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往往會與其他疾病并存,在手術前發(fā)生誤診和漏診的幾率很高。隨著醫(yī)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對甲狀腺微小癌的發(fā)現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研究對經過病理和手術證實的40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超聲進行檢查,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40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均為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在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間收治,均經過手術和實驗室病理證實。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8~55歲,平均(49.5±1.0)歲。病程10d~2.8年,平均為(1.6±0.4)年。患者自己沒有感覺到癥狀而在體檢中發(fā)現的患者10例、自覺頸前腫物患者4例、有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大史2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2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術后復查2例。
1.2 方法 儀器:B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E9;廠家:GE公司;規(guī)格:E9。探頭頻率:5~12MHz、5~10MHz。患者處于平臥,將其肩部抬高,并將患者的頸前部區(qū)域充分暴露,對患者的甲狀腺雙側腺體和峽部進行常規(guī)掃查。采用二維超聲對患者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對甲狀腺的結節(jié)部位和形態(tài)以及大小、邊界情況等進行觀察和測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A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2]。
在此次研究的40例甲狀腺微小癌病灶中,其中位于左葉的患者為22例、右葉為17例、峽部1例。病灶的直徑在6~11mm。孤立性單發(fā)結節(jié)患者為15例,多發(fā)性結節(jié)患者為25例。
2.1 二維超聲表現 結節(jié)都表現為實質性,主要呈現為圓形或者類圓形,沒有出現明顯的包膜,其邊緣也不規(guī)則,能夠看見細小毛刺呈現為麥芒樣。結節(jié)呈現為低回聲患者24例、等回聲患者12例、稍高回聲患者4例。病灶分布:同側甲狀腺下極患者21例,在患者的頸動脈旁能看見淋巴結腫大情況。經過病理證實:6例表現為炎性淋巴結腫大、15例表現為淋巴結轉移。
2.2 彩色多普勒超聲 16例患者的癌結節(jié)中和周邊能探及到異常的豐富血流信號,周邊血流信號在進入結節(jié)內,呈現為“片狀”和“分支樣”。
18例患者的癌結節(jié)內能夠看見點狀和條狀血流信號。6例患者的癌結節(jié)內沒有明顯的血流信號,采用PWD測得患者結節(jié)內的血流速度峰值為10.1~39.8cm/s,平均為(21.5±0.2)cm/s。阻力指數為:0.67~0.80,平均為(0.74±0.2)。
2.3 病理檢查結果 在40例甲狀腺微小癌中,其中5例患者為濾泡狀癌,并且合并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35例患者為乳頭狀癌,其中合并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11例、合并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患者4例、合并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20例。
2.4 超聲診斷與手術病理結果 40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中,36例患者在手術前經超聲診斷,診斷符合率為90.0%;另外4例患者中,3例患者被誤診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例患者沒有得到確診。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相關診斷標準,甲狀腺微小癌的結節(jié)大小直徑≤1.0cm。其主要以乳頭狀癌最多,根據間質的多少,將其分為硬化型和非硬化型[3],在微小癌中則大多為硬化型。對于甲狀腺微小癌來說,往往會并存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橋本氏甲狀腺炎等一些良性病變中[4]。目前,對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癌變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根據相關的試驗表明,可能是因為患者出現缺碘而使得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出現下降[5]。然而通過一定的反饋使得患者的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狀腺激素就會促使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出現過度增多,最終導致患者發(fā)生癌變[6]。
甲狀腺鈣化則根據其的大小分類,主要為:粗大鈣化:>2mm;微小鈣化:<2mm[7]。在高頻超聲下,微鈣化的定義則主要是散在分布于結節(jié)內的多個點狀強回聲,呈現為針尖樣和沙粒樣或者點狀。在光鏡下,部分甲狀腺乳頭狀癌則可以看見沙粒狀[8]。主要表現為圓形和層狀等,直徑在5~100mm,常位于乳頭間質和實性腫瘤細胞巢間。偶爾也會在未分化癌中出現。對于非癌性的甲狀腺病變中則難以發(fā)現[9]。
甲狀腺腺瘤則一般會存在包膜,在其周邊能夠看見聲暈,內部大多為混合回聲,能夠發(fā)現囊性變。對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常表現為多發(fā),其結節(jié)超聲表現為多樣化,內回聲不均勻,??匆娔倚宰円约按执筲}化,與TMC的微鈣化有異同。其鈣化表現則主要為:后伴聲影的粗大強回聲光團或者弧形強回聲光帶。橋木氏甲狀腺炎在形成結節(jié)時,大多表現為不規(guī)則的片狀低回聲,沒有明顯的球形分支,而主要是直接分出多個分支。血管常呈現為盲端,管壁只有一層內皮細胞以及薄層基底膜,沒有平滑肌,進而使得腫瘤血管不能夠維持正常的舒張壓。
在臨床上導致發(fā)生漏診和誤診的原因則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當結節(jié)對相鄰的腺體不出現明顯性的浸潤時,其在聲像圖上主要表現為結節(jié)形態(tài)規(guī)則且邊界比較清晰。由于其病灶非常小,存在對TMC認識不夠的情況而導致發(fā)生誤診。對患者頸部淋巴結沒有進行仔細的檢查,進而對TMC造成忽視,常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轉移為主要癥狀。
[1] 湯貞彥,周新木,王立剛.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表現及誤漏診原因分析(附63例報告)[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0,15(4):317-318,335.
[2] 黃祥杰,葛帥群.16例甲狀腺微小癌臨床病理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30):104.
[3] 黃旴寧,張秋元,劉艷婷.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聲像圖特征及其漏誤診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4,25(6):900-901.
[4] 黃潤生,劉英姿,程立華,等.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診斷[J].當代醫(yī)學,2013,19(32):52-53.
[5] 付巧梅,陳宏偉,吳鵬西.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結構特性及其診斷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4,25(3):358-360.
[6] 顧華蕓,鄧學東,郭建鋒,等.甲狀腺微小癌的超聲診斷及漏誤診分析[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3,10(11):68-70.
[7] 包國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微小癌的體會[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6):76-77.
[8] 雷震,楊世梅,邱冬,等.高頻超聲對甲狀腺微小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15):73-74.
[9] 金占強,徐曉紅,黃星,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微小癌[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26(10):1848-18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16
廣東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陳瀚勛 方潔瑩)